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研究机体的细胞核内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图像系统,选择核面积、积分光密度等7种参数,研究了15只大鼠心肌细胞在死后25~49h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心肌细胞DNA含量测定适合相对较长死亡时间的推断。结论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机体死后心肌细胞DNA含量将有可能成为推断死亡时间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Wang CY  Liu L 《法医学杂志》2002,18(1):56-59
图像分析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通过对图像信息的收集、处理、计算、分析而得出图像各部分的数量变化,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定量技术。本文对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的原理、死后细胞核DNA降解的规律及图像分析技术定量DNA推断死亡时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鼠死后骨骼肌、心、肝、肾、脑细胞核中DNA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鼠器官细胞核中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小鼠在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骨骼肌、心、肝、肾、脑细胞核头DNA含量、尾DNA含量、头半径、尾长度、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8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 在小鼠死亡72h内,彗星尾DNA含量、尾长度、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DNA舍量、头半径、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计算出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P<0.001)和多元回归方程(P<0.0001).结论 本研究提供的各组回归方程,可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平  托娅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2010,26(3):198-201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纯品物质研究上,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光谱变换、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进行处理,使FTIR光谱仪对样本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并从分析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本文综述了FTIR光谱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死后尸体组织的FTIR光谱学变化及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以改良的Feu lgen法染色,死后经过不同时间(<1~14d)的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进行观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死后2周DNA量达最低值;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直线相关。结论测定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有助于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6.
Hao LG  Deng SX  Zhao XC 《法医学杂志》2007,23(2):145-147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经历时间的推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其准确推断却一直是法医学实践的难题,因而也一直是法医学研究的热点。法医D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子水平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技术、新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该技术提出的背景、发展、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着重对DNA含量变化与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鼠肾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死后肾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15只大鼠,处死后,在24小时内每隔1小时取肾组织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证明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与肾细胞核DNA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其中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异形指数提示此方法有可能作为辅助手段,使死亡时间推断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Li F  Liao ZG  Ma SL  Wang Y  Guan P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6,22(3):168-170,F0002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DNA片段化和DNA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TUNEL和Feulgen′sDNA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脑挫伤后随着损伤时间延长DNA片段化程度逐渐增强,而DNA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采用TUNEL和Feulgen′sDNA染色法观察伤后DNA片段化和DNA含量变化,可以应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探索推断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Gao LL  Li YY  Yan JW  Liu YC 《法医学杂志》2011,27(6):455-459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学证据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DNA技术已经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NA技术正表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NA在推断死亡时间、血痕形成时间、损伤形成时间、死亡原因及体液来源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实时RT-PCR检测大鼠死后管家基因mRNA的时序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死亡大鼠管家基因mRNA时序性降解的可行性,为死亡时间(D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寻找新的研究手段。方法应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和脾中管家基因GAPDHmRNA及β—actinmRNA的水平,结果用循环阈值(简称Ct值)表示,分析死后经过时间与Ct值的线性关系,并建立死亡时间推断回归方程。结果GAPDH mRNA和β—actinmRNA的Ct值均与PM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定量分析mRNA降解的研究中是一个较理想的技术手段。选用管家基因作为PMI推断的研究对象,可在法医检案中消除其他基因因为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更具实用性。Ct值作为动态监测机体死后不同时间点的客观指标.与死后不同时间点的线性关系良好,推断死后经过时间尤其是晚期死亡时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肋软骨及牙髓细胞DNA含量与PMI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ng R  Wang WP  Xiong P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4-176
