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法律经济学进入中国法学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张维迎、邓峰二人合著的《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一文作为个案,研究法律经济学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律经济学和中国法律改革、未来中国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法学界已掀起了一场法律经济学运动。法律经济学提供了一套与传统法学迥然不同的分析方法 ,我国法学界已开始引进并运用这些分析方法。法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必将改变中国传统法学固有结构 ,促进中国的法律改革。  相似文献   

3.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是二十世纪西方法学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国内法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都对其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鸿篇巨著并不多见,本文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讨在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提高法律经济学研究水平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能引起读者的一些共鸣。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地区,近年来法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台湾法学界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接受程度还十分有限。从知识产品生产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影响法律经济学这一特定法学知识生产的"供给"因素包括了法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法学研究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而"需求"一端则主要表现为当下的法学学术体制以及学术界之外的种种社会因素。随着学术研究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法律经济学方法有望在未来对台湾的法学学术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地区,近年来法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台湾法学界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接受程度还十分有限。从知识产品生产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影响法律经济学这一特定法学知识生产的“供给”因素包括了法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法学研究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而“需求”一端则主要表现为当下的法学学术体制以及学术界之外的种种社会因素。随着学术研究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法律经济学方法有望在未来对台湾的法学学术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经济学与法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给这两门学科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较为成熟的经济学工具运用于法学领域导致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法律经济学的崛起。目前,在我国经济学界对法律问题,尤其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理论热点。法学界也积极开展了对经济学在法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蒋兆康先生的《市场经济及其法律需求与供给——一种法律经济学分析》一文(载《法学》1993年第3期,下简称“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概念和分析方法,无疑是对这种研究工作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价值理论的重构——以竞争价值为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盛杰民  叶卫平 《现代法学》2005,27(1):107-111
我国法学界以经济学上的有效竞争理论诠释反垄断法上竞争的含义,视竞争为圭臬,将竞争作为反垄断法特有的法律价值和传递其他价值的手段的观点有失偏颇。竞争价值对反垄断法所要调整的经济现象并不具有完全的解释力。竞争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以及管制经济学都应当成为影响反垄断制度供给的理性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反垄断法价值理论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干预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克鹏 《法学家》2005,(2):87-95
国家干预源自于经济学,其存在的前提是市场失灵,追求的是经济学目标,采用的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法.目前法学界在移植国家干预这一概念时,从理由到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继续重复了经济学上的阐释,而没有从本学科的范畴出发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采用的法律方法.实际上,国家干预的存在不仅有秩序、自由、正义、效益和调整社会关系等法律上的需要,而且权利、义务、责任、权力和程序都是国家干预的具体法律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的研究从亚当-斯密开始,便发展成了一门系统的科学。而在后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当今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进路有两条:一条是市场分析进路:一条是组织分析进路。而波斯纳把经济学的市场分析应用到了法律的有效性研究当中,形成了法律的市场分析,从而造成轰动影响。令法学界的后来者争相效仿。然而。大家却只看到了法律的市场分析的成功表象,却并有仔细去考虑导致这种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更加无法认识到,其实法律的经济分析还有另外一条理论进路,那便是法律的组织分析。而这两种经济分析对法律的有效性分析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故此,本文就根据对经济分析中的市场和组织这两条进路进行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市场分析和组织分析在法律有效性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分析应该是在两条进路上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钱继磊 《北方法学》2009,3(5):155-16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权利话语”逐渐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利本位”也在中国法学界的激烈讨论中获得了正统学说的地位。有论者基于经济学思维与理念对“权利话语”、“权利本位”进行批判甚至解构。这种经济学进路的背后,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在它看似无立场的研究角度的背后,却是一种追求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与法学所应追求的正义底线价值是格格不入的。它可能导致一种专制主义思维。尽管“权利本位”作为法律的普适价值存有争论,但是没有它却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1.
钟浩 《法制与社会》2013,(21):87-88
本文评价了我国法学界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理论,认为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采纳了市场失灵说的充分披露学说,但是充分披露说强制要求发行人和管理者披露与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这可能会提高法律制度的实施成本,并且降低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全篇进行了详细的披露制度必要性论证以及实施成本和信息披露边界分析,讨论了最优的信息披露制度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知识在哲学上和知识产权法上的含义,并针对实例分析了信息作为物质属性不同于知识的本质特征,澄清了法学界存在的对信息概念的某些误解,最后提出知识以公示为法律上的可控制性观点,其结论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以形式结构存在的知识,而非信息,信息产权一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某种意义上说 ,法经济学的产生实际上掀起了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持久性革命。本文具体讨论了法经济学的范式基础 ,逐次分析了法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基本方法、基本范畴和基本定理。本文总结了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 ,包括法律成本效益理论、法律市场理论、法律供求理论和法律均衡理论 ,进而就法律均衡的意义和评价标准进行了论证。本文最后提出了法经济学研究的可能性及其限度问题 ,即在于尽可能得出一个关于法经济学研究的客观的和科学的结论。余论在简要回顾了法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实际状况之后 ,提出了中国法经济学的可能贡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空心村"问题已然成为了许多学科的共同问题,当今各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者主要包括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同仁,鲜有法学者对此研究,但"空心村"问题又切实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因而成为法学界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空心村"概念之后,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即宏观角度是因为立法不完善及执法不严格,微观上是因为村民法制观念落后及旧观念无法剔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法律经济学或经济分析法学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性法学思潮,我国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也必将受益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文章围绕法律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学"公平分析"与"效率分析"、"均衡分析"和"不均衡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法律制度研究的工具意义,指出我国法律院校学生教学中开设经济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集合论的角度,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刑法中的具体犯罪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困惑。指出司法解释的不足之出,提出法律可以引入数学为载体,将法律科学的抽象性、概括性与具体性、确定性有机结合,给法律科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1957年错批杨兆龙的《法律继承论》纪实——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八)●铁犁陆锦碧杨黎明编者按:1956年,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第三期上,发表了《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一文,而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却遭到了法学界的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18.
巩固 《科技与法律》2004,(1):112-114
用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研究法律 ,是西方学者进行法律研究的常用方法。从贝卡利亚、边沁、亚当斯密到康芒斯 ,甚至卡尔·马克思 ,其著作中到处可见经济分析的身影。而自 2 0世纪 6 0— 70年代以来 ,在“芝加哥学派”的推动下 ,法律经济学更是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并发展成为当代法学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 !经济分析在法律功能的预测与评价方面的独特价值已获得法学界的普遍认可。近年来 ,随着国外法学理论介绍的增多和国内学术研究的活跃 ,法律经济分析在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偶露峥嵘 ,不时可见到一些带有“经济分析”字样的文章见诸期刊。…  相似文献   

19.
张永和在《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上著文《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指出,最近几年,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的格言在我国法学界得到广泛传播。法学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中国只有通过公民产生“法律信仰”,法律才能得到应有的倚重和遵守。这个命题在西方可能是一个假问题,而在中国却根本不能提倡.  相似文献   

20.
大陆法学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认为:台湾法律是伪法统,只能废除,更无研究之必要。故此,研究台湾法律一直是无人敢以问津的禁区。对海峡两岸的法律制度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纵横比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是大陆法学界对台法律研究的重要任务。台湾跃居“亚洲四小龙”,其法律制度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努力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机制,极具借鉴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