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湖北省京山县发生的一起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11年前以犯故意杀人罪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公、检、法三机关在办案中均认定被害人是他的妻子张在玉。当地法院曾判处佘祥林死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时,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疑点很多,遂发回一审法院重审,当地法院最终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佘祥林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1年。今年3月,他的妻子张在玉却从外地回到家中,由此证明所谓佘祥林杀妻案完全是一起冤案。这起离奇的冤案虽然有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但只要  相似文献   

2.
佘祥林故意杀人冤案经过新闻媒体曝光后,引起了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通过清查,全国类同佘祥林的冤案还不少。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冤假错案?笔者将从一件普通的故意伤害冤案成因来分析一下我国对非法证据的态度、刑事证明制度、刑事证明责任、刑事证明标准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祥林杀妻冤案”,一经媒体披露即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人们在深深同情佘祥林遭遇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佘祥林能得到多少数额的国家赔偿,是否会遭受“麻旦旦处女嫖娼案”的无奈与尴尬。不少法学专家和司法工作者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断言发生在麻旦旦身上的悲剧,将在余祥林身上重演。因为,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可依。其实,全国又何止一个余祥林、麻旦旦,法学界所熟知的云南警察杜培武“杀妻案”、黑龙江史延生“举家被抓案”、河南三门峡高铁钢“杀人喂狗案”等,悲剧不断地发生,而一次次获得精神赔偿的合理请求被驳回,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一处空白正日益凸显出来: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5,(11):4-6
佘祥林杀妻冤案真相大白后,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郑州、西宁、福州等地的1500位公众进行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7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对佘祥林杀妻冤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68%的被访者对“您是否一直在关注佘祥林案件”这一问题给予“肯定”答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6,(3):79-80
1、佘祥林案关键词:刑讯逼供,司法保障人权案情: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辩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2005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2…  相似文献   

6.
游伟 《检察风云》2010,(12):62-63
“佘祥林”、“赵作海”,已经成为中国冤案的代名词,而被写入当代法制史。“赵作海”与“佘祥林”蒙冤,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湖北警方在水塘发现,疑似佘祥林媳妇的尸体,河南警方在水井里发现疑似赵作海的仇家——赵振裳的尸体;受害人都曾经遭受警方的刑讯逼供,佘祥林的鼻子被多次打破之后,警方竟将他的头残忍地按到浴缸里,  相似文献   

7.
1986年,20出头的佘祥林经人介绍,与相距不过2公里的邻村姑娘张在玉相爱并结为夫妻。1988年,两人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女儿取名叫佘华容。孩子的出生增添了快乐,也增加了许多负担,两人决定外出寻找工作。经过努力,不久两人都找到了一份工作:佘祥林因练过武术,曾在县武术比赛中获得过第三名,被马店镇派出所聘为治安巡逻员;张在玉在镇机械厂打工。1993年,女儿已经5岁了,但正是在这年,佘祥林却突然发现妻子精神失常了。8月13日早上,当佘祥林出去买早点回来时,突然看见妻子正用手掌在女儿头上猛打。佘大声喊了两声,但妻子没有任何反应。佘祥林急忙…  相似文献   

8.
佘祥林杀妻冤案真相大白后,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郑州、西宁、福州等地的1500位公众进行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7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对佘祥林杀妻冤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68%的被访者对"您是否一直在关注佘祥林案件"这一问题给予"肯定"答案;  相似文献   

9.
1994年1月,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其家人怀疑张被佘祥林杀害,4月,在附近一水塘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公安机关遂立案侦查,9个月后,佘祥林被一审判处死型,后因证据不足,湖北高院发回重审,1998年,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2005年3月,张在玉突然“复活”回到京山,至此,一桩惊天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0.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正因为此,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了接受司法机关办理的错案,甚至乐于相信这只是个别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是“偶然中之偶然”。但是,最近,从媒体竞相披露的河北聂树斌案到湖北的佘祥林案以及此前之云南杜培武案件等一系列冤案(假如聂树斌案是错案),事实的真相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看到了错案的缘起决非办案人员的疏忽,更不是偶然中的偶然,而是权利在被肆意侵犯,司法权力被随意滥用,法定程序被置之不顾。从某种意义上讲,佘祥林们是…  相似文献   