目的探讨人死后肋软骨及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寻求推断PMI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分析高温(30~35℃)及低温(15~20℃)环境下人死后0~15d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情况。结果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解,其中低温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在死后0~4d内有一个降解平台期。统计分析两组温度下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依据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可进行PMI推断。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通过脑组织推断死亡时间已经成为法医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死亡时间与脑组织细胞DNA、RNA、ATP含量及脑温度、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变化有高度相关性。脑CT、MRI、磁共振波谱等检查手段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也有帮助。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大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死后不同时间其皮肤大体、组织学的改变,为推测较长的死后间隔时间建立实验动物依据。方法观察雌性SD大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死后变化,并间隔一定死后时间取皮、染色和镜下观察。结果死后发生骨、软组织分离,A组约需35d,B组需13d。皮肤有形细胞成分和附属器完全分解破坏,A组约20d,B组7d。胶原纤维在A组死后40d(B组12d)仍有部分保留完整。结论环境温度差异是造成A、B两组发生死后改变时程不同的主要因素,利用皮肤大体、组织学改变可望较系统和准确的推测晚期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骨髓细胞核DNA降解推断死后间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温度下脑、骨髓细胞核DNA降解规律,寻找推断早期死亡间隔时间(PMI)的新参数。方法10℃和20℃下,大鼠死后0~40h内,每隔4h取材脑组织和骨髓,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降解程度,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彗星参数HeadDNA%、尾长(TL)、Olive尾矩(TM)与PMI的关系。结果大鼠死后早期脑细胞、骨髓细胞核Head DNA%随着PMI逐渐下降的程度不同,20℃脑细胞核Head DNA%降解速率较快。与骨髓细胞相比,脑细胞核Head DNA%与PMI线性关系较好。与TL、TM相比,Head DNA%与PMI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脑组织是利用SCGE检测DNA降解推断PMI的合适检材。Head DNA%较TL、TM推断PM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家兔死后眼玻璃体液消光度与死亡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寻找一种精确推定死亡时间的方法。方法 应用 754分光光度计,在 420nm波长下,检测了 48只家兔死后不同时间的眼玻璃体液消光度,探讨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 眼玻璃体液消光度( X)与死亡时间( Y)呈线性正相关( r=0.983 27, P< 0.05),在死后 0~ 72小时,眼玻璃体液消光度与死亡时间存在回归关系( F=116.54, P< 0.05),直线回归方程为: Y = 453.30X+ 0.75 [Y为死亡时间 (PMI),单位为小时; X为眼玻璃体液消光度 ]。结论眼玻璃体液消光度的测定可作为推断死后 72小时内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Flame 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an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in postmortem rat plasma (n = 40)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a linear and inverse relationship, of high correlation (r = -0.986; P less than 0.001), between the logarithm of the plasma sodium/potassium concentration ratio (PNa/PK) and the logarithm of postmortem interval (PMI) during the 6-96-h postmortem period. This relationship, whi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e forensic literature, offers a simple and potentially valuable means of estimating the PMI in ma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死亡时间推断误差的方法。方法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256例已破命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死亡时间进行分组,计算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分析判断错误原因。结果早期尸体死亡时间(≤12h和13~24h)推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晚期尸体死亡时间(1—7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和1~5年)的推断准确率随时间的延长下降,分别为79%、76%、83%、79%、60%和50%。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的常见因素。结论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可降低死亡时间推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 (postmortem interval [PMI])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and many methods currently are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PMI.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R-FTIR) spectra of rat brain from postmortem time 0-144 h. The intensity ratios of major absorbance bands were examined (I(1066)/I(1392), I(1168)/I(1392), I(1234)/I(1454), I(1301)/I(1392), I(1647)/I(2956), I(2921)/I(2850), and I(1647)/I(1539)). The spectra of rat brain displayed prominent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PMI. The band at 2871 and 1737 per cm became weak with the time increasing and even disappeared at postmortem 96 and 72 h, respectively. A close linear correlation was shown between the relative absorption intensity and the PMI, and the I(1234) /I(1454) offered a stronger correlation (r = 0.973).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R-FTIR spectroscopy may be a useful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the PMI.  相似文献   

19.
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随死亡时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7只家兔死后48h内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情况。结果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彗星现象,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于兔死后6h开始逐渐增加。死后6~1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增加缓慢,死后24~36h出现率上升较快;死后36~4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上升缓慢,但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M185.4%),其回归方程为y=-0.0096x2+2.4548x+5.7964,与死亡时间呈正相关(R2=0.9743)。结论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彗星样细胞出现率随死亡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