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财政体现着国家和国民、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理财.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财政反腐侣廉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与宪政制度有关。公共财政,是指在宪政制度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给付行为或财政运行制度.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法治性等特性.并以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依归。防止公共财政的滥用,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而所有这些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法治的保障。只有建立宪政体制,才能有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预算法原则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算法的基本原则一直为财税法学界所关注,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为背景探讨预算法的基本原则,旨在从预算法的本质出发,从财政法体系和预算法的内在逻辑解读预算法的基本原则。一、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与预算(一)公共财政的宪政背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利益博弈是宪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启动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其出发点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至今日,它所依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日前,包括《预算法》在内的系列公共财政法案的修改通过,预示着中国公共财政改革的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5.
杜雯 《法制与社会》2011,(36):163-163
中国当前的诸多问题如党政官员腐败、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等,都与公共财政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联,从公共财政切入成为最好的改革路径选择。其中财政支出又是公共财政制度的主要方面。它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日常运行,是财政终极目标之所在;而其范围、完成程度等又是政府能够履行职能、维持生命的血液。本文将对财政支出的行政法规制作为突破口,寻求疏通陷入困境的行政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令人堪忧的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现状,法国在最新的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了以“黄金法则”为原则的公共财政平衡宪法草案。以此宪法草案的出台为背景,从全新角度阐述了公共财政领域内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公共财政平衡法律的实施范围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时间标准来判定公共财政是否达到真正平衡,详细解释并重塑了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公共支出的分类。有关公共财政平衡的法律规则必须更为灵活,并且需要通过一个多年制的整体框架,将法律规范与公共管理行为相结合,才能建立起一种能稳定并有效控制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嘉荣  卞彬 《行政与法》2004,(12):3-4,7
在西方国家里,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而在我国可以说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悟出的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的角度,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征。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韩琦 《法制与社会》2010,(5):110-110
本文从公共财政法制的作用入手,通过对公共财政现存问题的思考,从公共财政法治化的立法分析得出完善公共财政法制的必要性,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服务陛定位,从法律体系、执法监督等几方面对公共财政法制建设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高居不下,由此引发诸多的思考,包括对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在新时期的改革和要求等财政学方面的思考。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财政到近期的积极的公共财政和由公共财政和适度的国有资本财政所组成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长期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仅从"国家分配论"的理解出发,阐述一些观点和看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期待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能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各国宪法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公共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国家公共财政监督的制度建构。议会制度产生之初,议会通过控制财政来监控政府,系议会民主性的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财政已由议会控制转向实质上由政府掌控,议会对财政控制转而通过立法等法治手段来监督,并不参与实质意义上的议决。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功能、监督功能尚待完善的情形下,将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化、法治化应成为首选途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公民或者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监督国家的公共财政开支。  相似文献   

11.
公共役权,是公益事业、国家或公众取得一种要求相关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承受某种负担的权利。公共役权调整国家和不特定公众与不动产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秩序从传统的政治、社会以及道德领域走向经济领域,于此,公共秩序具有保护性公共秩序与指导性公共秩序的区分。公共秩序在法律调整以及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协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国司法实践已经改变了违反公共秩序概念的法律行为绝对无效的做法。我国民事立法需要以公序良俗的概念来取代传统的公共利益概念。在民事司法中,尽量避免适用公共利益对私人的法律行为进行判断,更不能一概地以此来判断法律行为为绝对无效。  相似文献   

13.
Contrary to the thesis that claims weak legislative power vis-à-vis the executive is essential if economic moder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to be driven forward in third world countries, Zambia's developmental interests would be served by making the powers of parliamentary oversight of the public finances more effective. The problematic of 'financial indiscipline' in the public sector is analysed in terms of a nest of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gislature and executive, political executive and bureaucratic executiv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ending arms of 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the 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case for more enforceable mechanisms whereby government can be made accountable for the public financ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rgued that more wide-ranging political changes are necessary if there is to b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financial in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4.
王鹰 《政法学刊》2009,26(6):88-91
公安工作是法治原则最为直接的贯彻执行。正当性是法治公安活的灵魂。法治公安首先要求均衡地把握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公安工作可以犬幅度地公开事实性理由,警察执法的商谈性体现于个案之中,尽力减少强制性依赖。  相似文献   

15.
公物上的权利(力)构成——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物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直接用于公用目的之物,包括公务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公物上的权利(力)关系纵横交错,既包括公法性质上的公物管理权和使用权及其下属权能,也包括私法性质上的物权及其下属权能.两类不同性质的各种权利(力)相互区分,相互交融和作用,共同组成了公物上的权利(力)约束.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公共行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能力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满足一定范围公民的公共需求的有效性。为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围绕公共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一些基本能力要素进行,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价值目标平衡能力、公共服务信息开发与利用能力、公共服务品种与技术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责任分担与利益协调能力、公共服务供给组织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是以监视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是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在监视领域的呈现和利用。公共场所图像监视限定于公共机构在公共场所设置和运转的图像监视,具有维护公共安全的正当性,同时也呈现对隐私权等公民权利的干预性。作为公权力运作的公共图像监视,在法律保留原理下应当受到法律规范,同时也应契合公益、比例和正当程序等原则要求,并建立体系化的公共图像监视的影响评价、设置、管理、利用、救济等具体制度。在多部地方性公共图像监视规范文件的探索下,我国亟待出台统一的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或条例)。  相似文献   

18.
刘彬  杜海春 《政法学刊》2012,(2):101-105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力争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19.
公众共用物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环境资源等公众共用物可被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但自由主义导致的个人利益至上,价值观缺陷导致的狭隘利益至上,使得公众因共用引发个体私人利益与公众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产生公众共用物的"公用悲剧"。针对公用缺陷,经典解决方案侧重通过产权化将具有非排他性的共用物转变为具有排他性的物权客体。由于对公众共用物过度或不当产权化,因此经典解决方案偏离了最初的设想,异化为公众共用物"私用悲剧"。公众共用物公用缺陷和私用缺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为统筹解决这两种问题,对公众共用物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制,需要明确公众共用物的法律地位,确认其共用权利性质,更新理念并明确公众共用物开发利用的原则,明晰公众共用物产权,明确并完善公众共用物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胡锦光  王锴 《法学论坛》2005,20(1):10-14
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是专门针对征收 (征用 )条款而言的。但是 ,从实际的立法看 ,公共利益在普通立法上使用极为广泛 ,并不局限于征收 (征用 )领域。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 ,是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 ,可以表现在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由于公共利益主张者的缺位以及主张者的不保险性 ,由法律来确认或形成客观的公共利益成为法治社会的普遍做法。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这一概念 ,必须厘清公共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以及与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等概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