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庭科学DNA检验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检验技术,该技术自应用于刑事案件侦查领域以来,因其能够进行个体认定而倍受关注,成为提供法庭证据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公安系统DNA检验技术研究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研究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室技术研究和实际办案技术转化,相继研发出DNA指纹图技术、PCR技术、STR技术、DNA数据库技术、国产DNA检验试剂、DNA提取纯化试剂与仪器等,并陆续在侦查办案工作中应用,为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供了大量证据和线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松  胡兰  王俭 《证据科学》2000,7(4):F002-F002
在我国刑事案件侦破和审理的过程中,法医DNA检验技术发挥了显著作用。由于我国刑事司法系统对DNA鉴定的依赖性较大, DNA鉴定结论常常作为法庭判决的关键证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对其证据能力进行评估。因此,对鉴定机构而言,提高DNA鉴定的质量和可信度,对法医DNA检验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在DNA检验方面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测试机构,但在国外则有如美国的实验室测试服务公司(Collaborative Testing Services Inc,以下简称CTS)、英国的塞尔马克公司(Cel lmark Diagnostics)等比较大的DNA测试机构。美国CTS测试在规模上最大,已被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等许多国家的质量认证组织所认可。下面就对CTS的DNA检验测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DNA分析技术被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后,DNA技术在法庭科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我们也发现人们对DNA证据价值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误区.片面夸大DNA证据价值,对DNA信息不能正确解读与合理运用,导致在案件侦查中走弯路,甚至发生冤假错案.根据法医DNA分析的原理,本文对如何正确解读与合理利用DNA信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媛 《法制与社会》2013,(11):123+127
DNA证据作为和指印、血型鼎足而立的重要法医学证据。在侦破重大疑难案件、指认犯罪嫌疑人以及公民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该技术不可心存盲目,仍需认真衡量,并采取相应对策。唯如此,才能使该项技术日臻完善,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DNA分析技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操作技术和高度自动化检测仪器,能够达到同一认定的地步,与其他物证技术相比具有高度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科学证据中的佼佼者.然而,DNA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遗传标记分析的影响.同一份生物物证,检测的遗传标记类型不同,采用识别体系大小不同,其结果解释不同,获得DNA证据的证明力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刘冰 《刑事技术》2015,(3):199-203
始建于2003年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10余年来累积了千万级的数据信息,其中除DNA分型等技术数据外,还包括大量的案件、物证、人员的相关信息。本文尝试以DNA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2014年的部分数据,从时间、物证类型、案件类型、比中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对DNA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价值和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DNA证据在破案和串并案件中的有效利用率接近50%,在刑事案件,特别是强奸、杀人案件中的比中率(MRe)平均高达71.1%和62.1%,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NA证据在打击职业性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1~2014年,盗窃案件中的物证增长了124.0%,比中数量提升了55.3%;非刑事案件对DNA证据的需求显著增长,2011~2014年,毒品类犯罪物证增长了477.3%,比中数量提升了378.6%。通过对常见生物物证的实用价值分析,发现传统的生物物证仍是DNA实验室的主要检测对象,血液(斑)、精斑、唾液斑(包括烟蒂)占到了总量的82.8%,同时检测对象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拓展之中,2011~2014年,脱落细胞类数量增长了241.7%,比中数量提升了158.5%。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案件现场勘查中应关注的典型物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国际刑警组织DNA用户大会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7日至9日第二届国际刑警组织DNA用户大会在法国里昂举行,现将会议情况简要概述如下:1会议概况会议在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总部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大部分是各国DNA技术的应用部门,包括技术、调查、法院以及立法部门的人员。本次大会的目的是交流各国在开展DNA检测技术和建设DNA数据库当中取得的经验,并讨论和 确定DNA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国际交流,以达到和协调DNA数据的国际交流,最大程度发挥DNA分型技术的应用效益,以认定和打击罪犯。主要…  相似文献   

