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眭翘 《法制与社会》2013,(35):17-19
法治是指对公共权力的法律控制,也是指以法律规则对社会的规范化治理。潜规则的盛行,是法治的异化,也是法治建设中的一块绊脚石。导致司法潜规则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正义价值出发,简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与司法潜规则的相互影响,以及面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价值冲突与平衡,我们该如何对待司法潜规则。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的观念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司法界已普遍确立 ,但如何由观念走向实践还未为学者们所关注。综观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在合宪性控制、司法资源与诉讼观念问题则尤其值得重视。如何保障程序正义的价值 ,真正地从理念走向实践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革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接近程序正义运动的考察 ,力图寻求接近程序正义 ,也即程序如何实效性的为当事人所利用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工作长期奉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法文化和司法价值观成为直接导致重实体、轻程序。在这种程序虚无主义观念中,程序的独立性价值被忽略,随着司法理念的深入,程序正义已经普遍被承认,同时也确立了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本文将对程序正义的内涵和独立性价值做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下,司法的公信力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司法建设中的一项重大难题.造成司法公信力偏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在社会利益结构复杂,人民思想观念不一,实体正义越来越难以形成一致认识的今天,社会程序吸收不满的功能和其所特有的独立价值功能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程序正义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引言、司法公信力解析、程序正义与司法公信力联系、我国司法审判程序现状及改革建议和总结五个部分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雨菁 《法制与社会》2012,(36):288-289
正义与法律是法律思想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古往今来,对于正义问题的回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语境正义有着不同的内涵.相应地,司法正义这一司法制度的伦理,它也有其相对性和有限性.如果说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一种均码的司法正义,那么对于一些倾向性的司法制度或者说差别的司法制度,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差别的司法正义.差别司法正义在促进社会福利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对正义之分以及其相互关系也是法学界历来所探究的热点问题。程序定义与实体正义具有必然因果联系。也就是说,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不管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何者为先,法律建立的目标是为了达致整个社会的正义,那么为了达到社会正义有时应牺牲个体正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的关键是程序的正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程序属于司法的程序,不能因为强调其特殊性,而无视其一般程序价值,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程序也必须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践中之所以会发生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关国家的反恐立法、司法忽视了程序正义。本文以美国反恐立法实践为例,阐述了程序正义在司法中的重要价值,并从美国的反恐立法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教训,为我国反恐立法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义与司法     
上:司法的正义司法的卓然不群之处在于它与正义相关,是的,那也许可以不言而喻的正义。司法是正义需要的工作之一,而正义是司法的唯一事业,二者是如此密切相关、重要且显著,以至于无法停  相似文献   

9.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忠 《河北法学》2005,23(5):86-91
如何坚持法律的正义准则、确定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价值准则是司法改革的中心问题.法律的实体正义正被解构和反思,人们开始思考行动中的法律正义,关注程序正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试图从现象学或者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找到一条立足于程序正义的出路,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微观性、个体化,寻找程序正义本身的道路必然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我国实现司法正义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是当代中国推行法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要真正实现司法正义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权保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价值目标;而加强对司法的法律监督则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并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司法正义,就应对司法体制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序正义对于司法公正的作用和在司法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实体法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或多或少的滞后于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本文旨在通过论述程序正义在司法进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来说明程序正义作为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程序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标志,而我国程序正义的理念比较缺乏。本文首先从传统的诉讼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西方注重程序正义而我国却程序正义虚无。接着通过列举个实例说明我国目前由于受传统司法观念的影响,仍然不注重程序正义。最后通过剖析刘涌一案,对如何树立程序正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序正义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英美国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程序正义的重视远远不够,对于程序正义的价值在法律上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程序正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方面,司法活动本身应当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实现的正义才是社会所能接受的正义。因此,程序正义在最低限度内提出了自身的基本要求,即参与、平等、中立、隔离和自治。本文从程序正义的内容入手,结合我国诉讼中的现状,分析了程序正义的价值,以及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法官与正义     
陈祥军 《特区法坛》2002,(70):48-48
“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尽管对正义有无数不同的解释,但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正义一词来源于拉丁语justitia,其基本含义是公平、公正。正义的实现方式很多,但普遍认为通过司法实现正义“优于实施正义的其他任何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正义是司法活动最根本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对司法的终极企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法治语境下,能动司法强调在依法司法的前提下,司法审判活动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的统一,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的统一,因而体现了坚持服务大局与依法司法的统一,坚持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坚持回应关切与综合考量的统一,坚持开放引导与协同司法的统一,坚持规范司法与制度建设的统一。能动司法蕴含着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社会正义问题,思想家们众说纷纭,各具见解。实际上,讨论社会正义问题,必须密切联系社会主体赖以生活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从本体论意义上讲,社会正义乃是社会主体权利要求的制度化实现,是人类意识的载体形式。由此,社会正义拟可区分为制度正义、程序正义和行为正义三种类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维护社会正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能动司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不仅构成了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而且已经成为能动司法的价值目标。在当代中国司法审判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和实施社会正义的能动作用,深入推进能动司法制度与机制建设,从而更加有力地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司法实践中已经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典型案例深入的思考,像广州"许霆案"、四川泸州"二奶遗产继承案"以及国外的像"古特非法行医案"、"祖父遗产继承案"等等,本文认为:司法不仅要实现法律,而且更要实现正义;实现法律是相对的,实现正义是绝对的;实现法律是司法的形式与手段,实现正义才是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实现法律是为实现正...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具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法律地位。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程序正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而“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长期影响着我国法律的发展和践行,当代司法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法治进程。因此要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充分认识到程序正义的价值内涵,树立正确的程序正义观,并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实践,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程序正义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原则和目标,也是民众对司法的期许。然两者对正义的偏好所造成的冲突有损司法权威的树立。民众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关系到法院的解放和权威的树立,本文出于对司法公正的现实困境的考虑,认为有必要转变民众的此种观念。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作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价值原则,既是保障实体正义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又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意义。我国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制定了众多保障程序正义的制度或措施,本文拟从中西正义理念的思想渊源、中西文化传统思维习惯间的差异对正义理念和制度的影响、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及与实体正义的关系等方面对中西方法制文化中的程序正义理念作简要的对比和介绍,同时对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实际运行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民事诉讼制度也得以了发展,最突出强调的问题就是程序正义问题。本文试图从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着手,结合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与和谐社会对程序正义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