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及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行政审判制度运行模式不能有效地化解行政纠纷的现实状况下,面对日益突出的申诉、上访难题,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现阶段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利益重新分配的格局,需要厘清行政审判的价值并对行政审判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实质性地解决行政纠纷需要重新制定行政诉讼审查标准,并正确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以及探寻多元化解行政纠纷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的生命力在于公正,而中立则是公正的基础。事实上,干扰行政审判现象成为普遍,行政诉讼独立审判的形势非常严峻,人们普遍担忧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进程。2006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诉讼改革,通过探索完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和国办《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我就当前行政审判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谈几点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2日,山西省在太原市召开了"全省探索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经验交流会",会议对15个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26名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站在领奖台上,永济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周继军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杨强 《政府法制》2010,(5):24-24
2010年1月22日,山西省在太原市召开了“全省探索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经验交流会”,会议对15个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26名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站在领奖台上,永济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周继军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了“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新目标。最高人民法院《2020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党委统筹、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行政争议新格局”。对于行政审判工作来说,应当认识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是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判》2015,(3):53-55
行政诉讼制度是化解官民矛盾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是官民关系的“润滑剂”、社会稳定的“减压阀”。行政审判是人民法院的—项重要审判职能,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行政审判案件质量,我们针对能够集中反映执法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关审判指标,对全省法院近三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梳理,找准突出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使行政...  相似文献   

9.
行政行为与民事判决效力冲突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已日益突出,由于缺乏统一的运作方式,给审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化解行政行为与民事判决效力冲突问题对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保障司法裁决的统一意义重大。目前,行政行为的效力与民事  相似文献   

10.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7·4·24[文(令)号]法发〔2007〕19号[类别]程序法·行政诉讼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及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11.
吴欢 《政法论坛》2021,(1):89-100
民初平政院对行政处分的审查并不局限于合法性层面,而是通过形成和运用"允协情法"的审判技艺,深入合理性层面制约监督行政权。在民初行政审判实践中,"法外求情"是当事人的惯常做法,"酌情准法"则是平政院的基本立场。平政院在坚持合法性审查的前提下,通过引入"情理"作为裁决准据和在建议中落实"情理"等方式,进行实质的合理性审查,又从法律、事实和裁量等方面确立了"允协情法"的法治限度。由此,作为治理秩序建构者的民初平政院,得以在近代化的行政审判中,以"允协情法"的传统司法技艺实现"杜讼息争"的现实治理目标。其中的经验智慧,作为历史初心,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中国行政诉讼所肩负的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重任,不无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导致行政诉讼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有必要通过制度变革加以完善。应该设立行政法院,切实保证行政审判的独立公正;将行政机关之外行政诉讼被告的表述,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变更为"其他承担行政任务的主体";将部分行政规范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强化法院对行政裁量与行政解释的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13.
欲实现行政复议解决纠纷、监督行政和权利救济的复合功能,《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和完善必须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并引入行政复议委员会,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为一并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改书面审理方式为言词审理方式,确立复议期间停止(暂缓)执行制度,实现复议程序多元化,取消复议终局制度,确立司法最终裁判原则,以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专业性、便捷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行政审判经过多年的发展走到今天,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制度层面却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不能在最终意义上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尤为严重。因此,现行的行政审判制度面临着重新检视过去所建立的行政审判目标是否与实际运行中所需要的行政审判制度相适应的问题。从我国现行行政审判制度及其存在的理论根基的矛盾出发,通过探究我国当前建立行政审判制度目标的背景,证明以实质性解决纠纷作为我国行政审判制度的目标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艾明 《现代法学》2012,(5):172-184
透过审限耗费角度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程序具有如下特征:庭前程序的"事务化",庭前程序沦为纯粹的案件管理活动;庭审程序的"速审化",庭审时间耗费少,庭审节奏明快;庭后程序的"中心化"与"间隔化"。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刑事审限制度具有人权保障和效率提升功能。通过比较和实证的考察发现,我国"贯通式"审限的真实功能为通过监控法官的审理行为,达到塑造与行政化司法制度结构相契合的审理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新破产法对法院的职能定位存在着公权越位和私权错位的立法失误。当前破产法中法院职能应向"去行政化"与"去民事化"方向改革,以实现破产审判职能的理性回归。在"去行政化"改革方面,可以在现行司法行政体系内设置破产管理人监管处(科)的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并推行破产管理人执业许可制度;在"去民事化"改革方面,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和报酬确定上,则应实行以债权人会议决定为主、人民法院指定为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分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建刚 《现代法学》2005,27(2):29-35
模式分析方法是推进我国行政法向纵深发展的新方法。构成分析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单向与双向、权力与关系、消极与积极、制约与激励。中国行政法发展趋势是:以公共行政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以双向作为行政权力作用方式、以关系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分析视角、以积极作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作用和以制约与激励机制的有机整合作为行政法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审判为中心"的政法政策同样适用于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它要求法院发挥自身司法能力和司法制度能力,有效地介入涉法行政争议之中,并藉此保护法益。在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是法律监督上的国家权力结构关系。法院优位于行政机关,法院作为独立裁判者指挥诉讼管理关系和裁判过程。以审判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构造,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法院司法能力在解决行政争议上的优位角色,应完整地发挥行政诉讼法的制度能力,即发挥立法、司法解释、司法组织及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功能。行政诉讼司法准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诉讼管辖、庭审制度等,是否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方向,主要看其是否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实质解决和法益有效保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政策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影响了法院的诉讼角色和功能。回归司法权和诉讼制度本质,宜在行政争议、行政行为和法益之间构造出一致性的诉讼结构关系;宜从组织和体制改革转向程序改革,发挥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在塑造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泰 《河北法学》2012,30(5):97-104
国际行政法是全球化背景下正在产生、成型的全新法律部门,目前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对其基本范畴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通过类比行政法体系的三种类型对国际行政法的规范构成展开分析,并尝试将国际行政法规范分为国际组织行政法、国际实体行政法以及国际程序行政法.在没有其他参照物的情况下,这种以传统行政法的若干概念工具来解构国际行政法的规范构成的尝试有益于对这个法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学界关于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概念的诸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但也呈现出些许缺憾。文章通过对现有概念的反思与扬弃,重构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辨权的内涵,展现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的外延,并阐明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与行政执法程序抵抗权及行政诉讼辩论权等相关范畴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