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地变革,“生物技术时代”已然到来.但是,如何在享受基因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基因提供者给予全面合理的保护也成为了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由于基因信息能够在医疗、诊断、医药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与之相关的财产利益纠纷便不可避免的出现,现有的隐私权保护与侵权法保护的模式已不足以为个人对其基因提供者提供保护.构建一种更加合理的权利对基因提供者进行保护、平衡各方利益,这一需求已愈加迫切.  相似文献   

2.
崔丽 《新法规月刊》2021,(1):154-165
为了回应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对人格权保护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09条创设了人体基因保护的私法规范.但本条规范的原则性决定了基因权利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方式还需进一步厘清.人体基因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保护密切相关,关涉个体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利益,应纳入人格权保护范围.基因权利是一种新型人格权,即自然人所享有的保障人格尊严、维护人格利益而独立存在的权利.基因人格权的生成逻辑符合新兴权利"新"的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具有主体多元性、客体复杂性、内容和情境丰富性的表现形式.基因人格权作为新兴权利"兴"的动因在于多元主体的复杂性利益及其权利诉求,应受道德伦理标准、人格尊严、公序良俗以及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限制.基因人格权保护应借鉴域内外立法样本与司法实践经验,明确其权能范围和行使边界.基因人格权的保护应遵循类型化、渐进式、体系性的策略,以民法典适用为契机,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基因权利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因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传统隐私权保护为基点的现行立法与司法,无法完成现代隐私权,特别是个人信息隐私权所强调和要求的保护架构.在权利配置上,无法实现对传统隐私权按照个人信息处理程序的不同阶段进行权利增设与重置.在保护机制上,无法通过司法能动主义建立个人信息隐私权,特别是基因隐私权所要求的公共监督框架.因此,在后基因组时代,应当坚持以个人信息法作为个人信息(包括基因信息)保护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个人信息法的范围内,对作为高度敏感个人信息的基因信息予以特别处理.  相似文献   

4.
王迁 《科技与法律》2004,45(2):98-102
面对"基因歧视"所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一些国家通过了专门立法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但有学者认为"基因信息"也是普通的"医疗信息",立法者不应只针对由"基因信息"导致的歧视进行立法,而是应当针对所有由医疗状况引起的歧视进行立法.本文指出"基因信息"与普通医疗信息相比,具有特殊的自然特征和社会意义,在全社会普遍不能正确理解基因信息预测意义的情况下,专门立法防止由这种误解导致的"基因歧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Myriad案(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 v.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是近几年美国生物及医药领域最受关注的案件。这不仅因为Myriad公司所持有的BRCA1/2基因专利与乳腺癌诊断密切相关,从而关系到无数女性的健康。更重要的,该案是对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基因专利权这一做法的全面挑战。详细分析地方法院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要旨、法官观点的差异及BRCA1/2基因的可专利性,进而对基因专利的未来做出判断。由于Myriad案所体现的问题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授予基因专利权的国家都具有普遍性,最后分析了该案对我国专利法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因编辑时代,人格尊严遭遇到了来自于基因科技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人类基因胚胎技术一旦被滥用,将可能对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平等存在、公正追求、安全目标等法律价值与道德理念产生挑战.剖析基因编辑可能造成的多维风险,指出其伦理争议与立法体系缺位,可以厘清其蕴含的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等法律问题.基因编辑立法应以人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尊严诉求为基准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从人格权保护的视角对此有了初步的立法关照,但关于基因编辑的立法还待细化.而要实现风险防控,保障主体权利,必须贯彻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其立法策略,才能构建出法律风险规制与涉事主体权利保障相契合的基因编辑技术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自然人基因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丽荣 《河北法学》2008,26(7):23-27
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挑战着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明确基因的法律地位是研究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人的基因是自然人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客体——生命、健康和身体一样,应当作为人格权的客体之一,受人格权保护,称之为"基因人格权"。当基因一旦与人体分离后,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具有了财产权的特性,将与身体分离的基因界定为财产权的客体,此时对基因的人格利益转化为财产利益,以财产利益进行保护。自然人的基因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0.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健 《科技与法律》2001,19(2):97-103
100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的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所有生物的体征和外形都是由某种化学物质--遗传因子所决定的,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把这些遗传因子定义为"基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家对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有了重大的进展,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有能力"辨认"地球上差不多所有生物体的基因,破译生命的密码.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目前已经能够对组成基因的单个或片段的DNA并进行切割、定点移植或嫁接,从而修改受体的遗传信息或对受体进行遗传信息重组,DNA重组技术称为基因工程1.  相似文献   