8.
DNA证据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被视为"证据之王",但DNA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证据,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而司法活动是人的活动,将DNA技术正确应用,必须和司法规律相契合,才能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9.
胡志斌 《科技与法律》2008,83(1):77-80,87
DNA证据作为一种科技证据,具有独特的证据价值,成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司法的重要手段。但是,DNA证据并非“铁证”,DNA鉴定结论的价值功能实现除了受鉴定技术影响外,还与DNA鉴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我国DNA鉴定程序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尽快加以解决,以提高DNA证据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DNA (脱氧核糖核酸 )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 ,在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 10多年 ,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 ,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 ,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 ;进入 90年代 ,PCR (聚合酶链反应 )技术问世 ,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 ,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 ,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 ,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 ,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 ,成为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 ,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 ,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 ,DNA分型结论的评估 ,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 ,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assesses Hirschi and Gottfredson claims about patterns and explanations of White-collar crime. It points out several flaws in their analysis and shows (1) that the UCR offense categories of fraud and forgery are not appropriate indicators of white-collar or occupational crime because the typical arrestee in these categories committed a nonoccupational crime; (2) that the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age, sex, race) of these "white-collar" crimes is not the same as it is for most ordinary crimes; and (3)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white-collar" crimes is not relatively r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research and theory on crim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政法论丛》2006,(2):86-90
在当代,保障人权已日益成为与惩罚犯罪相并行的刑事司法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刑事司法界采用了"亲情会见"制度,以彰显刑罚之人性化."亲情会见"在实践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其弊端亦不容忽视.故应及早进行规范,使之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呈现数量上升、查处难度越来越大的特点,这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梳理出该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查找了该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原因,分析了该类案件频发的社会危害性,并针对上述情况,从思想教育、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对策,以其对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涉爆犯罪突出,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当前农村涉爆犯罪个案和总体分析,探讨引发这类案件的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积极疏导化解纠纷、矛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民爆器材实施“封闭管理”;注重涉爆犯罪信息收集,严厉打击涉爆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姜万国 《政法学刊》2003,20(6):53-55
“克隆”票据犯罪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真实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进行骗诈的犯罪案件。此类案件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真实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使用伪造的票据,在票据有效期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示付款、申请贴现、质押贷款或背书转让的犯罪案件;二是以真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并不是直接用伪造的票据,而是通过与真实票据接触,伺机偷换票据,使用真实票据向银行或其池金融机构提示付款、申请贴现。“克隆”票据诈骗案件侦查除采用普通诈骗案件侦查的方法外,还可利用票据(包括伪造的票据)为线索,通过调查票据的原因关系、票据兑付、背书等环节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16.
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他人谋取利益"旨在说明国家工作人员收受的财物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对价关系;"为他人谋取利益"中的"他人"包括行贿人、行贿人所指示的第三人以及单位,"利益"包含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将"为他人谋取利益"限定为客观上实施了谋取利益的具体职务行为或者解释为主观要件要素,不具有合理性;"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最低要求是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先没有约定,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收受作为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的财物的,成立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除刑法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应当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相似文献   

17.
林镜兰 《政法学刊》2005,22(6):43-45
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准确定性与适当量刑以及对其预防遏制问题。要理解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委派”人员适格性之形式和实质要件和“委派”人员从事公务性的特殊涵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强迫虚拟"性行为",即虚拟强奸行为和虚拟强制猥亵行为,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理论研究热情,而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对部分具有危害性的虚拟性行为如组织虚拟卖淫以及虚拟卖淫行为以组织表演淫秽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罪名进行定罪量刑.但是,虚拟强奸和虚拟强制猥亵行为却处于惩罚上的空白地段.因此,很有必要启动立法程序对此类危害行为进行立法规定,以便及时地以刑罚的方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reflects on contemporary justifications for the grading of crimes, especially the conception that the gravity of crimes is rooted in "desert," understood to depend particularly on the offender's state of mind and to a lesser extent on the harm done or threatened to society.
Drawing on Dante's Inferno, the essay shows how the gravity of crimes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For reasons rooted in the sociopolitical forces, as well as the philosophy and law of his day, Dante found the crimes most deserving of punishment to be those of betrayal of trust. He conceived such crimes to be the most deliberate and to do the most damage to the social fabric. Contemporary law has found that crimes of betrayal are generally less deserving of punishment than crimes of violence; the essay shows how social and historical forces, including even the traditions upon which Dante drew, have shaped this choice. In the course of grading crimes in this way, the law has altered its conceptions of "intent" as well as of harm to society so radically that the notion of "desert" has lost much of its coherence. The importance of trust in modern society, moreover, has been misunderstood in the contemporary grading of crimes.  相似文献   

20.
陈凌 《政法论丛》2006,3(3):68-72
我国<刑法>第263条和第269条规定了抢劫罪必须具有"当场"性.以普通用语的规范化方法和刑法用语的相对性为视角,明确抢劫罪中"当场"的内在含义,并得出构成"当场"的几种情形.这对于以区分抢劫罪与其他相似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