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管继平 《检察风云》2014,(19):94-95
"文人书法"的提法,我想大约从"文人画"一说过渡而来。说起文人画,我回忆起一位早逝的大师陈衡恪(师曾)先生。  相似文献   

2.
管继平 《检察风云》2014,(15):94-95
我们不仅早已远离了以刀刻字的岁月,我想很快也将告别以笔写字的年代,甚至即便是文人,也在逐渐地消失。旧时的文人,读书之外,于书画刻印似乎多喜欢涉猎一二。书法是日课,自然不在话下,而闲来兴之所至,或染翰绘事、或捉刀向石,也皆为常事。尤其是刻印,看似文人中的"武行",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估计现今的文化人都不屑染指了,然而,偏偏过去有不少文人都喜好此道,像鲁迅、郁达夫、瞿秋白等几位大文人,看起来似乎都与篆刻毫不沾边,但他们竟都曾有过刻印章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吴申耀 《检察风云》2012,(24):89-89
"信马由缰"是书法的一种境界。在书写行书或草书时,握笔挥毫,似随心所欲,却运转自如,或滞或疾,如诉如吟,时静时舞,完全是一种性情的表达。但要做到"信马由缰",首先要收住"缰绳"。练习书法必从临帖开始,而且最好从临摹正楷开始,正楷可以是隶书或篆书。没有不临帖而写得好书法的。因为书法不同于一般写字,虽也讲究时代感,但必要体现历史所传承的古意先韵。这里也顺带提出了临帖当以临古人的书帖为好。  相似文献   

4.
凌巍 《法庭内外》2008,(5):34-35
最近,案头上又多了一本厚厚的卷宗,经过一次证据交换、两次开庭审理,这个案件的事实部分终于明了:被告王某是某个小区的业主,在购买此房前现场看过房,当时即发现房屋存在一定的漏水问题。开发商表示,这套房屋就是因为这点小小的漏水问题打了大大的折扣,绝对划算,省下的钱可以自己再做一遍防水,或者加盖一些防漏设施,反正是顶层,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住户。王某一看,价格确实便宜很多,省下的钱修漏水绰绰有余,便欣然买下。接下来就是欢欢喜喜地开始装修。为了彻底解决这个漏水问题,王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漏水部位上面加盖了一间房屋。物业公司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这还了得,平白无故扩大了自己的面积,又不多交物业费,还影响小区美观,这属于私搭乱建,于是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5.
元號 《检察风云》2006,(15):76-77
我的曾外祖母,我很怀念她.我小的时候,见她经常临东晋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帖,蝇头小楷,写得一手好字.在我的记忆里,确实没有哪位女性比她小楷写得更好,就是现在拍卖会上,价位颇高的现代书画作品,在我看来书法的功力也实在不能和她相比.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他也没有撬起地球。而在苦难的旧中国,就在八十五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就不明白,中国的汉字,怎么能让人写得那么好看!"书法家丁跟牢回忆起自己与书法的结缘,眼里闪着泪花。对中国书法的爱,堪称赤子之心。"我练书法,不为名,不为利,就为把字写得好看,"丁跟牢说:"汉字是人民大众的,书法也是人民大众的,把汉字写好看,就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人民的字。"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同志看到了丁跟牢的  相似文献   

8.
李鸿书  李宏昊 《天津检察》2009,(3):50-51,49
一、“一对一”证据的概念和类别 所谓“一对一”证据,有的学者认为,“一对一”证据,就是指有的案件某一事实的当事人只有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对事情经过各执一词,所提供的证据相互对立.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证据或者至多只有一些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明锁链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1990年炎夏.在大生先生的斗室里.大生先生与我.师生拥抱告别。我去了一所中学.先生留在学府里"市隐".因为命运恩赐他不必教书.而可以专心读书写书了。大约一年以后.我接到一份油墨喷香的打印件.赫然印着的就是现在的书名。我一口气读完.记得是一个极冷的深夜,我用毯子裹着膝盖.一口气写了20余页的"感想'".第二天即寄给先生。今年夏天.我来到复旦.因为行旅匆忙,没有从南京走.就一脚先住进了在《新民晚报》编辑部供职的大生先生的另一名高足.我的生死相依的师兄高东先生家里.刚一坐下.他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大生先生昨…  相似文献   

