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的数字X线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量四川汉族青少年(8~20岁)人群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法医人类学的面部重建提供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974例(男496,女478)头颅侧位数字X线片,分13个年龄段(8~20岁),选择面部10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汉族青少年人群面部10个标志点的中线软组织平均厚度,在青少年阶段大多数测量标志点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男女性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15岁之后差异增大,且LLI点显著差异性在9~20岁之间均存在(P<0.01)。结论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趋势,男女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量四川汉族青少年(8—20岁)人群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法医人类学的面部重建提供的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974例(男496,女478)头颅侧位数字X线片,分13个年龄段(8—20岁)。选择面部10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青少年人群面部10个标志点的中线软组织平均厚度,在青少年阶段大多数测量标志点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男女性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15岁之后差异增大,且LU点显著差异性在9-20岁之间均存在(P〈0.01)。结论 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档势.男女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22-225
目的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缺乏可供参考的冠状动脉直径的参考值,本文目的为建立中国东北地区成年人尸体解剖案例中固定后心脏标本的各冠状动脉外径的参考值,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心脏重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于2010年~2016年受理的852例案件,依次测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主干管腔的外径。结果成年人各冠状动脉的外径与年龄、心脏重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性别间冠状动脉主干的外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的各冠状动脉外径均小于男性。结论法医病理学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心脏重量来判断各冠脉外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法医实践过程中在判断冠状动脉开口是否正常时,往往缺乏冠状动脉开口直径的参考值,本文目的为建立中国东北地区尸体解剖案例中成年人固定后心脏标本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参考值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脏重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于2010-2016年受理的851例案件,依次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结果成年人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与年龄、心脏重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性别、身高及体重间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法医实践中需要结合年龄、心脏重量来判断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大小。  相似文献   

6.
张晓芳  马开军  周晶 《法医学杂志》2005,21(1):41-41,44
股骨颈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在法医实践中,股骨头坏死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行损伤程度及伤残程度的鉴定存在着分歧,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一般资料本文共查阅了某法医鉴定中心五年间的股骨颈骨折的鉴定案例共50例,其中24例发生了股骨头坏死。1.1性别、年龄50例股骨颈骨折中女性32例,男性18例,35岁以下均为男性,55岁以上均为女性,见表1。表1股骨颈骨折的不同年龄段分布(例)年龄(岁)男女总计<3560635-45911045-55347>5502727总计1832501.2股骨头坏死的年龄及性别分布(见表2)表2股骨头坏死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年龄(岁)男女总计<45岁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一家三甲医院数据库中选择420例汉族人的口腔锥形束CT资料,根据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6个组别(8~12岁、13~17岁、18~22岁、23~27岁、28~32岁、33~37岁,每组70例,男女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进行测量,取釉牙骨质界距根尖3/4处,分析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比较男女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结果男性与女性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上颌中切牙牙根管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与牙根管径之比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与牙根管径之比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2=0.623,P0.05)。结论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且男性根管管径减小趋势比女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汉族人腰椎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供体质人类学的数据资料 ,建立中国汉族腰椎性别判别的方法。方法根据人体骨骼测量方法 ,测量 117付 (男 80 ,女 3 7付 ,年龄 17~ 90岁 )中国汉族人腰椎的 10项指标 ;选择性别差异显著的椎测量项目 ,建立腰椎及各腰椎的性别判别方程。结果第一至第五腰椎均有 5个以上的测量项目的数据存在显著意义的性别差异 (P<0 0 5 ) ;建立的 5个腰椎及各腰椎的性别判别方程 ,判别率在 69 4%~ 91 8% ,以 5个腰椎的多项指标的性别判别方程的准确率最高 (91 8% ) ,其次为第一腰椎 (84 5 % )和第二腰椎 (82 1% )。结论中国汉族人腰椎的性别差异以第一和第二腰椎明显 ,腰椎性别判定以多项指标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在活体年龄推断中的价值,评估第三磨牙能否作为18岁年龄节点的判断指标。方法应用Orhan改良的Demirjian分级标准对1 845例10~30岁个体的下颌第三磨牙分级并赋分,对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建立第三磨牙推断年龄的三次回归模型。同时绘制各等级年龄累积分布图和ROC曲线评估第三磨牙与18岁间相关性,建立18岁Bayes判别分析方程。结果评估者内可信度为0.903。年龄与等级间呈中等相关。D、H等级存在两性差异(P0.05),余各等级均无性别差异。男性等级1~D,女性等级1~C均小于18岁;男女性等级H均大于18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5)。结论第三磨牙等级与年龄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18岁年龄节点的推断,但仍应结合其他指标相互印证协同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膝关节MRI T2加权脂肪抑制像(T2-FS)在法医年龄推断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安全可靠的四川汉族年龄推断方法。方法收集膝关节MRI 324例(男性170例,女性154例),年龄范围为10~30岁。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摄片,MRI参数:T2-FS TSE序列,矢状位。将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发育分为6个等级并赋分,分析各指标性别差异及年龄相关性,建立年龄推断回归模型。结果男女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MRI等级与年龄呈正相关性,股骨远端与年龄的相关性男性0.687,女性0.661;胫骨近端与年龄的相关性男性0.684,女性0.488。股骨远端骨骺完全闭合,骺线消失的最小年龄男性18.42岁,女性19.36岁;胫骨近端男性骺线消失的最小年龄为16.93岁,女性为14.68岁。股骨远端等级1~3、5、6和胫骨近端等级1~3、5年龄分布性别差异不显著。分别建立男女年龄推断模型,男性年龄推断平均绝对误差(MAD)=2.90岁;女性年龄推断MAD=3.30岁。结论膝关节MRI T2-FS影像可作为活体年龄推断的指标之一,股骨远端等级6可作为判断18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年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西藏那曲地区0~81岁健康人外周血样本10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2例,采用Southern杂交法检测其端粒限制性片断平均长度。各年龄组性别差异作t检验,端粒长度与年龄的关系作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且存在性别差异;得到推断年龄回归方程:Y=-16.539X+236.287±9.832。结论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为法医学在分子水平上推断个体年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法医临床检验鉴定常见的耳部损伤,对其损伤程度及损伤机制的客观准确判断是维护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2011年全年共计进行了15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伤情检验鉴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01例,女53例;年龄10~ 65岁;左耳94例,右耳55例,双耳4例;耳部外伤史明确124例,无明确耳部外伤史30例.  相似文献   

13.
