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强制医疗与人身自由之间始终有着难以消解的紧张关系。在防卫社会与个人自由的两端,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明显偏向于防卫社会而忽视人身自由的保护;基于本人健康利益或公共利益之维护,通过强制医疗限制人身自由固然具有正当性,但这并不足以消解其内在的合法性困境。尽管《精神卫生法》已化解强制医疗的合法性问题,但该法所确立的以医学专业为主导的强制医疗程序对人身自由的保障仍存在诸多不足。从充分保障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权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强制医疗制度,建立以人权保障为取向的强制医疗程序。  相似文献   

2.
保护人身自由条款比较研究——兼论宪法第37条之修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人身自由是一项宪法原则 ,对制定限制和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具有指导作用。现行宪法第 37条仿效前苏联的突出司法机关的主体模式 ,强调逮捕而忽视其他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 ,已不适合我国法制建设的进展和人身自由保护的要求 ,应当修改。其修改应当体现对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信仰 ,维护法治和保障自由的均衡。法定模式推崇法治 ,强调在限制和剥夺人身自由时的正当程序 ,可以借鉴 ,以推动依法治国战略、司法改革和适应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监视居住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旺年 《法律科学》2001,(6):116-121
从保护人权、减少羁押角度看 ,设立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监视居住并非我国独有 ,有关国家的立法中也规定有此类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本质属性是限制人身自由 ,与剥夺人身自由有本质区别 ;监视居住的地点是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但不是居住房屋以内的空间 ;监视居住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监视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对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许可。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对于其他情形需要拘留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重大嫌疑分子,是事后报告还是事前报请等问题,存在诸多疑惑,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此类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意义     
刑罚最直接的目的确是惩罚,但并不是进行教育与感化就背离了惩罚的初衷,因为在我国进行刑事处罚的主要方式除死刑外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也就是说,只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者被强制性限制了人身自由,就是在严格执行刑事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6.
夏阳 《中国律师》2013,(7):44-46
人身自由权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尊重和保障,我国宪法将人身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确认并予以严格保护和适当限制。《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也通过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践行着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刑事强制措施限制作为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合法手段,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但司法实践中,不当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  相似文献   

7.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邓洪 《政法学刊》2002,19(1):22-23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人身自由及其法律保护制度已为世人所关注。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9.
张玉杰 《法制与社会》2010,(18):159-160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并写入宪法,以便促进其保障和实施。建国初期,在我国1954年的《宪法》中也有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但此后的《户口登记条例》等规定户籍制度的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则开始对迁徙自由进行限制。我国的1975宪法、1978宪法以及现行的1982宪法都没有对迁徙自由进行规定。这就使得迁徙自由这项关系公民人身自由的基本人权难以得到根本保障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强迫职工劳动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无刑罚即无犯罪原则,应认为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犯罪主体是直接责任人员,所谓单罚制在刑法分则中并无体现。暴力、胁迫、殴打、非法拘禁等均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从立法完善的角度考虑,应规定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将罪状修改为“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情节严重的……,”并增设转化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焦伟 《法制与社会》2013,(2):175-176
人身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许多国内法和国际法律文件中都有体现。本文主要从宪法视角在狭义的人身自由概念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历部宪法中关于人身自由条款的规定,并试对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人身自由条款的规定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刘小九 《法制与社会》2012,(34):164-165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并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中,指出将对公民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等进行更好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也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进行保障,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宾语 《法制与经济》2008,(11):59-6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帐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4.
一、取保候审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各国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对被刑事追诉之人,不采用刑事羁押这种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而采用由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方式,替代限制其人身自由,以保证其随传随到,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均普遍予以规定,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保释制度。在中国亦有类似的规定,称之为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5.
石肖雪 《法制与社会》2010,(15):254-255
婚姻家庭中夫妻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各自的人身自由很可能受到侵害。由于《婚姻法》对人身自由保护的缺失导致在司法实践上的困难。人身自由作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人格权利有一定的优先性,但在婚姻家庭中其内容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指出严重的侵害人身自由的行为应当被列为法定离婚情形之一,并应在《婚姻法》中增加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合理诠释客观构成要素的目的在于,确立非法拘禁罪侵害的法益应是复数法益的观念,即人身自由以及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人格尊严和身体的健康安宁专属权为其复数法益的内容;非法拘禁行为是对现实并具有实现可能性自由的侵犯,对于特殊状态下的人并不存在成为行为对象的可能;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样态的界定必须从"拘禁"、"限制"和"剥夺"的比较分析入手,剥夺和限制的行为样态都属于行为方式,拘禁的行为并非单单指禁锢行为,也包括对身体部分的拘束行为;在以法条的衔接和协调的视角来看,重新解读第238条第一款、第二款各自的内涵以及两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厘清法条内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被精神病"的症结在于公民人身自由权被漠视。法律属性上,精神病患者被强制收治行为属于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行为。而人身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属于法律保留事项。但遗憾的是,迄今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涉及精神病患者人身自由限制与保护的独立性法律。独立法律的缺位与地方性法规的越位,构成了我国精神病患者被强制收治的法律基本现状,而部门规章则为强制收治推波助澜。国家有义务消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精神卫生法的制定是我国当前消除"被精神病"的当务之急;严格设置非自愿入院与治疗启动程序是消除"被精神病"的有效阀门;一套积极作为的国家机关保护机制是消除"被精神病"的关键。此外,可借鉴台湾经验,设置保护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何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程序中的中立性 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是刑事诉讼中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而规定的强制措施,逮捕意味着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剥夺.为保证批准或决定逮捕机关正确行使批准或决定逮捕权,要求批准或决定机关具有中立或超然的地位,其目的是保证逮捕的正确运用和保障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不受任意侵犯.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体系下,各级人大代表的言论和人身自由受到法定前提的保护,非经法定程序的许可,相关国家机关不能随便限制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保障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而设定的"人大许可制度"。这一制度设计溯源于宪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20.
陈绍辉 《证据科学》2016,(3):319-333
约束和隔离是严重剥夺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约束和隔离实施中所存在的非人道性、危险性和负面效果使得该措施饱受争议,因而法律只允许在例外情况下使用约束和隔离措施,并对其实施条件和程序予以严格限制。即,在实体上明确约束和隔离措施的适用条件和情形,在程序上明确约束和隔离措施的实施步骤,从而构筑起约束、隔离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