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品犯罪被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相对于社会和媒体更关注案件的犯罪人得到了怎样的处罚,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往往被忽视了,救济渠道也比较单一,诉讼机制也不畅通。和谐社会背景下应重视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2.
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中是辩证统一的。在现阶段贯彻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原则,既要提高追究犯罪的能力,也要提高保障人权的水平;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也要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既要严格规制公权力行使,也要赋予专门机关追究犯罪的必要手段。在法律监督方面贯彻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原则,建议进一步完善追究犯罪的手段和措施;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保障;完善诉讼监督制度,促进司法公正,依法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复合正义是相对于报应正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以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使侵害人、受害人和社区之间因犯罪而被扭曲的关系得到调整,维护被害人的利益,重视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平衡、被害人和侵害人权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治社会以司法制度为基本依托,以维护和保障人权为基本道义,为社会提供公平、正义、效率的司法服务.随着国际人权理论的不断发展,被害人权益保护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刑事被害人权益成为诉讼学理论的热点话题.在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方面,我国学术界与司法部门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刑事诉讼法》中有提及被害人权益方面的内容,但在我国当前“国家公诉人——犯罪人”式的二元结构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而是将被害人挤压到边际角色的地位,采用对犯罪人的刑罚代替了对被害人的应有权益救济.如何在现有制度下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维护被害人的尊严是摆在我们面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各国都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①。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的缺陷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家司法机关的主要任务是对犯罪人定罪量刑,强调国家刑罚权的实现。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作为犯罪行为直接受害者的被害人,其权益往往被忽略,损失得不到实际有效的弥补,导致被害人生活贫困、精神创伤无法弥补,甚至转变为犯罪人。因此很有必要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和法律的更多关注,但是由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呼声过高而淹没了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需求。新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保障力度还不够,在附条件不起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与实现,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由于对民事赔偿问题的轻视,使被害人的个别救济淹没在国家追究、惩罚犯罪的过程中,萎缩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地位在刑事和解中尽管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刑事和解将被害人保护与刑罚轻缓化作为两大目标,二者在运行中互相制约,致使被害人保护缺乏独立的实现机制.独立的民事诉讼关注于理论的正当性,却对实践困境无能为力.目标的单一性与制度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被害人民事权益的保障有赖于私权观念的强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单一目标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韩国以《宪法》、《刑事诉讼法》、特别法律和《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体系,对于切实实现犯罪被害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有益经验,确立对犯罪被害人宪法层面的观念保护、完善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制定旨在实现犯罪被害人经济救助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0.
刘祥林 《人民检察》2005,(17):26-28
因为刑事诉讼构建中的被告人本位观、立法上的疏漏及司法的价值取向等问题,造成了我国的现行立法和司法中对被害人权益保障不力,因此,完善相关立法以及建立对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国家有条件地对被害人进行补偿的制度等,是完善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现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人权保障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极为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从各方面来加强和保障人权。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人权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刑诉法是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它通过对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的规定来实现人权保障。本文拟就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精神权益方面的问题,发表粗浅看法。一、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应得到承认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危害,理应受到惩罚。而对于被害人来讲,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损害,甚至是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些损害并不能因为对被告人定…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受到犯罪侵害而又未能从犯罪人或其他渠道获得充分赔偿或补偿的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相应程序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从经济上弥补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是平复被害人的最有效途径,许多国家都已通过制定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来实现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刑事犯罪被害人作为人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其合法权利难以得到完善的保障。这是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更加是我国较为完善的司法制度中的一个缺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在犯罪被害人的现状,并通过对国外制度的比较和借鉴,提出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平衡了被害人、加害人与国家刑罚权的关系,有利于报应公正和犯罪预防和实现,具有正当性。对犯罪人的惩罚应当参考对被害人的实际损害,应当强调刑事和解对犯罪行为人的人格改造以及对被害人的精神康复,刑事和解应当具有公平性。通过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保障刑事和解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5.
魏琳 《法制与社会》2011,(10):36-37
在西方刑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经历了以保护犯罪加害人权益为核心和关心被害人权益的时期。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甚至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起到主动的作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互动对被害人与加害人身心的恢复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可能更为重要。刑事和解就是这样一个试图建立被害人和加害人互动关系,以最大程度维护双方利益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它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和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体现的是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本文试从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刑事和解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进而探讨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和不足之处,以及这一制度如何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下得到最有效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困境:刑事被害人——被遗忘的群体刑事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刑事案件中,国家本应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国家却经常以社会公益为借口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被害人的权益保护。被害人往往只被视为调查取证的对象,无奈地成为刑事案件的旁观者,独自承受着犯罪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创伤,成为被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人权保障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正好弥补了人权事业上被害人因遭受侵害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缺陷,同时也体现了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保障人权的决心。文章从基本理论出发,剖析了该制度的必要性、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试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在于其体现了正义和公平。国家通过给予犯罪被害人适当的补偿 ,以矫正被破坏了的正义 ,平复被害人失衡的心理 ,使其恢复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不至于因受害而陷入贫困潦倒的境地。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外在价值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防止和避免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 ,从而控制社会犯罪总量 ;有利于建立起被害人对刑事司法的信任机制 ,增强与司法机关配合的主动性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平衡 ;有利于强化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观察邱兴华案和马加爵案看到我国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分析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法理基础,并通过对国外制度的比较和借鉴,提出了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并提出了建立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原则、对象范围和机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二战之后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已得到各国在刑事诉讼立法的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注重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但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被害人的民事救济方面的规定还存在很多缺陷。研究这些缺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对于加强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