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公司法在理念和制度上都应进行根本的变革与重构。公司法的修改在制度模式上应采用公司本位、公司自治的公司法制度模式。公司法修改应与证券法、三资企业法、破产法等法律的修改协调联动进行。公司法中应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权益保护、关联交易规制、公司诉讼等公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2006年新公司法的出台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公司法现代化运动的代表之一,引进了各国在竞争中胜出的公司法规范,在公司法基本理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实现了公司法指导思想、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具体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公司与公司法均舶自西方。在与西方殖民者最初的贸易交 往中,古老的中国以自己传统的思维初识“公司”。洋务运动是中国以“公司”这 种企业模式组织经济生产的最初尝试,同时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公司法 在中国的诞生。而公司和公司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浮沉,也反映了中国寻求 现代化道路的坎坷和执着。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刘莲花 《河北法学》2004,22(8):27-29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机理,其设计的目的都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确保公司作不背离股东目标的有效率的运转。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决策的科学与民主这一分立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结构设计存在的诸多缺陷,造成公司实务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形式化,我国立法机关应尽快修改与完善公司法有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公司法》中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法的重要制度,也是公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论文以我国新《公司法》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公司法》修订之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权关系不清;权力高度集中;监督制约乏力。论文进一步剖析了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晰产权关系、界定股权性质;完善法律规制、突出公司自治;完善治理机制、强化"高管"责任;健全诉讼途径,强化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关联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极易损害从属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属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利益应受到公司法保护,但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这方面的规制不全面。本文拟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来规范从属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促进《公司法》中关于从属公司利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代公司已成为国家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实现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的科学分离。然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水平普遍较低,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应采取措施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保证公司的科学决策和有效运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大限度的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公司治理理念看新公司法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刘苗荣 《河北法学》2006,24(4):147-151
公司治理是企业公司化进程中由于资本所有人的财产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权力分配与制衡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致力于企业公司化改革,相关立法也确立了公司治理模式.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原有公司法仅规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简单规则,却未能确立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新公司法针对我国公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吸纳了国内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但从建立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上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李超  洪伟 《法制与社会》2011,(13):66-67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这一事件出发,透过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可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治理二者关系角度入手,对中国公司法中"法人财产权"的内涵与性质加以阐释和分析。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包括对实物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和对其他财产享有的完整权利,法人财产权的确立与归属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保障,是公司治理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出发点及归宿,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构与确立也维系着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是实现法人财产权的组织保证。新《公司法》删除了原《公司法》关于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度与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中职工参与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中,股东是公司唯一的统治,公司的目标定位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职工参与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之一,在我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管理参与作为职工参与的方式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听任其随着国有经济成分的下降而弱化;股权参与作为职工参与的所有权根据,是保障职工地位的更有效的制度保证,更有推行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公司治理结构规则》以后,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规则。德国不仅制定了《公司治理规则》,而且通过对《股份法》的修订,从法律的角度强化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规则的遵行,以期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公司制度趋同理论检视下的中国公司治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治理全球趋同理论是国际公司法学界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阶段性议题。趋同论与多元论的广泛交锋、股东中心主义模式与利益相关人模式的优劣权衡、竞争压力假说与路径依赖假说的鲜明对比、法律移植假说与境外上市推动假说的切磋琢磨等多处论战令人印象深刻,也广泛检视了现代公司治理领域的多项命题。该理论也是我国公司法近十年来立法演进与理念变革最重要的域外理论背景之一,为2005公司法修订、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并购重组创新、境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理念深化等公司治理标志性探索直接或间接贡献了理论资源。趋同论与本土论相互制约和共同影响下的近十年中国公司治理总体呈现出一定的英美化转向,与此同时,它也将长期接受来自诸如家族文化与官僚文化、习惯性漠视少数股东利益以及股权结构过度集中等与英美经验暂时难以化约的中国本土现实的挑战。跳出趋同或者多元的概念层面的争论,尊重公司治理规则的国际共识,拓展和优化对先进经验的学习路径,专注于本土问题的解决,也许是当下应当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早川腾  董惠江 《北方法学》2011,5(5):155-160
德国学者赫尔曼·勒斯勒尔帮助日本制订了第一部公司法(草案),其中关于股份公司的一般规则,特别是股份公司机关的法的构造奠定了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厚基础,了解这些可以掌握公司法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历史流变和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脉络,并体会公司治理仍存在的制度性困惑。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人侵权责任的追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同时,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健康的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合理组合。从公司法的角度看,追究大股东、董事、经理等公司控制人的侵权责任是我国当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状态不佳,面临严重经营危机时,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目标函数的驱动下,其利益冲突样态也发生变动,"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尤为明显。利益冲突根源在于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立法机关应重新审视我国企业破产法中的相关规定,探究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在此基础上以重整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配置为核心重构破产重整中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冯果  李安安 《法律科学》2012,(2):112-121
投资者革命和股东积极主义不仅重塑了公司法的制度环境,而且催醒了股东民主意识,使公司法的传统制度安排面临挑战。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强化公司法的时代适应性品格,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将其吸收到公司治理当中,鼓励和引导网络环境下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进一步弘扬股东民主和股东主权理念,加强和改善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不断强化其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8.
论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制——以经济民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外华 《政法学刊》2008,25(4):97-10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其论述颇多,其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应以经济民主的视角,参考西方国家公司公司治理中贯彻经济民主的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特色的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完善我国立法,鼓励并保障公司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处于公司治理中心的权力配置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为视角,可将参与公司权力配置的资源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这两类。在对影响权力配置的产权状况、资源结构和性质、资源的集中度等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司价值创造的逻辑,公司权力(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可基本分为一元主导、二元分享和多元共享这三类配置模式。这一研究对公司治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激烈争论之后,出现了"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将股东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价值统合在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下,应该成为现代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舆论监督等外部手段的促进,更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配合。在"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之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制度依赖。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理念的灌注及实现只能选择局部的功能性调整作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