单一大关节判定男性青少年骨龄可靠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男性青少年单一关节X线片判定年龄是快速、简便的一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哪一种更准确尚无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100例正常男性青少年X线片(13~18岁)对单一大关节判断年龄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发现在不同年龄段每种方法的准确性是不同的。在15~16岁之前,百分位数法、CHN法、肩关节法、肘关节法和腕关节法准确性更高些。在15~16岁之后,六大关节法、膝关节法、踝关节法和髋关节法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肺动脉栓塞致死的一般特点,探讨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1~2011年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的23例肺动脉栓塞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致死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70岁之间;主要诱因是严重外伤、长期卧床后运动,以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最为常见。结论对肺动脉栓塞致死案例法医病理学鉴定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收集了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案件资料,并自发性脑出血的死因鉴定,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验等结合法医病理进行综合分析,可望为脑出血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和临床确诊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132例中男性87例,女性45例。年龄分布22~86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50~59岁43例,60~69岁65例,70~79岁24例。发病季节多见于1~3月(38例)和10~12月(44例)。发病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38例浮尸案件,讨论53例老年人(70岁以上)溺死后尸体快速上浮原因。方法收集本局近五年内于长江宜昌段检案所积累的338例浮尸样本,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案例发生季节、尸体上浮时间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8例案件中,男性多于女性(2:1);年龄20岁以下有66例(19.5%),20~40岁有109例(32.2%),40~60岁有85例(25.1%),60~70岁有25例(7.4%),70岁以上有53例(15.7%);案例发生季节分布中,春季65例,占19.2%;夏季137例,占40.5%;秋季83例,占24.5%;冬季53例,占15.7%;不同年龄段,尸体24小时内上浮时间详细见文中表格内容。结论 338例浮尸案件中,有53例70岁以上老年浮尸,其尸体上浮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浮尸,此现象可能与老年体质特征,潜在疾病诱发老年人入水后发生干性溺死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在大量的日常实践中去检验并完善。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检测人外周血5-~mC含量及其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中5-mC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94例健康个体(4~87岁,男性50例,女性44例)按年龄分为6组<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及>60岁组,用HPLC法对外周血中5种脱氧核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0~60岁组(平均年龄54.7岁)和>60岁组(平均年龄71.7岁)间的5-mC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其它4组有明显差异(P<0.0001);<20岁、20~30岁、30~40岁和40~50岁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5-mC含量的均值(3.5%±0.005%)稍低于女性(3.32%±0.0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mC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其下降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8.
RUS-CHN图谱骨龄评价法用于推侧青少年年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RUS-CHN(RC)图谱评价法用于13~18岁青少年年龄推侧的应用价值。方法4 424名(男2 272,女2 152)13~18岁正常城市汉族青少年,以简化RUS-CHN法建立手腕骨发育等级图谱。另以1 048名(男530,女518)13~18岁青少年为检验样本,比较不同方法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异。结果RUS-CHN图谱法可仅评价桡骨、尺骨远端和第III指的4块掌指骨骺。检验样本中男14~17岁、女13~16岁年龄组,RC图谱法骨龄与生活年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W 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5),对男18岁、女17岁组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论RUS-CHN图谱法骨龄适用于男13~18岁、女13~17岁青少年的年龄推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和心脏质量间的相关性,为寻找适用于我国尸体检验中心脏质量标准值预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1998—2017年受理的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案例,设置排除标准筛选出总案例组,并从总案例组中筛选出6个疾病组和正常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各疾病组的心脏质量以确定疾病对心脏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性别按年龄分层对总案例组与正常组中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与心脏质量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得到相关系数(rs)。结果在总案例组中,男性在所有年龄段中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与心脏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女性在15~20岁和50~60岁两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年龄段具有相关性(P0.05)。在正常组中,男性15~40岁rs为0.411,40~60岁rs为0.541,≥60岁rs为0.683;女性15~40岁rs为0.249,40~60岁rs为0.317,≥60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总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男性腹壁皮下脂肪和心脏质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将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纳入我国男性心脏质量标准值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73例儿科医疗损害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法医病理学在解决儿科医疗损害等问题上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02年1月—2016年8月受理的、死亡年龄在28 d~10岁的儿科医疗损害病理检验案例73例,对死亡原因及与涉案医疗机构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中,男女性比例1.70∶1,年龄在28 d~1岁的居多,为26例(35.62%),其次是1~3岁,为21例(28.77%)。通过尸体检验确定死亡原因的71例中,死亡原因以疾病为主,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为33例(46.48%),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为12例(16.90%)。医疗损害涉及医疗机构共75所,三级医疗机构32所(42.67%),其次为二级以下(不包括二级)医疗机构23所(30.67%)。临床诊断与法医病理学诊断相符及基本相符的有38例(52.05%),未明确或者误诊的35例(47.95%)。结论法医学尸体解剖及病理学鉴定有助于确定死亡原因,不仅为儿科医疗损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临床医学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