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韩国以《宪法》、《刑事诉讼法》、特别法律和《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体系,对于切实实现犯罪被害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有益经验,确立对犯罪被害人宪法层面的观念保护、完善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制定旨在实现犯罪被害人经济救助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2.
赵文聘  杨蕊 《法制与社会》2014,(14):263-265
二十世纪末犯罪被害人保护逐渐被刑事司法实践和理论界重视,意图通过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达到"修复性正义"的目标,我国台湾关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较早,并已形成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和《加强犯罪被害人保护方案》为核心包含救援协助、安全保护、补偿损失、协助诉讼、教育宣传等内容的政策体系。但仍然存在补偿和保护范围、未战略的高度认识犯罪被害人保护、未与犯罪预防制度进行功能整合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论恐怖主义犯罪中被害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我国反恐怖犯罪的刑事法律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也日趋成熟。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同时,我们应该对因此而产生的犯罪被害人予以高度的关注,立足于对被害人自身特点的分析,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上的改革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朴志盛 《法制与社会》2010,(35):325-326
犯罪被害人的人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权思考的核心问题。根据国际人权标准,国家应该同情被害人,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对被害人采取差别待遇。在国际法历史上,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是犯罪被害人人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进展。本文试通过分析国际法对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以期为中国保护犯罪被害人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应当使我们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保护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在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特征、被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措施 ,以期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田思源 《法学杂志》2001,22(6):70-71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是现代人权保护和国家法政策的重要课题,顺应国际潮流,结合我国犯罪和犯罪被害人的实际,制定我国的《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我们的当务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应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国家提供的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运行40年来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我国目前的被害人保护立法有严重缺陷,缺乏对犯罪被害人的人文关怀,由此还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是实现正义、保障人权、控制犯罪、完善法制的必要,也是切实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吴大华  邓琳君 《现代法学》2014,36(5):162-169
《犯罪被害人权利法》标志着美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达到了顶峰,但是环境犯罪被害人的出现使该法的适用引起了争议。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基于审判程序的复杂性、被害人的难以确定性和媒体报道所导致的不公正性,然而,支持者认为适用该法不仅不会导致审判程序复杂化,而且能够合理地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并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引起争论的深层原因在于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美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法》的扩张适用对我国环境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具有启发意义。首先是扩展传统犯罪被害人的定义;其次是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的刑事诉权;最后是完善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彩虹 《河北法学》2004,22(7):112-114
制约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但在亚洲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我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针对犯罪被害人补偿的法律制度均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启示:经济的因素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维 《政法学刊》2006,23(5):80-8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有关犯罪被害人问题横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等多种学科,对犯罪被害人问题的研究也将成为刑事一体化路径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司法中有关被害人的主要内容有:被害人的复仇权利、被害人的告诉与作证、被害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被害人的和解权利以及保辜制度、回避制度、登闻鼓制度等保护被害人的制度。"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我国传统司法中,虽然整体上体现的是等级特权思想,但是其中体现从犯罪被害人利益角度的一些制度设置,还是对我们当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恢复性司法为制度进路,追求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这一事关实质正义实现的法治目标。对犯罪人的制裁更多地涉及法律的一般性与普遍性,因此偏重于追求形式正义;对被害人权利的弥补、修复、保护更多地涉及生活中实际、具体的事件之合理性与被害人个别处遇,因此偏重于追求实质正义。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中,被害人的权利长期遭受不应有的忽视,而在欧美获得蓬勃发展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则针对不同案件、不同犯罪人和被害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恢复性司法计划,为我国惩治犯罪人、保护被害人与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资源与制度进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陆地区刑事被害人保护措施虽长期存在,但并未形成专门且自成体系的制度。"有意"且专门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得以初步成型的时间不过七、八年之久。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的类型整体上可区分为程序性保护制度和实体性保护制度。程序性保护制度的具体内容体现为刑事被害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实体性保护制度的内容具体包括: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犯罪赃物追缴、返还或退赔制度,刑事损害赔偿优先于犯罪罚没的制度,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程序性保护制度和实体性保护制度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都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相应地,应当通过针对性的弥补和完善措施,以使我国大陆地区形成更完备、合理且成熟的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保护制度 ,它是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及其遗属给予经济补偿的制度。犯罪被害虽是由犯罪行为人直接造成的 ,但国家对公民的保护不力也是其中的原因。因此 ,国家也应对被害人承担起补偿责任。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应当包括补偿的对象、申请补偿的条件、补偿的裁定机构、补偿金额和支付方式、补偿金的减少和不予给付、补偿金的来源与管理、补偿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16.
食品犯罪被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相对于社会和媒体更关注案件的犯罪人得到了怎样的处罚,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往往被忽视了,救济渠道也比较单一,诉讼机制也不畅通。和谐社会背景下应重视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特别保护在我国刑事反应机制当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从诸多未成年被害人案件中可以看到这种已然存在的恶害。犯罪是对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而未成年人作为刑事被害人具有特殊意义,国家在这种待修复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应尽快完善与之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一、被害人学的意义所谓被害人学,是以科学地探讨在犯罪发生时,被害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被害人的态度与诱发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等为目的的学问。迄今为止的犯罪学完全专注于作为加害人的犯罪人,从心理学、精神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方面来研究犯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犯罪被害人的情况。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海德希出版了《犯罪人和被害人》一书,之后,人们便开始关心犯罪发生时被害人的作用。在我国,精神医学者及法学者等之间也掀起了研究被害人学的热潮。被害人学的兴趣,起初仅限…  相似文献   

19.
强奸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对于被害人特别是年轻女性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延伸出二次被害。对于强奸类犯罪被害人的实证分析为完善该类被害人法律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司法实践中,强奸类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失表现多个方面,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对这些特殊群体加强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均采取了以公诉主义为主的刑事起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弱小的犯罪行为人和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犯罪行为人,在我国,尤其是在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后,理论界更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而对被害人(尤指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则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不仅是刑事诉讼立法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够,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