12.
基因研究和运用的伦理准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运用具有前景广阔的商业价值 ,这使基因科学研究工作与当前的和预期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由于因经济利益驱动而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利己性 ,因此 ,基因科学研究更应受到伦理的制约和规范。以下几项伦理准则 ,对于基因科学的研究和运用都有约束意义。一、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他人原则。这是整个科学研究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则 ,也是基因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运用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则。这一原则是引导基因科学造福人类的基本伦理规范。评判基因科学研究行为是否道德 ,所适用的标准就是看其研究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是否“有…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产品的竞争力.正像其他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戴剑波  黄连琼 《证据科学》2003,10(4):222-224
基因平等权是一项与科学权力相关的人类权利,是指非正常基因携带者应当在学习、就业等社会生活中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权利,不应受到任何歧视.目前它具有技术依赖性和主体广泛性两个基本特征.我国应从制度和立法上保障公民的基因平等权.  相似文献   

15.
对基因技术发展的伦理与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应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现有的伦理和法律都产生了极大,中击。从生命伦理学和法理学的角度,论述基因技术所引发的基因歧视、基因资源保护、基因制药与基因治疗等若干问题,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生物科技立法,依法合理规制基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刑法管制是基因法学的精选元素,涉及多重利益衡量,标签化理解基因编辑,会造成刑法规制基因编辑的观念性谬误,基因编辑使用具有双重困境:既有利于改进民众健康,也会导致生物安全风险,从而给立法带来难题.现代法律面对基因编辑风险时,不能单一强调风险收益与风险负担之平衡的风险正义,而是需要考量基因编辑技术导致的公共安全、人体健康风险.基因编辑固然与科研自由有关,但同时涉及公共利益,有损国家利益、公共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基因编辑应被禁止,基因编辑仅为滥用生物科技行为的类型之一,刑法应有前瞻性地增设滥用科技罪这一类型性罪名,而不是只对基因编辑规定相关具体性罪名,并从刑法的谦抑性出发对该罪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  相似文献   

17.
Xu B  Wang BJ 《法医学杂志》2005,21(1):55-57,60
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骨密度、骨质疏松、身高相关。本文作者就近年国内外所开展的VDR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FokI、BsmI、ApaI、TaqI与骨密度、骨质疏松、身高关联性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各国的研究结果虽不尽相同,但VDR基因多态性在遗传学、临床内分泌代谢,尤其在法医学领域对身高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苗连营 《法学家》2003,(5):18-22
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宪政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反复出现的按照宪法的条文与精神而展开的政治运作及其习惯,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与道德观念在政治层面的折射,是人类社会政治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结晶,它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不是一部完美的成文宪法,而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由来已久所形成的对法治的信仰与崇拜、对权力的警惕与防范、对人权的尊重与珍视等等政治经验和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琼 《科技与法律》2006,(3):113-117
明确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是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前提。基因属于物质的范畴,而基因信息是一种信息,二者是构成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元素,因此,在法律上需要对二者区别对待。基因在没有与特定的人体分离的时候,是身体权的客体;而当其与人体分离之后,则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基因信息可以分为整个人类共同所有的不具有差异性的基因信息、某一人类族群所共同拥有的基因信息和标志着个人特征的基因信息三类;前二者分别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和国家财产;第三类则既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又可以成为人格权中的隐私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单纯夹闭大鼠肾动脉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表达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其所涉及的细胞活动和信号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急性肾损伤关系密切的分子,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在检测出的15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132个基因显著上调,19个基因显著下调,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等有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挑选出的3个与急性肾损伤高度相关的基因(ANXA1、PHLDA1、KLF6)在疾病早期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上升倍数与芯片检测出的倍数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特征以及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ANXA1、PHLDA1、KLF6可能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