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司法人员在法医所作的尸体检验报告内,常常可以看到对损伤特征的描述中会叙述到有无“生活反应”。这里所说的有无生活反应,就是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的。生活反应具体有哪些象征,现简要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1990,6(1):4-7,F002,F003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立即死亡或在濒死期形成的损伤,由于生活反应甚微,或受腐败等  相似文献   

3.
<正> 损伤时间的确定包括:1)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2)比较同一个体上的生前损伤,推断生前损伤形成的时间先后次序。生前伤周围,各种炎症因子不断地被激活。相继出现的炎症因子,是确定损伤时间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白细胞反应是最早出现的炎症征象。损伤后8~12小时,白细胞和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损伤带。靠近损伤缘的中央区,以组  相似文献   

4.
机械性损伤受伤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机械损伤研究中,区分生前伤、濒死伤或死后伤,推断伤后存活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它对于法医工作的案件侦破和事件重建(Reconstruction of event)等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法医学检验中,主要根据损伤局部有无出血,创口哆开程度,镜下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生活反应,来判断生前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法,对32只 Hartly 豚鼠的实验性损伤以及8例人体损伤的皮肤组织中的酯酶,进行定位、定量研究。发现生前损伤后,创壁0.4mm 以内真皮胶原纤维等间质即刻出现酯酶着色,存活时间越长,着色就越深、范围越大。生前各时间组互相间有显著差异。所有的生前损伤组创缘酯酶含量及平均单位面积酶含量与正常皮肤及死后损伤组差别均极显著。人体损伤皮肤组织酯酶定位及含量变化与豚鼠所见一致。因此,作者认为损伤皮肤酯酶定位定量分析以推断损伤后存活时间,已可应用于法医实际案例鉴定中。作者还根据对抑制剂的反应认为创缘真皮胶原纤维上所显示的酯酶为 B-酯酶。  相似文献   

6.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前机械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皮下肌肉出血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前损伤组(48只)、死后损伤组(4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生前损伤组按不同时间再分为12组,建立机械性损伤模型;用HE及普鲁干蓝染色法观察皮下肌肉出血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HE染色:生前损伤6~24h,损伤区见较多红细胞及...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蕈形泡沫的出现是溺死尸体的特有征象,是生前形成的一种生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形成原因是:在溺水的过程中,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进,粘液与溺液、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形成细小均匀的泡沫,充满呼吸道,死后自口鼻外溢所致。但从有关报道[1,2]及接触的案例看,有机磷中毒、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扼颈等致死均可出现蕈形泡沫。现结合4例案例分析不同损伤死亡后口鼻蕈形泡沫形成原因。案例1李某,女,32岁,因家庭纠纷服敌敌畏死亡。尸检见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腓肠肌和肱二头肌显著挛…  相似文献   

9.
引言用酶作为生活反应标志相对较晚,但其实用性和准确性已被广泛证明,尤其是,Raekallio,他证明了损伤边缘组织内的酶活性变化,使得确定生前伤成为可能,甚至损伤时间极短时.1984年我们曾对溶酶体酶包括组织蛋白酶D(EC 3.4.23.5.)作了研究,基于它们参与蛋白质的分解和坏死物质的破坏过程,以为创伤后组织的修复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IL-6、TNF-α)在损伤时间中原位杂交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大鼠切削皮肤中细胞团子IL-6、TNF-αmRNA表达量,旨在探讨IL-6、TNF-α推断法医损伤时间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损伤生活反应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大鼠损伤皮肤中TNF-αmRNA表达量能够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并可以利用TNF-αmRNA表达量改变准确区别60min内和60min后损伤时间,但IL-6mRNA表达量在研究组内均未见阳性反应,不能推断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2.
按传统概念,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的标志,自然地产生生前与死后之划分.经多少年来的实践,生前与死后可分,亦不可分.谓之可分,因为有生活反应,包括形态学(光镜与电镜)、分子水平的生活反应;谓之不可分,因为上述反应都是相对的,既可以出现于死后一定时间,亦可以不出现于生前.近20年来,“脑死亡”的提出,对死亡的概念又有刷新的变化.于是,在原来的复杂情况下又增添了新的混乱.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3.
胡家伟 《刑事技术》2003,(Z1):52-53
火场中的尸体大多被燃烧,而判断生前还是死后烧伤,对火场命案性质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152例火场尸体检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鉴定生前死后烧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1尸检资料性别年龄152例中男80例,女72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8~68岁,其中20~40岁者102例占67.11%。死亡原因152例中生前烧死有109例,颅脑损伤死亡21例,大失血死亡6例,扼、勒颈部致窒息及高坠死亡各4例,有机磷中毒、自缢及电击死亡各1例,死因不明5例。损伤检验109例生前烧死的尸体上检见局部皮肤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征象的71例,其中检见有“闭眼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BECN1、LC3和p62三种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生前与死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生前损伤组(0.5、1、2、4、8、16和24 h)和死后损伤组(0.5、1、2和4 h),制作大鼠右后肢损伤模型。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照组、生前损伤组以及死后损伤组骨骼肌中自噬蛋白BECN1、LC3-2/LC3-1和p62的表达,分别将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建立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鉴别模型。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ECN1、p62蛋白的表达以及LC3-2/LC3-1值在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CN1的表达量及LC3-2/LC3-1值经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后,可区分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OPLSDA模型提取的主成分对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Rx2=0.563,Ry2=0.439),但预测程度稍差(Q2=0.366)。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局部组织中BECN1、LC3-2/LC3-1值可用于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过去80多年,许多法医学者对机械性窒息时颈部索沟的生活反应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企望发现鉴别生前索沟抑或死后索沟的形态学根据.有的案例,当机体颈部遭受暴力作用,死亡迅速发生,由于存活时间极短,致使机体难以产生明显的生活反应,与死后索沟难于鉴别.因而颈部生前暴力痕迹与死后痕迹的鉴别诊断,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即或采用各种新技术,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4,10(3):97-99,M002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推断致伤时间及损伤是生前或是死后造成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对大白鼠皮肤在钝器伤后1小时内其损伤组织中的组织胺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生前伤与死后伤中组织胺与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钝器损伤后局部组织的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周建清  王永忠  蒋红艳  孔杰 《法医学杂志》2007,23(3):193-195,F0003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创伤及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 ( 伤口年龄 ) 的关系 .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 对实验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 ( 0.5~ 168h am) 及死后伤 ( 0.5~ 6h pm) 皮肤创缘组织中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 . 结果在生前伤 , PDGF- β , PDGFR- β , TGF- β 1, bFGF等细胞因子在上皮细胞的表达于损伤后 0.5h am 即开始增强 , 其中以 24~ 96h am反应最强 . TGF- β 1, bFGF 以及 PDGF- β除了在上皮细胞的表达外 , 还大量出现在肉芽组织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 , 亦以 24~ 96h am 最明显 , 而死后损伤组上述因子仅在 0.5~ 3h以内有弱表达 , 3h后则均无任何表达 . 结论 PDGF- β , PDGFR- β , TGF- β 1, bFGF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特点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可作为推断损伤时间的免疫病理学标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