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公证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公信力是公证的根基和生命.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应当更加重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更加重视加强公证公信力建设,在已取得成果基础上把公证公信力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深刻认识把公证公信力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的极端重要性 新形势下,将公证公信力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必须充分认识公证公信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正司法和推进公证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公证公信力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3.
<正>一、当代社会最为美好的期待要问当代社会最美好的期待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从整个社会层面说,当代社会一个最美好的期待,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关注。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前良 《中国监察》2013,(20):52-52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作为案件查办的关口、窗口和出口,在维护公平正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更是纪检监察案件审理的工作要求。在具体审理工作中,审理干部要做维护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努力做到“四个并重”。  相似文献   

5.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要着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就要妥善处理社会分配关系,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要切实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要广泛进行社会公正教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张健康 《法制与社会》2010,(14):199-200
公正廉洁,简而言之,就是要秉持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人要清正廉明,洁身自好。秉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们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清正廉明,洁身自好是我们检察人员所必备的品质之一。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存在和维系的核心内容,甚至可以认为,一个社会体现出的公平正义的程度,可以作为评判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如何体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现代国家无一不是选择了法治,法治之治是最为实际可行的方式。那么,公正廉明的司法无疑是极其关键的一环,甚至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无它,关于法治社会一切善良美好的愿望都无从谈起。在法治的道路上,司法人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检察院中的一员,本文结合工作的实际,对公正廉洁的司法与检察队伍建设之间关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反映了法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公平正义首要的任务是追求人权,注重人的权利的司法保护,其次,要将这种权利实现的途径,以程序正义的方式得以公开与体现。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司法的保护,权利的实现,要在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完成。任何粗暴的,不人道的,尽管在结果中实现了正义,与法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更要靠司法公正提供保障。司法公正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的审判工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主要途径。公正的司法裁判,有助于形成惩恶扬善、是非分明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则会使民众善恶难分、是非  相似文献   

10.
王天毅 《法制与社会》2013,(30):112-112,114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文明社会的现代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蔡兴 《法制与经济》2008,(2):108-10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0,(16):117-118
司法公正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司法要公正固然是是司法本身的内在要求,同时司法也必须着眼整个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实现机会公正、程序公正、资源分配公正和效益公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社会公平正义的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中国律师》2007,(12):4-4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涵中,最能代表其核心价值的是社会公平正义.而律师则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当之无愧的使者。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亚里士多德说:社会公平正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配正义,二是校正正义。分配正义是指社会财富、荣誉、权利等价值在全部社会成员中得以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的正义:校正正义是指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之公平正义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全面树立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认真落实公平正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胡亮 《法制与社会》2012,(18):207-208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从执法办案方法方式上不断创新,延伸检察工作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创造良好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詹复亮 《中国法律》2008,(2):41-42,109-11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任务。检察权作为“一府两院”宪政体制下的重要国家权力。无疑在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确运用检察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法的正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之树常青,关于知识产权价值的讨论也应当是常谈常新。不同的法律制度蕴含并追求不同的价值,且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也不例外。知识产权之所以正当,是因为它自身包含的价值;知识产权要持续其正当性,离不开对其所蕴含价值的不懈追求。公平正义和效率于知识产权,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没有了这两轮或者两翼,知识产权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分别讨论了知识产权的正义价值、知识产权的公平正义价值和知识产权的效率价值,不仅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对法学领域古老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对市场经济社会效率价值的追求。知识产权法不仅要激励创新以求社会进步,也要公平正义且有效的确定利益归属和分配以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强调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公证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公证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的新期待,打造人民满意的公证服务行业。公证管理人员应当牢牢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和落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指出要构建这一美好社会,法治是必备要素,它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樊守禄 《河北法学》2007,25(12):192-19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相对的;司法实现公平正义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实践公平正义必须做好社会理论的、法律制度的和司法人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