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合成卡西酮类是一类具有与苯丙胺类毒品类似结构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服用后可产生与苯丙胺、可卡因等毒品类似的兴奋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合成卡西酮类的滥用现象日趋严峻,对社会治安与公共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着重探讨几种常见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归纳其在动物自主活动实验、药物依赖模型实验中的研究结果,总结其在动物体温调节、学习记忆与焦虑方面的相关实验结论,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滥用物质研究提供数据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甲卡西酮类策划药物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滥用趋势。在介绍甲卡西酮类策划毒品的结构、性质及作用的基础上,对于其滥用现状、危害性和检测方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建立复杂生物检材中痕量甲卡西酮类策划毒品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有所助益,对研究甲卡西酮类毒品的毒性作用、体内代谢过程及戒断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4-甲基乙卡西酮(4-Methylethcathinone,4-MEC)是一种近年来在英、美、澳等国家较为流行的新兴的合成类兴奋剂,属于合成卡西酮类物质,是管制精神药物卡西酮(cathinone)和甲卡西酮的衍生物,化学名:1-(4-甲基苯基)-2-乙基氨基-1-丙酮(2-(ethylamino)-1-(4-tolyl) propan-1-one),分子式:C12H17NO,分子量:191.27.4-甲基乙卡西酮与4-甲基甲卡西酮(4-Methylmethcathinone,4-MMC)结构类似,结构式见图1,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和其他的卡西酮类化合物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的β酮(bK)策划药相继在许多国家的毒品市场中出现,由于该类物质潜在的依赖性和已经导致的死亡事件,许多国家已经将其列为管制的物质。本文介绍了通过GC/MS和LC/MS方法对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衍生物4-甲基甲卡西酮、bk-MDMA、bk-MBDB和bk-MDEA检测的相关研究结果,以说明其主要代谢途径。以期为临床医学、法庭毒理学以及禁毒机构监控该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法学刊》2015,(5):5-12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主要为"high"妹群体、无业者群体、边境农民、长途运输司机、出租车司机、赌博者、超长时间在网吧玩游戏者等,少部分公务员、公司职员、个体户及演艺圈人员等,青少年群体。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因素为境外毒源的侵袭、滥用群体对新型合成毒品认识的误区、社会压力过大等。在治理新型合成毒品对策方面,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一是树立滥用人群分类预防的理念。二是以宣传与解释滥用群体对新型合成毒品认识的几个误区为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合成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三是不断提升发现收戒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员的能力,依法严厉打击新型合成毒品违法犯罪,加强对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高分辨质谱技术联合鉴定未知样品的方法.方法 未知样品采用红外专用取样器直接检测;甲醇溶解后采用GC-MS和组合型高分辨质谱检测,以MDMA为内标物.结果 未知样品获得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为1679(C=O键),1603,1502,1453,1423,1259,1121,1090,1035,930,887,838,768,742和717cm-1,质谱特征碎片峰(m/z)为58.1,91.0,120.9,149.0和207.0,测得的精确质量数[M+H]+为208.0966.经信息分析未知样品鉴定为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该物质属于新型化学合成卡西酮类精神活性物质,已经列入部分欧盟国家的管制药物目录.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血液样品中12种卡西酮类毒品的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血液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经离心、稀释、过滤后上样,采用PLRP-S在线固相萃取柱(2.1mm×12.5mm,15~20μm)富集纯化,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mm×150mm,2.7μm)进行分离,在线固相萃取柱以乙腈-5%(体积分数)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流速1.0 mL/min的梯度洗脱,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缓冲液[含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流速0.4m L/min的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 12种卡西酮类毒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1~0.5ng/mL,定量限为0.3~1.5ng/mL。12种卡西酮类毒品在3个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回收率为70.9%~108%,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5%~8.9%、5.1%~44.5%(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样品需求量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血液样品中卡西酮类毒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甲卡西酮是一种从名为"Khat"植物(又称为Catha edulis)中提取的生物碱,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1928年首次由麻黄碱氧化合成得到甲卡西酮[1]。我国2007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将甲卡西酮列为I类精神药品。其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和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神经紊乱,具有成瘾性。  相似文献   

9.
赵璐  张红波 《政府法制》2013,(22):49-49
一、概述 甲卡西酮于1928年首次合成.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甲卡西酮列为Ⅰ类精神药品管理.研究表明,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过量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脑部损伤甚至死亡.甲卡西酮对使用者有较为明显的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可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甲卡西酮可引起幻觉、鼻出血、鼻灼伤、恶心、呕吐和血液循环问题,出现皮疹、焦虑、偏执狂、痉挛和妄想.其他副作用还包括注意力差,短期记忆不足,心率增加,心跳异常,抑郁,出汗增加,瞳孔散大,无法正常张开嘴巴和磨牙.英国国家成瘾中心调查资料显示,在甲卡西酮使用者中,51%自述头疼,43%出现心悸,27%出现恶心,15%有寒冷或手指发绀症状.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0.
新型迷奸药γ-羟基丁酸(GHB)及相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滥用日渐流行,同时由于其强烈的镇静及健忘效果常被用作迷奸药。在人体内γ-羟基丁酸的天然存在和摄入后的迅速消除,使得体内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检测和浓度评价变得困难。本文就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理化性质、合成、滥用、内源性产生、药理学、药效学、中毒与死亡、临床应用、在DFSA案件中的使用、检测方法等诸多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法医毒物分析等相关领域的实际检案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