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争议解决机制事关广大农民土地权利群的保障和救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相关机制设计极其粗疏,权利救济体系很不完善,农民艰辛维权现实凸现制度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加快土地征收立法,完善土地征收权利救济程序,强化行政救济措施,扩大司法救济效用,规范直至取消信访救济渠道,建构权利救济体系,公正高效地解决农村土地征收纠纷。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保障建立在权利的细分基础上。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依赖于对农民新市民权利的范畴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要对市民权利进行一致的界定。农民新市民权利是一项综合性权利,需要明确其范畴和内涵,综合多各部门法规范来进行规范和调整,实现综合性的保障。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权利的立法确认,第二层次是对权利救济的保障,同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保护+救济"二者并重的权利保障模式,一改目前重视权利确认,忽视有效救济的权利保障模式。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是城镇化进程中的课题,需要回归到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中,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规划中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民环境利益是分析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法律问题的理论工具。三种典型的农村环境问题对农民环境利益分别具有不同影响 ,而城市导向型的环境政策、环境与资源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是产生农民环境利益问题的制度成因。应当引入利益—权利—救济机制 ,明晰农村环境与资源产权 ,并确立农民的程序性环境权利。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业补贴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系统的农业补贴立法体系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其补贴方式呈法制化、刚性化、多样化,补贴渠道逐渐向直接补贴过渡。借鉴外国农业补贴立法经验,为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应建立我国农业法律救济体系,完善农业补贴的预算编制、审批制度,加速农村金融立法,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权利的贫困——宪政视野下的小产权房问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产权房的法律困境折射出农民权利的贫困。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必须从宪政的角度探寻农民权利贫困的原因。本文以小产权房为视角,分析、探讨了农民权利贫困的立法根源、公共利益下农民权利的弱化和集体所有制下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虚化.进而提出要以宪政的精神救济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农民权利理论是农民权利保护实践的基础,平等权的实现是农民权利保护的目标。农民平等权的享有、实现和保护现状为农民权利的特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农民权利的特殊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方面向农民倾斜,在农民权利的救济方面适当多投入立法和司法资源。从实践形态来看,包括政策倾斜和制定专门法律以及以保障人权为原则制约、监督公权力的行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国外涉农保险法律制度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生 《河北法学》2012,30(9):173-177
我国目前执行的《农业保险统计制度》分为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两大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由过去单纯的种植、养殖保险,逐渐扩大到涉农保险,更加重视农民福利的提高.国外的农业保险是“大农业保险”,不仅包括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而且还包括农民财产、农民人身等内容的涉农保险内容.通过分析法国、日本等国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其成功的立法经验可为我国涉农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是对权利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险法律关系中的一项重要保护性权利。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具有民事请求权的基本属性,不仅是一项实质性的权利,更是链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桥梁性"权利,更重要的是,在保险法律关系中,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就有明显的独立地位,是权利实现受阻时的重要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9.
WTO农业协议将"自然灾害救济"支付归为免予削减的国内支持措施,许多国家都利用农业保险来实现政府对自然灾害的补救。美国的农业保险立法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修订已经十分完备,而我国一直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这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成功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WTO农业协议要求的《农业保险法》。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救济的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海仁 《法学研究》2005,27(4):63-74
权利救济是在权利被侵害后对权利的恢复、修复、补偿、赔偿或对侵权的矫正,它是一项实现权利的权利,争取权利的权利。权利救济是自我救济的权利,即权利人或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实现的资格和能力。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从自我救济权利出发,当代权利救济问题的实质是以自我救济权利为基点整合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塑造合格的权利主体、倡导司法节制观和建构正义的社会结构有助于权利救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直接侵害了农民环境权。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本文从农民环境权及其环境权益受损入手,在分析政府在农村环境侵权救济方面的缺位的基础上,建议从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完善农村环保规范、强化政府的环境监督职能以及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方面来完善政府的环境职能机制,以期农民环境权益得以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船员工伤救济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船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风险性,现行法并不足以为船员工伤提供应有的救济。船员法应基于救济的及时性和充分性,明确船员工作的性质及船员工伤的认定标准、船员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保赔保险赔款的归属、劳务派遣时船员工伤的救济权,确立可行的程序性权利,并从海事行政监管的角度来保障船员工伤救济权益。  相似文献   

13.
张善斌 《法学评论》2014,(2):95-102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集体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我国的土地立法深受城乡二元结构观念的影响,以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防止土地兼并等种种理由限制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本质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修改现行法律,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势在必行。修改法律应立足于实践,法律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为实践所尊重;合理界定公权力,最大程度地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权利配置;完善救济措施,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失地难民现象"法理透视和制度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培忠 《法学杂志》2005,26(5):40-42
土地制度问题和权利的贫困及救济的不利,已经使得中国农民成为弱势群体--中国失地难民.从法理的角度透视农民失去土地沦为难民的原因,必须从制度和权利的角度进行,尤其是农民权利的缺失和权利贫困(poverty of rights)是中国农民失地难民现象的原因.具体解决问题的基本假设是土地制度意识的突破和建立土地自由制度及允许自由交易,防止形成失地难民现象,提升和丰富农民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5.
翟东堂 《法学杂志》2012,33(9):115-119
法律救济对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救济的主要动因是权力滥用、权利冲突、权利滥用,其主要救济方法包括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刑事救济、宪法救济等。目前我国在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救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中国的少数民族经权利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我国现有的征收补偿原则、范围、标准及分配的分析和与国外的对比,解析了我国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缺失和损害的表现。阐述了我国农民财产权被侵害的原因主要是用益物权保护观念的缺失,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提出了完善被征地农民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救济性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权利存在的多种形态入手,界定了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关系,从而预示了私力救济的权利属性--应有权利;然后,对救济之"力"进行辨析,认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的区别在于所依托的权利与权力的差异,因此,救济权是从最初的一种私人的权利在国家出现后演化为一种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的并存体.因此,现代社会的救济权,国家和私人分享、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并存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失衡导致了公民权利义务配置的失衡和财富分配的失衡。弱者保护理念要求在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但实质力量悬殊的社会关系中,对诸如劳动者、消费者、农民等予以特殊关爱。在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中,存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互助保险组织等保险人。它们法律地位平等,但投保人并非完全处于弱势,保险人也并非总是强势。弱者保护理念在农业保险法律制度中应作出适当的、准确的回应,对守约义务加以矫正并构建农业保险诚信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农业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权利救济:含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救济旨在通过某种积极方式的运用使受损权益得到恢复或者补救;救济的获得以侵害的事实、且需以实体权利的存在为前提;权利救济的主要方法为法律救济,主要包括司法救济、仲裁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管伟 《政法论丛》2011,(4):23-29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要围绕提高、尊重农民权利为中心而展开相应的制度创新。其中心主要从"放权"、"限权"和"保权"三个方面展开。所谓"放权",即要营造实现农民与国家之间对称性互动的良性机制;所谓"限权",即明确国家权力与农民自治权利之间的界限,实现由指令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所谓"保权",即通过相关的制度创新和立法,保障农民各项权利平等的实现以及完善相应的权利救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