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莫菲 《法学评论》2021,39(6):148-158
实验动物法涉及多重利益平衡和综合风险防控,其中的重点是伦理和安全.我国实验动物法律制度存量不足,应重视实验动物法治模式选择.对域外法治经验的分析显示,以立法和行政监管为主的欧盟模式较之以受到执法监督的自行监管为主的美国模式对我国更具借鉴意义.我国实验动物法治优化路径,应以加强国家立法、理顺行政监管体制、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核心,而立法重点在于在国家立法中引入福利、安全、风险预防、3R原则等理念和原则,并加强机构内部动物管理和福利组织、实验后动物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实验动物法研究提示,应在中国特色动物保护法体系建设中贯彻"保护优先"原则,并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法和体系整体构建时重视对实验动物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1982年到2018年,中国进行了8轮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在不变动行政组织立法的情况下,完成了政府组织体系的巨变,形成了一种"外在于法"的机构改革模式。这种机构改革模式植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行政组织立法所提供的法律空间,以组织变革推动了中国法律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法律环境的制约。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守法律对行政组织权的分配,保证行政组织的可问责性,有助于保障基本权利,并考虑到法律的预先决定。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受到法律环境制约的现象更加明显。将行政管理法中的"主管部门"的表述与组织法上的"确定主管部门"的机制对接,可以协调二者关系,是一种实现行政组织法治的立法、修法成本较小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立法解释一词是个多义词 ,在我国 ,宪法与法律尤其是《立法法》确立的立法解释制度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及地方性法规专门做出的明示解释 ,不同于立法 ,不同于立法机关在监督宪法、法律实施过程中对宪法、法律的解释 ,更不同于具体应用解释。我国的立法解释制度独具特色 ,其设立有其合理性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之名行修改法律之实 ,还应注意避免以立法解释干涉具体行政、司法事务。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外资法律体系的重构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资法律体系的重构模式是指在对我国目前的外资法律体系进行重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立法模式对外资法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外资立法模式的确定为现有外资法律体系的调整和重构确定了基本方向和框架。立法模式选择的适当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一国外资法律体系能否实现内部和谐一致,在引导、规范、保护外资中发挥其应有效用和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组织、行政活动与行政程序的准则,是用来调整行政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快,行政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自然资源立法,逐步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充分依靠法制,从根本上遏制自然资源全面枯衰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中,进行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则是当务之急。①一、进行综合性白线资强立法的现实意义1、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是构建与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应是一个在自然资源分类基础上,以综合性自然资源法为龙头.以各种单行自然资源法律为基于,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等为主体,以相关法律为补充的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商业标识法模式、商标法模式、商标法基础上的扩充模式、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融合体模式。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应基于中国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取向进行选择,以主导式法律模式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法律模式。我国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在现行《商标法》基础上整合成《商标和其他标识法》,以此作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主导式法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权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是指政府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它不同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它是为了治理国家和社会而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广泛的组织活动。近代各国,大都强调国家行政活动必须以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法典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定位:其一,“一般行政法律规范”还是“一般行政法律规范加部门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典宜选择仅对一般行政法律规范进行法典化,编纂行政基本法典。其二,“法治政府的法律规范体系”还是“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体系”?行政基本法典宜选择具备法典体系性的“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体系”定位。其三,“客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还是“主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行政基本法典宜选择以确立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体系为中心内容的“主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定位。其四,“传统行政法律规范为主”还是“大数据时代的行政基本法典”?我国行政基本法典宜全面回应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立法需求,定位于编纂数字时代的行政基本法典。  相似文献   

10.
