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法法治不仅显现于立法之过程,新时期立法之法治还应体现在法律制定之后的综合评析与度量,从而完整了整个地方立法权行使的始末立.地方权法治革新之关键一在权力之配置,二为立法后之评估.如何珍惜立法之资源,如何完善法律之适应,乃立法法正在考虑和必须解决之义,本文试以现有立法法之框架,以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关系为度,提出地方立法权配置之方案,完善立法法统一之大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诸环节中,立法是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法治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前我国立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立法理念存在诸多误区,而我国传统立法理念的形成又受到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呼唤着我们的立法理念必须因时而变,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立法已经成为趋势。一方面,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实现立法民主化,有利于法律之完善以及保证立法质量、促进立法平等。另一方面,出于对法治的憧憬,人们希望将所有的社会矛盾都放入"立法"这个魔法袋里予以消除。各种激情式的立法建议接踵而来,公众参与立法的理性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姜飞燕 《法制与社会》2014,(26):268-269
地方立法质量与立法数量的统一是地方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立法效果评估作为提升立法质量的重要措施逐步得到立法机关和公众的认可。本文通过对地方立法效果评估基本概念的介绍,针对我国当前地方立法效果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地方立法效果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众参与立法是法的正当性之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立法领域中 ,广泛的民众参与不仅是立法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更是法律获得正当性的基本依据。我国立法领域中应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拓宽民众参与渠道、落实民众的参与权。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实现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增强法律实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这过多的只是表现在法律数量上的增长,而立法质量相对却参差不齐,因此建立一套衡量和评估立法质量的指标体系对提高立法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此目的,本文以提高人大立法质量为突破口,通过对影响人大立法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建构了一套衡量人大立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时利用指标体系进行衡量的过程作了简单的陈述,以期对人大立法质量的提高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立法能力是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为实现立法目的、满足立法需求所具备的能力和能量。地方立法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法治扩散旨在将一地法治建设成果推向全国,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是地方立法的根本遵循。立法需求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内在动力:提高立法技术规范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必由之路,服务乡村治理需要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内生动力,突出地方特色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举措。法治环境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外在机理:公众参与立法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人民为中心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根本支撑,坚持党的领导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治可以分为广义的法治和狭义的法治。狭义法治的要素是 :立法必须遵循程序性规则 ;法律体系具有透明度 ;法律必须具有前瞻性 ,相对清楚、统一和稳定 ;执行法律公正 ;法必须为民众合理接受。广义的法治则融入了政治道德的因素 ,它可分为自由民主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集体主义法治等几种类型。中国的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类型 ,并朝着狭义法治标准的方向前进。中国要实现法治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中改革行政立法就是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限制对行政立法的授权 ;约束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与规章的权力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设立违宪或专门审查机构解决立法的不统一问题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如何做到立法先行,如何保证立法的质量,只有找到当前我国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立法工作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是立法的民主性不足。立法不能充分反映民意,人民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均受到诸多限制。相反,立法更多体现了部门利益,部门起草法律,就会反映部门的色彩和利益。二是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地方立法评估的权威性与正当性,实现地方立法评估的统一化与制度化运行,地方立法评估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地方立法评估法》应当对地方立法评估的宗旨与原则、主体、对象与内容、标准与程序等地方立法评估制度的制度性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理性设置,以服务于地方立法评估制度法治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1.
立法前质量评估将立法质量的关口前移,是提高立法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立法是国家行为,我国宜及时建立立法前评估制度。立法前评估必须与立法项目同步进行。地方立法前评估可以采取以量化评价为主,在定量分析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也可以采取着重于对立法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的"影响性评估"方法。在地方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质量指标有四项: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立法的合法性;立法的影响性;效益和成本分析。鉴于"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立法成本分析是该项法规当立不当立的前提与基础,建议可以选取为"一票否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关于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理解与适用的案例,折射出行政机关对执法依据的理解与立法本意之间的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听证范围规定的立法本意并不局限于法条所列举的三种行政处罚。部分地区和部门以及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解与立法本意有较大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是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法律的规定。应当以现代法治的正当程序理念为基础,从法律的功能、法律的精神和实质法治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的规定。不应当通过司法解释机制,而应当通过加强立法解释机制,来协调立法本意与行政执法实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立法后评估标准的概念、维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后评估标准对评估结论具有决定性影响。立法后评估标准是评估主体对正在实施的法律规范进行质量和影响状况评价所依据的准则或尺度。立法后评估标准涉及多种视角与维度,是应然与实然、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对立法后评估标准的设定具有主要影响的因素是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2,(1):5-5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我国的立法工作应当从数量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转变。不仅要考察立法数量的GDP,更要关注立法的质量和实效;不仅要有不计其数的纸面上的法律规范,更要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现实中的法治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实施的法治效果.目前我国采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附属型模式,在立法技术、立法听证、立法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还只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实践的初步探索,离真正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科学立法之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从立法条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义上而言,环境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型模式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环境法领域的一场程序立法革命,而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法律体系法制化的一场绿色革命,对于走向通过环境程序法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法治化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建言是:构建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益救济的立法模式;建立公共执法为主的起诉模式,能动司法为主的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期性立法评估制度的构建及其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新政 《法制与社会》2010,(20):12-13,18
立法后评估是立法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实践中,立法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立法事业的进步,亟需制度上加以规范。构建周期性法律后评估制度,具有维护法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充分保障公民的预期利益、提高立法质量等巨大的优越性。与之相对应,法律的修改、补充、废止的条件法定化、对立法者的责任追究机制将在周期性立法后评估制度建立后逐步引入。这将对促进我国法制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局面,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按照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新要求,审视当下地方立法的实践与特点,地方立法的定位与特质、立法目标理念的时空适用性、立法与用法的关系、权能划分中的合作与分工、约束权力的机遇与挑战、新兴立法形态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颇具思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保留滥觞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法律原则与制度。法律保留包括立法法律保留与行政法律保留。前者作用于立法领域,旨在划定议会立法权力与政府立法权力的界限;后者作用于行政领域,旨在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前者的理论基础是议会民主原则与分权原则,后者的理论依据是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06,21(6):9-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完善而和谐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要切实避免部门立法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近曰与厦门大学、华价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5所高校合作,成立福建省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在局校成立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举措,将对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立法基地将受委托对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及立法项目进行研究论证,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进行立法后评估,开展地方立法项目调研和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