10.
我与雕塑     
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表现形式。文如其人,画亦然。文章是写人,艺术也是在写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在"写画",写画就是写人,这不是我发明的,几百年前的画家就把"画"改成"写"了。不论干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是做人。  相似文献   

11.
相颖 《法庭内外》2010,(12):46-48
现在的我每天下班回家还是会路过那个中医诊所,写着"李世福中医诊所"几个大字的牌匾被翻刷过多次,门脸并不起眼,与其他诊所比起来也并无特别之处。这里对我来说曾经只是一间普通的诊所,经过此处时,经常会看到神色匆匆的病人来诊所就医,诊所的生意也算红火,偶尔也会听见行人说:"这里的李老中医挺好的,我的腰病就是在这儿治好的"这类的话。然而,在我审理了一起案件后,这家诊所在我眼中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使我每次路经此处时都忍不住会多看两眼那个经过20多年风雨洗刷的牌匾和已经贴上了封条的诊所大门,不禁为这里的老中医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中国律师》2014,(1):51-52
正老律师们在律师行业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是无字天书,没有哪一部教科书能写得出来,值得年轻律师用心体味。我的律师职业之路,可以归结为是一次从学者梦到律师梦的转身。2000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后,我并没有急于从事律师工作,甚至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律师资格借挂到一家律所,而是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27日,北京市中级法院民庭进行了第三次不公开的法庭调查。被上诉人王国藩没有出现,而只有他的代理人刘勇等人到庭。古鉴兹发言的中心内容是:王国藩认为我写的殷大龙的故事就是王国藩传,这不符合事实。小说中的殷大龙是开始时起了带头作用的劳模,后来蜕化变质。我写了这个过程,王国藩就认为是侮辱和诽谤了他。假如我只写殷大龙带头办社、艰苦奋斗,不写后来的蜕化变质,王国藩就不会算我侮辱和诽谤他了。王国藩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带头办社、坚持社会主义、清清白白、保持晚节的共产党员,没有蜕化变质。现在我就问一下:王国藩…  相似文献   

14.
杨金才 《刑警与科技》2013,(19):66+68+70
<正>当我们满怀激情投入2013年金色秋天怀抱的时候,欣喜地迎来了《中国公共安全》杂志创刊20周年。编辑部的编辑记者们准备策划制作一期专题以之纪念,同事对我说在杂志创刊20周年的专题里,应该留下一点文字。是啊,《中国公共安全》创刊20周年了,作为一个与之相伴了七千多个日日夜的编辑者,是完全应该的。可是,我该写一点什么呢?是写一段回忆的文字?还是写一篇激昂文章?虽然是中秋佳节却也没有赏月的浪漫,细  相似文献   

15.
很多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即客户总是觉得自己支付的律师费太多,律师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太少,不值这么多钱,进而要求律师降低律师服务费。或者故意拖欠律师费,甚至干脆拒绝支付律师费。这很容易引起律师与客户之间的矛盾,使律师的业务遭受损失。并给客户留下不良印象。我想任何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是值得所有律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客户没有感觉到物有所值。这一方面有客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而后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人类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表达交流方式,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我国公民"因言获罪"的案件频发,言论自由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没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构成诽谤罪;发生了"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一定构成诽谤罪,只有达到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法定条件时,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程度才能适用公诉。  相似文献   

17.
葫芦     
元號 《检察风云》2008,(23):76-77
我最早接触葫芦,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学校里搞"野营拉练"的时候,晚上宿营在青浦朱家角的农民家里,那时没有自来水,农民家里用水缸盛水,普遍用的是葫芦剖成两半作舀水用的水瓢.当时我对葫芦也没有什么兴趣,现在也谈不上什么研究,所了解的一些知识,也是以后从学者写的一些文章中得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在使用一件刚买的热水器时,因漏气而爆炸,致使我多处受伤,现已花费医疗费用2万多元。然而,我查了一下热水器随带资料,发现没有写明法律规定的“产品制造者”或者“生产者”名称,只有一个商标。请问,我可否以商标所有人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抄书     
吕震邦 《政府法制》2012,(29):29-29
如今认真读书的人恐怕不多了,至于有没有“抄书”的-人,恐怕除了书法界一些人士之外,喜欢抄书,几近绝迹。由此让我想到苏东坡当年抄书的逸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题材分,新闻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等,而人大新闻则属于政治新闻的范畴。何为"人大新闻"?目前尚无定论。我以为,所谓人大新闻就是以报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