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何芳  张玲莉  刘子龙  王胜  梅增辉  刘余庆 《法医学杂志》2007,23(3):181-184,F000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玲  陈锐  余彬华  陈晓刚  刘敏 《法医学杂志》2009,25(5):326-328,33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脑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取出生后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后30min和1、3、6、12、24h及3、7d组,应用ABC法检测不同时间段bFGF表达的差异。结果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对照组有少量的bFGF蛋白表达。机械性损伤后1~3h,bFGF反应强度开始有变化,6~12h明显增强,24h达高峰,3d以后开始下降。结论机械性划痕损伤后bFGF表达与在体动物实验模型一样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仅表达时间提前,说明损伤后bFGF表达可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依据之一;体外培养细胞损伤模型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干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52只Wistar大白鼠针刺致脑干机械性损伤,LSAB法显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和波形蛋白阳性(VIM+)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结果发现,脑干损伤15分钟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肿胀;1~3小时组中脑腹侧等处细胞数目增多,6小时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24~48小时组恢复正常水平,1~6小时组细胞轻度肥大,染色稍强;24~96小时组创周GFAP+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中度肥大,染色明显增强;10~15天组细胞数目、肥大和染色强度达高峰。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干除脑桥腹侧近脚间窝处外,其余部位无VIM+星形胶质细胞;脑干损伤48小时组创周出现VIM+星形胶质细胞,96小时组细胞数目、染色强度和肥大程度达高峰,10~15天组下降,胞突弯曲变细。死后脑干损伤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无改变,创缘及创周无VIM+星形胶质细胞出现。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推断脑干损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脑挫伤后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动态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Vim表达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42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者,根据伤后死亡时间分为6组(〈2h,〈24h,〈3d,〈7d,〈14d,≤30d);取大脑挫伤灶进行HE和Vi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im染色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脑挫伤后2h挫伤灶内脑组织挫碎、出血,5.5h挫伤灶周出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3d脑水肿明显,7d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14d胶质结节形成,30d出现大量泡沫细胞,胶质瘢痕增多。Vim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5.5hVim开始表达,少量Vim阳性细胞出现在挫伤灶周围,7d阳性反应性最强,14d逐渐下降,30d胶质瘢痕增多,Vim阳性表达又增强。Vim阳性细胞主要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结论Vim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呈现一定波动性,其表达部位在脑挫伤周围,Vim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作为推断脑挫伤时间及部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TGF-β1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脑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出生后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械性划痕损伤后30min、1h、3h、6h、12h、24h、3d、7d组,应用ABC法检测不同时间段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对照组TGF-β1未见明显表达,TGF-β1在损伤后6h表达开始增加,3d时达高峰,7d时表达明显减少。伤后6h、12h、24h、3d、7d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性划痕损伤后TGF-β1表达与在体动物实验模型一样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成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3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参与组织形态发生、损伤修复、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并在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乳腺癌等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能是凋亡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间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它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加剧阿耳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神经元变性。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启动子区域5A/6A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相关,且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浓度在心肌梗死前后存在差异,有望成为法医学鉴定中诊断心肌梗死的辅助指标。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在神经组织修复、突触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阐明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变化规律,可能提供一种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脑挫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时间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存活时间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伤后3h可见NSE和GFAP染色变化,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脑皮质内挫伤处周围神经元逐步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则逐渐增加,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后早期存活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能够不断增殖、迁移,并具有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损伤后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医病理学死后时间和尸体损伤推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鉴定、增殖、分化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的反应进行综述,包括对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研究模型、检测技术及其在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形态学及代谢方面的变化。强调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形态、蛋白表达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并对其在脑外伤后法医学鉴定中应用的意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何军  张益鹄 《证据科学》2001,8(1):36-39
本文对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综述,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研究模型、检测技术,及其在脑外伤后一系列形态学及代谢变化。强调了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形态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并对其在脑外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GFAP和VIM表达推断脑损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落体撞击法复制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 ,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挫伤后不同时间GFAP、VIM的相关改变 ,并对其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旨在得出脑挫伤后GFAP、VIM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推断脑损伤时间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 :GFAP阳性细胞在伤后 12h开始表达 ,7d达高峰 ,阳性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VIM阳性细胞在伤后 3d开始表达 ,5d达高峰 ,阳性细胞面积较 3d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GFAP及VIM阳性细胞均为星形胶质细胞 ,在损伤部位上 ,GFAP较VIM更为广泛 ,且反应更强烈。提示可用GFAP、VIM的动态观察作为推断脑损伤时间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白鼠脑干损伤后脑组织中GFAP免疫组化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平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1996,12(4):206-208
采取针刺法造成实验大白鼠脑干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大脑、中脑、桥脑及延髓等不同部位脑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结果发现,生前损伤30min,大脑顶部灰质及中脑腹例中央部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生前损伤60min,除大脑顶部灰质及中脑腹侧中央部外.大脑脑室角周边部、桥脑背侧中央部、延髓腹侧及背侧中央部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亦增多。而死后损伤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不增多。说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的改变可区别脑组织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改变,并可作为脑干损伤早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脑损伤是世界上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损伤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作为颅脑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其表达变化规律、峰值出现时间,与创伤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损伤时间的推断密切相关,对于法医病理学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综述 ,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 ,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研究模型、检测技术 ,及其在脑外伤后一系列形态学及代谢变化。强调了脑外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形态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 ,并对其在脑外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波形蛋白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间充质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丝,与脑损伤后的反应性胶质化和瘢痕修复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波形蛋白在脑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损伤后不同时段,波形蛋白町莺新表达,其表达的部位及含量呈一定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法医学探讨脑损伤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波形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活性调节、在脑损伤中作用及其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85例成人闭合性脑挫伤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G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挫伤灶周围早期反应性肿胀和增生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尸检人脑组织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脑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后很短时间内(小于5分钟)即可反应性肿胀和增生;随伤后经过时间延长,肿胀程度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脑挫伤的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这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诊断轻度脑挫伤和判断脑挫伤早期损伤经过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挫伤灶周围早期反应性肿胀和增生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织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尸检人脑组织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脑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后很短时间内(小于5分钟)即可反应性肿胀和增生;随伤后经过时间延长,肿瘤程度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脑挫伤的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这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诊断轻度脑挫伤和判断脑挫伤早期损伤经过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脑干损伤致死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在脑干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并探讨对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筛选本中心提供的不同时间急性脑干损伤死亡的脑标本15例及非颅脑损伤死亡标本5例,HE染色常规观察各部位脑组织的显微形态改变之后,用检测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研究其病理变化。结果 生前急性脑干损伤部位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形态变大,存在ET-1的表达。结论 上述系列病理变化对于法医实践中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时间相关性表达,并以此为弥漫性脑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判断,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弥漫性脑损伤后30min和2,4,12,24h及3,7d,死后10min损伤,各组S100β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S100β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表达在皮质、海马、丘脑形成先增后降再升的曲线,即两次表达高峰,脑干表达变化不显著;在伤后2h,海马、丘脑S100β表达细胞个数和蛋白量开始增加,4h有显著增加,12h达到高峰值,皮质部位在4h达到高峰。伤后7d恢复正常值。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不同部位表达有不同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