胡峻 《行政与法》2008,(4):69-71
行政立法是我国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行政立法中的责任条款却存在着责任主体的单一性、责任内容的片面性、责任体系的操作性不强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对其进行重构,文中提出了重构的立法建议:改革现行的行政立法制度,发挥人民群众和其他组织在行政立法中的作用,实现法律上的程序公正;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凸显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完善行政立法中的责任体系、增强其责任条款的可操作性;围绕职权与责任的统一,重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法典化存在三种方案,即行政法总则法典化,行政程序法典化和行政法全部法典化。包含总则和分则的行政法全部法典化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可以通过法律汇编的形式进行。无论从德国经验还是我国目前立法水平来看,行政法总则法典化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是一定时间内可达到的目标。与行政程序法典化相比,其不仅能够更加完整地将行政法体系实定化,而且可以更好地回应行政管理的最新发展和新行政法的要求,是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最佳路径。制定行政法总则,具有体系功能、创新功能、减负功能、学术推动功能、立法功能和公开与宣传功能,但也存在去法典化之风险、难以兼顾地方特性与行政自主性以及减损弹性与灵活性等弊端。从我国目前形势来看,制定行政法总则利远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袁曙宏 《法学论坛》2004,19(5):5-10
邓小平法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 ,但其核心精神十分明确 ,即 :完善法律制度是根本。这一极其重要的结论 ,是邓小平同志在对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的。在我国全面进行经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邓小平同志对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保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主要包括 :一要加强行政组织立法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 ,三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新 ,在这一创新过程中 ,当务之急就是要以邓小平法治理论为指导 ,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法治道路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是我国行政实体立法的一大突破:该法开始了行政法从程序到实体的转型;将行政法调整对象由外部行政关系向内部行政关系转移,开启了法治社会的先声;尽力避免人治,实现了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但是,该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过宽,确立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及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制定行政法总则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制定行政法总则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国的行政立法实践已经走出了中国特色创新之路,党和国家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强力推动,为制定行政法总则夯实了基础和条件保障。行政法总则的制定,应当以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将行政法律体系中已有的或应该有、可能有的共有普遍性和引领性规范提取出来,作出统一规定,既构建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从行政法总则到行政法典的制定,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建成法治政府的极为重要的举措和通道,也是对世界行政法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制度短缺和法制不健全的问题,现实的法律与政府的自身改革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张力。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宪政和法治的精神、原则,以法律的方式进行制度重塑,明晰行政改革权的相关问题,实现行政编制的政策调整转向法律调整,明确政府职能的目标与定位,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加快行政程序制度建设,重新调整和配置行政权力,使其合乎法治化的要求,破解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防止行政体制改革失范与无序。  相似文献   

16.
行政判决有三种形态第一种表现为正式的法源,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规范,称之为“行政判例法”;第二种虽非正式的法源,却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约束力,在现实中发挥着和法律规范相同的作用,可称之为“行政判例”;第三种行政判决,既非正式的法源也不具备实质意义上的约束力,可称之为“行政案例”。中国需要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这种建构应该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以行政判例模式为蓝本,走一条介于行政案例和行政判例法之间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7.
认真对待利益——利益的行政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权利概念的严格性日渐丧失的情况下 ,利益在西方国家的行政法中勃兴 ,其法律地位逐渐被承认 ,并对行政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推动了现代行政法的产生。受传统文化和现实情况多种因素的影响 ,利益在我国行政法中被漠视 ,或者没有以其应有的面貌出现。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一贯缺乏权利意识的中国 ,行政法必须考虑现实需求 ,认真对待权利的同时 ,认真对待利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启动并已经初步造就成为我国取得的诸多举世瞩目成就领域中最突出的一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首在立法,并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开放发展的体系,它将随着法治工程建设的进展而自我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任务的重点就是实现行政法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方面。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案例是指发生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由行政法的适用行为引起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被封存的那些案件。其对行政法治实践而言,具有厘清行政法关系、选择行政立法进路、对行政法适用提供参照和整合行政法实现的价值。对行政法学科体系而言,具有决定行政法学科体系宽度、深度、厚度和硬度的作用。行政法案例的主要类型是:作为行政判例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赔偿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复议的行政法案例;作为权力机关监督个体的行政法案例;作为公务员纪律处分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处理的行政法案例。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税收法定将税法严格限制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我国《立法法》给国务院授权立法开了口子,但这仍然和税收实践严重脱节,因为在我国税收实践中,真正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大量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在《立法法》出台后成了一个问题,如何解释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这很有必要进行探讨。198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法律解释的决议可以作为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来源。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分为税收政策性与非政策性的文件,对前者可以考虑赋予其合法性,而对后者则不能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