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真的斩过马谡。“挥泪斩马谡”实在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评析审者兼诉的种种现象和原因,阐明诉审分立对于诉讼公正的意义。作者认为,诉审分立的实质是诉审制约。诉制约审判,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其意味着审者不能兼诉,也不能随意干预诉。法院依职权对诉进行正当干预,就是审判对诉的制约,这意味着诉不能是当事人完全任性的行为。理清诉审分立与制约的关系,将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恒 《法制与社会》2010,(7):114-115
关于劳动争议的审判模式,学界主要有兼审非独立型、独立型、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普通专审非独立型四种学说。我国应当采用普通专审非独立性的模式,设立劳动法庭,由劳动法庭法官根据劳动争议特别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这适应了劳动争议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公正解决,有利于优化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减轻民事庭负担。  相似文献   

4.
审与判脱节之矫正焦连勋所谓审判,是审理和判决的合称,审理是判决的前提和基础,判决是审理的连续和结果。如果只审不判,审理则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无效劳动,反之,如果是只判不审,判决是没有基础的,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同一案件中审和判必须统一,审...  相似文献   

5.
全国法院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于1997年9月16日一19日在上海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的情况和经验,讨论研究进一步推行立审分开、审监分开,完善立案工作程序和制度,全面加强审判监督,促进审判工作更大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祝铭山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在强调实行立审分开、审监分开的重要性时指出: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法院就有立案和审监工作。设置专门机构来办理立案和审判监督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改革。随着审调工作的不断发展,立案与审判分…  相似文献   

6.
事实审的形式化是我国第一审程序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在这一程序中构建“彻底的事实审”。彻底的事实审意味着裁判者在法庭这一特定时空范围内,通过听取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当庭独立形成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实现“彻底的事实审”,不仅是完善我国审级制度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有助于维护第一审程序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我国自1996年以来的数次审判制度改革都推动着第一审程序逐步走向“彻底的事实审”,但是这些改革都没有真正解决“事实审的形式化”问题。今后,改革者不仅要关注审判方式改革和证据规则完善的问题,更应该将实现“彻底的事实审”作为第一审程序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试论行政案件的审理对象李轩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行政案件时,人们不禁要问:行政诉讼审什么?!是审原告还是审被告,或是既审原告也审被告?这里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即行政案件的审理对象是什么,是原告的违法行为还是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或两者皆包括。这既是人民法院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结合模式遭到学者的质疑和追问。“调审分离”作为有力学说旋即成为司法改革处理调审关系的理论依据。但是,尚未明确讨论语境的调审分离论,在制度层面自相矛盾,理论论证上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而且其选择的改革路径在民事审判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在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结合不仅在制度上契合了方便当事人诉讼的预期,而且在实践中畅通了当事人追求实质正义的渠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规律性。鉴于司法裁判是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能在民事审理过程中刻意实行调审分离,而应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之原则。在调审结合模式下理顺调审关系的重要举措是,重塑调解的理念,增强法官的判案技能,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确保当事人在调解协议达成上的自主性和自愿性,并强化检察机关对法院调解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司法效率,但也凸显出不少问题。实践中检察机关建议适用简化审程序的比例不高,且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以及辩护律师的权利均得不到充分尊重,从而使该项制度的效率与公正价值剥离开来。应当从规范简化审程序运转模式、保障被告人及辩护律师权利以及维护被害人诉讼地位等角度,完善简化审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前,立审分开已为全国各级法院所推行,并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管辖区域特殊性等原因,决定了基层人民法院推行立审分开工作较为复杂,要处理多种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处理达到立案和审判的统一,实现立审分开的目的。结合我院几年来推行立审分开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基层法院推行立审分开至少要处理好下列三种关系。一、立案机构立案与人民法院法庭立案的类系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推行立审分开的基层法院绝大多数实行了立案双轨制,即院内各业务庭审理的案件由立案机构统一立案,然后根据职能分工,转有关业务庭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压力管理”审管模式,着力打造院领导、部门负责人、一线法官审管压力传递体系,以此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2,(9):10-10
控、审方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 从控、审的角度来看,判吴英集资诈骗的理由也非常充足。  相似文献   

13.
光打击票贩子,罚款或拘留,而不顺藤摸瓜、追根究底,找出其背后的票源,就是避重就轻,就是典型的只斩草不除根,因而也往往斩不了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审迅中方法的选择和策略的运用,指出审迅是审迅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心理交锋过程。是一场心理战,必须有针对性地,灵活地抓住时机,适时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最终取胜。  相似文献   

15.
二审上诉模式包括复审制、事后审制和续审制等三种模式。二审上诉模式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两大法系上诉制度的趋同与融合现象已经日益明显,总的趋势是大陆法系国家不断向普通法系国家所采行的事后审制上诉模式靠近。我国的二审上诉正在从复审制模式转向续审制模式。我国目前的二审上诉应以续审制为原则,以事后审制为例外。未来我国二审上诉应采行事后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上诉审,主要有两重功能:一是对当事人的诉请进一步作出法律上的确认、修正或否定;二是对原审裁判予以评价。基于此,民事上诉审应当有一个审理范围的界定。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关于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的规定只有第151条的简单表述,而审判实践中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却比较复杂。面对这些问题,法官和诉讼当事人的认识和操作至今不甚一致,导致有些案件审理效率不高,处理结果有失公正。因此,准确把握上诉审的审理范围,有助于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公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确定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7.
徐峰  朱立龙 《中国审判》2010,(11):93-93
2010年10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在辖区镇、街道、经济区17个点全部设立了审务工作站,大规模设立审务工作站在江苏省法院系统属首创。  相似文献   

18.
《唐会要》史实辨证一例涂家飞贞观十六年六月,苑西守监穆裕,农囿不修。太宗怒甚,命于朝堂斩之.侍臣战,莫敢进言。太子承乾谏曰:“人者有生最灵,一死不可复活。命即斩之,理恐未尽,请付法司推鞠。”太宗意解,即笞而释之。长孙无忌进曰:“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犯...  相似文献   

19.
吴悠然 《内蒙古检察》2006,(2):22-24,35
检察机关对判决、裁定结果的监督是以抗诉形式体现的,抗诉分为上诉审程序的抗诉与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其中,上诉审程序的抗诉是对法院一审判决、裁定结果的监督,也是对判决结果进行监督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从这一监督的实践看,由于现行法律及相关诉讼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完善,使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在实践中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不仅是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完善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对在上诉审程序抗诉领域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试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09,(4):38-38
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便打算到皇家法院去看看,审审案子,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