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地的的回声陈洁充满才德的人类,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荷尔德林(一)(我想看看你黑泥土上的眼睛。)我曾无数次伫立在城市陌生的窗口,凝视你喧哗与骚动平息后的寂静。每一个疲惫的白昼匆匆远去,树木和人类安然进入梦乡。你头顶着盛开千年的天空,婉蜒地追溯最...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3,(20):F0002-F0002
山西省祁县三中创办于1978年,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是祁县规模最大的独立初中。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室1个,各种仪器室5个,仪器11936件,电脑室2个,电脑139台,电教硬件229件,软件218G,图书室6个,藏书51886本,体育器材室1个,器材959件,音乐器材191件,美术器材584件,劳技器材305件,班班都有多媒体设备。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苏南地区的社会治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外来流窜案件已占据全部刑事案件的绝大部分,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毒瘤”。2000年3月3日至4月16日,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连续破获5串流窜大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经审查破获跨12个省38个市的抢劫、盗窃、诈骗、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等案件590余起,涉案总价值高达300余万元。这5串案件在江苏苏南地区流窜案件中有较大的典型性。分析这些案件的基本特点、总结破案经验,对提高刑事侦查技术,加强治安防范,确保一方平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法,如何表述法的一般概念,自法产生以来,一直是政治家、法学家们探讨争论的重要问题。有的说法是一种意志,有的说法仅是行为规则,有的说法就是某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职能。还有的则干脆提出:“要想找到一个对任何法都能适用,并能把法和其它社会现象区别开来的理想的标志,是一种毫无希望的事情。”法是永远不能确定的,给法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的法律规范以各自的功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经济法的功能反映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价值,是经济法发挥作用的前提和经济法目的实现的保障。经济法的功能在于保障和规范国家对市场的介入,这种规范和确认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的阶级性是关于法的本质问题.这一问题早经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少著作里作过论述.但现代法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时,理解上尚不一致."华东政法学报"第三期发表的杨兆龙同志的"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一文,对法的阶级性问题大胆地提出了广泛的见解,对我有些教益,但也有许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原文涉及的问题较广,这里我打算就法的阶级性是否一致的同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富 《行政与法》2004,(10):36-3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变革工程。本文从宪政制度、国家权力配置制度以及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改革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创新框架。  相似文献   

8.
湖南《当代政法报》记者乔育平从事新闻摄影已有10多年了,作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湖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的他,曾在中央和省级各大媒体发表了数千件摄影作品。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前后,他用镜头表达了他对澳门的特别感受和对高墙内服刑人员的一片爱心。女囚免费“游澳门”1999年12月17日,湖南省女子监狱监管区内人头攒动,服刑的女犯们排着整齐的长队缓缓地步入教学大厅,参观梦洁绗缝制品实业公司(简称梦洁公司)在这里举办的喜迎澳门回归乔育平《澳门纪实》摄影展出。女犯们在管教警官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9.
近来忽然发现,人除了可以以性别、种族、年龄等分类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分法,比如,写歌的与唱歌的,卖菜的与卖身的,饿出病来的与吃出病来的,等等。像以所住楼层为标准而分为住顶层的与非顶层的,也属颇有意味的一种分法。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住顶  相似文献   

10.
儒家和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直接对立的两个学派,也是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两个学派.儒家主张的礼和法家主张的法,是两派对立的核心内容.后人在论及儒法两家的主张时,有的总是过于注重它们对立的、差异性的一面,而往往忽视它们之间在实质问题上的某些共同性的、相似的东西.所谓“批儒评法”斗争,更将此倾向发展到极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儒法两家的科学认识.本文拟从法律思想史角度来探讨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的异同,对进一步肃清“批儒评法”给  相似文献   

11.
面对死刑的人,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后分别称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充分保障面对死刑的人的诉讼权利,是有效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面对死刑的人的诉讼权利保障规定得较为系统,在有些方面已达到国际标准,但在另一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为了保障面对死刑的人的人权,需进一步从获知权、辩护权、无罪推定、沉默权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与合理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刑法对含糊的、但具解释力的“合理性”的依赖促成了平面式法律推理,而大陆刑法则基于对“正确的”这一概念的独特理解而形成了构建式的法律思维模式。虽然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正确的”都体现了一种使刑法规范超越实定法的努力,但“正确的”代表着一种一元性的法律秩序,意味每一法律争议只存在唯一正确答案,而“合理的”则驱使法律秩序走向多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哈特和德沃金关于自由裁量权问题的争论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3.
据《人民法院报》报道,在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袁古洁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打破法官任命中的地方主义,提高地方各级法院院长、副院长任职 条件的议案》。该议案指出一个弊端:根据修改后的《法官法》规定,初任法官必 须经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但担任地方各级法院院长、副院长等职务则不必经过考试,也不要求必须从法官中选任。因此,一些不具备法律教育背景和缺少法律实践经验的干部,也被任命为法院院长、副院长,成为法官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4.
原告许某是浙江省某县个体陶瓷工,从事陶瓷生产多年,在当地同行业中技术最高。他生产的工艺品弥勒佛像,作工精细,色泽明亮,很受外商欢迎,是外贸部门收购和出口的热门货。许某的产品虽无注册商标,但每件产品底部都印有他的姓名章。这种姓名章实际上起到了商标的作用。被告人钟某是许某的同乡,也是个体陶瓷  相似文献   

15.
马德 《公民与法治》2014,(12):53-53
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份,我每次出门,总是得到陌生人的让座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6,(5)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已经持续讨论多年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发表张宗厚同志写的《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后,反映仍然较为强烈,同时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们认为,要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冲破“禁区”,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能“唯书”、“唯上”,应提倡敢于探索的精神。至于对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可以在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继续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倡导和创造学术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力求得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又切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的科学结论。张友渔同志最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关于法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包括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规范。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万年以后也有法庭。一种是狭义的,即专指阶级社会的法律。但说老实话,我对于广义的法是缺乏研究的,我们集中研究的是阶级社会的法律”。他认为对张宗厚同志提出的法的新定义和基本属性,应增加一句:“在阶级社会里,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见《人民日报》今年8月31日第五版)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特在此表示谢意!现将部分来稿摘要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同一债权上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并存时的处理规则问题是担保法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以案例为引提出问题,梳理担保法学界对各国处理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规则的一般解读,即以区分物的担保是由债务人本人提供还是第三人提供为前提的三种模式,并对其进行评析,指出三种模式都有无法克服的理论和现实难题。最后,以法国、德国为例,说明该两国对该问题的处理规则以保证的法律属性是一般责任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为区分的首要标准,并指出我国的担保立法应该在尊重契约自由的前提下,以保证的法律属性为首要标准对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并存时的处理规则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法学界关于法的阶级性的问题争议颇大。其中,有同志对执行社会职能的法律,持不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他们认为执行社会职能的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界、生产科学技术的关系:它的制定(或认可)、实施有利于全社会,任何阶级同等受益:它不仅在有阶级或阶级斗争存在的社会里存在,而且到共产主义将更为发展。本文就以上观点谈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诉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是制度现代化的理念基础。学界对诉讼法律意识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类型,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定义在于对法与法律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看法,而根源在于对法是持一元观还是二元观。不同类型的诉讼法律意识应当有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区分两种类型的诉讼法律意识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实现诉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本文对目前我国社会较普遍存在的厌讼、偏差的程序正义等诉讼法律意识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很赞成英国十七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下述一段话:“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习惯而受到非议。……然而,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