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2.
对郑成思教授的论战论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4.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理论为德国民法所独创,对各国的物权法理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学界围绕着我国民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法学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无定论。这篇文章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了辨析,认为我国民法应该采用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6.
民法上的“家”——兼论我国民法上“家”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法亲属编上的“家”,二战后,曾为国外学界和立法界所争议。存废与否,莫衷一是。争议的结果是,有的国家废除了其民法上的家制,有的国家仍保留了其家制。现在,存废各国各行其是,对“家”没有多少新话题。但是,我国至建国后,就没有给“家”以足够的注意。现值制定《民法典》之际,是否应当注意一下“家”,即给“家” 以民法上的位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法学界存在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与非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以及与这两种观念相对应的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和非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其中,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立场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中立化企图,及其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学理姿态,应当受到批判;作为法律体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法的立法和理论研究,必须具有更多的政策导向意识。中国民法的立法和理论,需要扬弃对市场体制和民法模式的本质主义和教条化的理解,更加积极主动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进行持续不断的解读,通过民事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到有关社会政策的探索和发展之中去。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中国民法开创人,佟柔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民法之父”.然而,他自己最喜欢的别称是《民法通则》颁布之初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的美国法学家史蒂芬教授的一句戏语:“佟教授,我们应该称呼您为中国民法先生.” 法学之路 佟柔,满族人,于1921年6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幼年时家境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法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4,(11):52-53
正作为新中国民法开创人的佟柔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民法之父"。然而,他最喜欢的别称是来自美国法学家史蒂芬教授的一句戏语:"佟教授,我们应该称呼你为‘Mr.Chinese civil law'(即中国民法先生)。"他留下的民法理念,直到今天仍然保护着私有财产的神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制定一部成熟的民法典,必以形成成熟的民法理论为前提,当前我国民法理论中许多重大问题亟待厘清。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在百年院庆之际举办了主题为“私权的勃兴”的民法学术研讨会,国内众多知名的民法学者围绕我国民法典起草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浅论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总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无市民社会的民法,也没有无民法约束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为民法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民法的发达又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二者是互动关系。因此,在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进程中,学界很有必要对市民社会进行考察和探索。只有在对市民社会演进及其与政治国家关系变迁的历史理顺之后,才能明确民法在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从而准确定位中国民法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价值的“和谐”涵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当下中国法学问题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自从“和谐社会”概念引入学界后,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立时成为法学界内又一个极具意义的理论视角。同样“和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受到了法学界的各个领域———如民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学界———的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从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旨趣出发,对之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法理学语境中的“和谐”研究则更多的是从法的价值及法的精神等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小组即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探索性的观点。需要提及的是,本组笔谈的形成是与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分不开的,作为笔谈的编者在此谨代表各位作者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笔谈各篇文章所列的观点由文章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13.
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事法律关系乃是民法学之纲。只有领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精髓 ,才能把握民法及民法学的精要 ,起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不仅如此 ,早在 1 985年即有学者指出 ,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 ,也离不开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民事法律关系体系的确立。因为 ,民法的调整对象即是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 ;民法基本原则是商品经济也是民事法律关系本身性质的表现 ;民法的任务也必须通过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来实现。〔 1〕 本文即是应对民事法律关系研究深化的要求 ,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过去 ,我国民法学界将民事…  相似文献   

14.
《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所载孟勤国教授《质疑“帝王条款”》一文(下简称《质疑》) ,反弹琵琶 ,对我国民法学界关于诚信原则的主流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读罢 ,觉得该“质疑”颇值商榷。《质疑》对“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其实质在于授予法院(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提出了四点质疑 ,笔者针对这四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质疑》提出 :“诚信原则能否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一般认为 ,自由裁量权乃立法、司法关系及其权限的体现 ,在大陆法系中 ,依例属于公法范畴。诚信原则……是一条私法原则 ,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已经困扰我国民法学界多年。我国《民法通则》将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之一,此一做法近二十年来不断受到学界的质疑。学界的质疑可以分为技术、理论和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的质疑最为激烈。大多数质疑者认为,合法性本身与国家强制是紧密联系的。然而,法律行为概念在19 世纪形成的历史表明,合法性本身仅仅被当作区分法律行为和侵权行为等违法行为的一种技术手段,与国家强制的观念没有必然联系。我国学界对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质疑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陆地区学界所说的民事责任的法律效果结构与传统民法中的"债"并无不同。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责任而不是债的观点,其实误解了传统民法中的"债"。在制定民法典时仍应将侵权行为定位为债。  相似文献   

17.
《证据科学》2010,(3):F0003-F0003
2010年5月20日上午,“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论坛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成立4周年学术报告会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报告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杜涛处长,卫生部政法司法规处王玲处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保生教授,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进喜教授、副院长常林教授等理论和实务界专家代表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8.
一本被高校学子视如掌中宝的红皮《民法》教程,如今已经出版到第五版.这本开启法学学生民法之旅的教程主编是北京大学法学家魏振瀛. 民事责任独立成章 83岁的魏振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法律系担任民法教师,长期从事民法教学研究,并参与了第二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两本在1983年出版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教材,都有魏振瀛的身影:一本是魏振瀛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法》教程;另一本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佟柔教授主编的《民法原理》,魏振瀛是该书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代市民社会的法权要求与民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司法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讨论话题。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的法权要求与民法的关系以及当代市民社会对民法的要求等方面对文章的主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千古洲  王洋 《中国律师》2004,(10):33-36
众所周知,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和编纂,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法学界,目前大概有三种探讨思路:一是“松散式、邦联式思路”;二是“理想主义思路”;三是“现实主义思路”。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呢?《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是王利明教授民商法研究的又一部学术专著,作为“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系列”之一的《民法总则研究》是王教授在对物权法、债法总则、合同法、侵权法、人格权法等具体民法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真切的研究后,进而对民法总则问题产生的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王教授笔耕不辍将其体会化成文字、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这无疑将为我国的民法学界对总则问题的研究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我们国家加快民法典制定的步伐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其意义是非同凡响的。于是,在甲申秋日,在王教授从中南海归来的特别日子(今年4月27日,他担当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学习法律的主讲人),我们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走进了贤进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