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立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司法鉴定的诉讼程序仍然亟待规范与完善。这不仅是司法鉴定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改革的迫切要求,还是诉讼法修改的必然要求。要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的诉讼程序,必须在诉讼法中明确鉴定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设立鉴定结论的告知或者开示程序,明确规定与鉴定结论审查判断有关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备受司法界关注。其中,涉及司法鉴定的条款达24条之多,笔者结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相关内容予以了梳理与比较,揭示了民事证据规定给司法鉴定带来的变化与问题。民事证据规定重点规制了司法鉴定启动、受理、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鉴定人诚信承诺、鉴定人权利保障,鉴定人的出庭义务、遵守鉴定时限的义务,以及围绕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规定,以期保障鉴定质量。与此同时,民事证据规定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边界之争的问题,包括司法鉴定行政管理部门与法院之间、法院与司法鉴定机构之间,以及法官与鉴定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之争与之推,司法鉴定呈现多头管理已见端倪。本研究直面司法鉴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尽早启动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强化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明确虚假鉴定的认定标准,梳理鉴定多头管理乱象等等,希望可以对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做了如下修改:纠正了"鉴定结论"不准确的提法,还原了司法鉴定之本质;删除了"人身伤害的重新鉴定或者精神病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的规定,理顺了司法鉴定体制;明确了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范围,确立了鉴定意见的传闻排除规则;增强了鉴定人参与诉讼的权利保护;增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使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有望实质化。这些修改是司法鉴定程序立法的重大进步,然而鉴定人权利保障体系尚有待健全。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程序合法才能保证实体正确,司法鉴定程序规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和实施管理的基础,也是司法机关评断鉴定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司法鉴定人在实施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做到程序、方法和鉴定标准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6,(4):411-421
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决定着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与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因此,在2007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运行近十年之后,司法部对其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其目的之一就是合理规范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从话语规范层面而言,新《通则》在立法上有所进步.然而,司法鉴定实践中的真正问题,如委托人特别是法院在鉴定材料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责任,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案件时的困境与违规操作,以及当事人在鉴定委托与受理过程中的不正当干预,都会因为新《通则》自身的局限而难以改变.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不仅涉及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而且牵涉到委托人、当事人以及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因此,司法鉴定程序(包括司法鉴定委托受理)的法律规制,也许就应打破部门边界,实行国家层面的立法,才能明确合理地规范各主体的权力或权利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程序合法才能保证实体正确,司法鉴定程序规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和实施管理的基础,也是司法机关评断鉴定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司法鉴定人在实施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做到程序、方法和鉴定标准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决定对目前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管理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对鉴定程序规定较少,较为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鉴定程序的规定也是较为简单、不明确,这使司法鉴定的日常程序性工作缺乏相应的依据。对司法鉴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使我国混乱的鉴定秩序得到规范。所以,对鉴定的程序进行研究有着现实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平 《中国司法》2013,(7):51-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规定:"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笔者从事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经常接到当事人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投诉,本文着重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研究。一、委托是司法鉴定的前提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是指谁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进行鉴定。它是司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司法部印发《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该《通则》共分七章,分别为总则、回避、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司法鉴定人出庭和附则。《通则》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七条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保留了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院为侦查工作需要进行的司法鉴定活动具有合法性,其出具的司法鉴定依然可以当作证据使用,并具有法律效力。《决定》实施后,检察机关应加强对司法鉴定的文证审查;应当告知鉴定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要注重落实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Due to the increase in public expenditures for police protec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measure patrol and service productiv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conventional patrol and service practices and offers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patrol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4.
Cao Z  Guo ZY  Zhu BL 《法医学杂志》2010,26(4):290-29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外伤性SAH与病理性SAH,其中外伤性SAH是头部外伤的常见表现形式,同时也往往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根据法医学实际鉴定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阐述了SAH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检查要点和死亡机制,并尝试将外伤性SAH分为脑损伤伴发性、脑底血管破裂性及局灶性SAH 3种类型以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当今民事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与为法院提供司法鉴定意见的社会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就相关鉴定问题频起纷争,一度还衍生出暴力事件.追根溯源,鉴定纠纷起源于民事司法,是民事庭审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功能失灵与民事纠纷的案件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诱导的结果.然而,国家提供的公力救济与当事人寻求的私力救济皆证明,脱离原审法院的鉴定纠纷解决机制,事实上都进退维谷,而且促使鉴定纠纷扩大化.鉴定纠纷不单反映民事司法问题与鉴定技术问题,它也是当事人双方深层社会矛盾的表现.所以,国家应对鉴定纠纷,就应树立"复合解决/治理"的理念与体系,但关键在于实现民事司法解决鉴定争议的制度功能;同时,基于当事人强烈的制度需求,国家也应重塑合理可行的鉴定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仵作这一角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早期工作主要为往返于民间丧葬和衙门招募之间,检尸验伤逐渐成为他们的专业与职责;直至清代,仵作才正式成为衙门的吏役。随着对法医学研究的深入,仵作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上个世纪法医学界试图重现中国法医学史,仵作在此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诸多学人从官方规制的角度构建并完善了法医学中的仵作话语结构,更是对仵作向近代法医的转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囿于史料的缺失,完整的仵作研究情况仍不可尽知。本文拟对近年来一系列仵作研究成果进行综论,并提出推进仵作研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贺小军 《证据科学》2016,(1):96-108
随着精神病学的进步与繁荣,精神病鉴定成为连接精神病学与刑事司法的重要纽带,刑事司法的精神病学化特质开始显现.然而,精神病鉴定的悖论是司法正义面临危机与构建绝对他者的危险.域外纾解悖论的路径有:设定较为合理的鉴定内容,采用科学的鉴定标准,明确启动鉴定的规制程序,设置较为科学的鉴定意见审查机制及建立重大案件鉴定后的处置风险预警制度等.考察我国的精神病鉴定制度,可以发现,鉴定范围显得逼仄,鉴定标准不明确、不统一,鉴定程序的启动设计不合理,鉴定意见审查机制不健全,重大案件鉴定过程及其后续处理受制于案外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参考域外制度的某些合理因素,可完善我国的精神病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撩开鉴定结论的"神秘面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鉴定结论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或技能,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作出的判断或推论.鉴定结论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鉴定结论形成的方式有逻辑判断、经验判断和规范评价.从本质上看,鉴定结论属于"专家意见".目前,鉴定中使用的鉴定标准有3种基于个人经验的主观性标准、基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客观性标准和基于建构主义的社会普遍接受标准.在诉讼中,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不能对鉴定结论预设过高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