11.
每一起冤案平反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群体——身负新闻传播使命的记者.通过持续不断的报道,他们将蒙在冤案上的神秘面纱一点儿一点儿地揭开. 佘祥林案:记者案情播报的旁白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人,背负杀妻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然而,在佘祥林已经入狱1 1年即将刑满释放时,他的妻子张在玉却突然活着出现了! 2005年4月1日,佘祥林走出牢狱.一时间,佘祥林案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记者们在播报此案的同时,也有了不同于其他事件的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震惊中国的湖北农民佘祥林“十一年杀妻冤案”被改判,让含冤的佘祥林终于洗尽沉冤;而当初余祥林一审被判处死刑后,要不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农妇,出于良知和道义出据了一份“良心证明”,佘祥林也许就已经含冤九泉了。这位大义的农妇就是湖北天门市的聂麦清,因为那份救了佘祥林一命的“证明”,她原本幸福平静的一家却命运陡转直下,从此而陷入悲惨境地……  相似文献   

13.
周叶中  江国华 《法学》2005,(8):69-76
法律理性中的司法,应当是一种理性的司法。司法理性是一种归纳理性而非演绎理性,是形式理性而非实质理性,是职业理性而非世俗理性,佘祥林案暴露了我国司法过程的非理性,集中表现为以演绎理性代替归纳理性、以实质理性优位形式理性、以世俗理性牵制职业理性,这是佘祥林式冤案之必然性所在。更新司法理念、深化司法改革,倡导法官主导下的法治思维,在法律理性中整肃司法秩序,是杜绝佘祥林式冤案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国法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法制与经济》2005,(5):5-5
因“杀妻”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法律终于还佘祥林清白。  相似文献   

15.
“疑罪从无”这一司法界特别是刑事司法界早已熟知的词组,在佘祥林杀妻错案被纠正前后,几乎成为被人们嚼烂了的字眼。人们从佘祥林杀妻错案中反思:假如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对死者和张在玉进行DNA鉴定并加以比较,决不会错误地认定死者就是张在玉;假如我们的政法委不对各案进行“领导”,不会发生错判十五年:假如我们的公、检、法三机关中有任何一家坚持“疑罪从无”,不可能发生错判;假如上级法院发现不能确认犯罪后直接改判无罪而不是裁定发回重审,佘祥林错案至少能提前纠正十一年;假如法院能认真地听取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假如……也许有太多的沉痛假如。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五年之前上海召开的一个反思湖北"佘祥林冤案"研讨会上,我曾说:如果我们现行司法运作的机制不改变,严格依法司法的理念不确立,可能促成司法违法的机制因素不消除,哪怕法律非常完善,类似佘祥林的冤案在今后还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起“河北版”的“佘祥林杀妻案”;幸运的是这位“佘祥林”由死刑改无期,又从无期获无罪,从而被媒体推为“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典范”和“标本”。这是一起从始至终都受到媒体关注的案件,所不同的是,这一“始”一“终”的报道内容却大相径庭,结果迥异。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年前,湖北省京山县青年佘祥林的妻子失踪,佘祥林被当地执法机关认定有“杀妻”嫌疑,遂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足二审改判15年有期徒刑。11年后,“被杀”的妻子再现人间,冤情大白于天下,“凶手”丈夫终于洗清了不白之冤。而这时的佘祥林已经在监狱服刑了11年  相似文献   

19.
艾静 《中国律师》2013,(12):78-79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司法的关注日益高涨。这种监督几乎变得无处不在。近年来,通过陆续曝光的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要么被杀死之人突然复活,要么真凶落网真相大白,这些当年大快人心的“破案”俨然变成千夫所指的“错案”,极大地削弱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杨帆 《行政与法》2005,(10):113-114
在民众关心、同情佘祥林遭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以推动中国司法改革的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佘案的症结之一—无推定原则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