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文化中 ,这是数千年中国法意识和法制度匮乏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应以彻底解放人作为最高宗旨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理论早已突破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实现了重大发展并对当代法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西方的经验和逻辑,也展现了对人类现代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层关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样展现了国家与社会分离的现实进程,这说明市民社会理论可以用于中国的分析,培育和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也是可能和必要的.法治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变革表明,市民社会是法治得以生成和运行的必要社会土壤,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表面化"倾向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忽略了这一土壤,因此,必须把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构建确立为中国法治进路的根本面向和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治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这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理论突破。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依法治国是一个古老而引入注目的课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志士仁人追求的治国安邦的理想。我国法学界,一般以《管子·明法》中所说的“以法治国”①作为最早的历史渊源。翻开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对“法治”这一事关治国方略的大事,有过…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依规治党理论。该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主要包括:创造性地提出“依规治党”,并将其与“依法治国”一体而论;创造性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明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构成依法执政之“法”,依规治党是依法执政的题中之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科学指引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贯通在法治轨道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规治党理论及其原创性贡献,充分表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经典呈现了当代中国法治文明对世界法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闫佳 《中国司法》2007,(5):29-32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发展,是力量,是导向,是根脉。政法工作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政法文化。政法文化是对传统法文化的创新的拓展,是新时期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塑造出一颗颗“法治的心灵”,它对于培育法治理念,促进司法公正,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的层面,对政法文化建设作初步探讨。一、政法文化的内涵政法文化一…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以来,法治理论研究在法学界轰轻烈烈地开展起来。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治观及依法治国结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鲜有所闻。山东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于向阳等著的《法治论》一书,以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对法治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透视和系统的探索。通读全书,最深的感受主要有三点:第一、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该书认为,法治观念产生于古希腊,经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承认法治的极端重要性。当代中国的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矗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地基上的一座高大巍峨的理论大厦,其由“全面依法治国论”“法治体系论”“法治轨道论”三个理论支柱所支撑,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最稳固的体系结构。这三个支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范式性、体系性的理论精髓。“全面依法治国论”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革命、法治系统工程、法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定位。“法治体系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法治轨道论”阐明了法治轨道如何明确法治的正确道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问题。三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它们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内,生成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又独具匠心的时代标识。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的纠葛──郝铁川新著《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评介张德强郝铁川博士的新著《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是一本从理论深度系统分析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关系的力作,它第一次把作为传统法律文化核心的儒家法文化推到了当代中国法治的面前,以是...  相似文献   

9.
试论依法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策略,实则是对法治的认同(故在后文中我们将“依法治国”作为法治的同义语)。它不仅具有“治国方略”的工具意义,而且还具有“治国之道”的规范意义。另外,作为法治意义的“依法治国”,它还具...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具有权威性,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维护司法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确定为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法律权威,维护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4,(9):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势在必然。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切实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一句空话。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越考械名的人口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石泰峰 《中国法律》2007,(6):12-13,84-8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抉择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党法关系这一事关依法治国全局的核心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3.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实然的重大法哲学理论问题,也是关乎...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建设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当代检察官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刑事法治是在刑事领域中的法治。构建刑事法治,更是作为国家刑事司法者之一的检察官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然而,刑事法治并不是空洞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丰富的实体内容和现代司法理念所构成的。这些现代司法理念正是指导我们当代检察官构筑现代刑事法治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一、坚持法的形式合理性,严格罪刑法定,严禁法外施刑法的形式合理性是指手段的合理性和客观的合理性。与之相对的是法的实质合理性,是指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中国式的法治与文化,是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具体地说,依法治国是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吸纳了西方传来的法治文化的产物。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从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到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是一条持续不断的文化主流。从文化交往的角度看,西方法治文化是19世纪末期汇入中国文化主流的。相对于西方汇入的法治文化而言,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构成了依法治国的文化源头。较之于西方传来的法治文化,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更有力地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法治形态,那就是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法治的模式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已被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所证明。在人们阐述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法对市场经济制度、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上,亦即强调法对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规范和保障。然而,市场经济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一种制度文明,它还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代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市场经济所体现的精神文明价值,并不亚于其作为制度文明的价值。可是,市场经济精神文明以及法对它的弘扬作用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以致于当前法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拘谨…  相似文献   

18.
王旭 《中国司法》2023,(3):9-13
<正>在中国长期法治实践中孕育、发展、成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理论保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一般的法治理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对某种普世的法治模式的想象或移植,  相似文献   

19.
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建设的精神层面,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我国当代法治建设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忠法蔡嘉伟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里程碑“民主政治,法治国家”是近现代中国史上无数有识之士梦寐以求的目标。郑观应在他的出版于甲午海战前一年的《盛世危言》中,强调设立“议院”才是富强之本①,表达了对民主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