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在海上保险实务中,船舶发生推定全损后,向保险人索赔全报时,必须无条件将保险标的委付给保险人。保险人在收到委付通知后,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委付,但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将其是否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本文将从我国海商法出发,结合英国保险法等法律,对被保险人发出委付通知后,保险人接受与不接受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一、委付的概念委付制度,一种解释为船舶所有人将其船舶或运费等海上财产委付给债权人,即视为已履行赔偿义务的法律制度,它是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中的概念,法国是最早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1861年法国路…  相似文献   

2.
邢海宝 《法学家》2000,(3):49-56
一、委付的概念 委付,是指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该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的法律行为。委付是海上保险所独有的具体理赔方式。 推定全损制度是对保险赔偿原则的偏离。按赔偿原则,保险人只负责赔偿被保险人的实际(部分或全部)损失。被保险人不能证明保险标的的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便不能获得相应损害赔偿。而根据推定全...  相似文献   

3.
保险委付与代位权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保险委付是指在海上保险中,在保险标的物发生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该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的法律行为。保险委付是海上保险的一项传统制度,自十五、十六世纪以来,它为各国海商法所确认并付诸实施。我国《海商法》第249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应当向保险人委付保险标的。保险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但是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接受委付或不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委付不得附加任何条件。委付一经保险人接受,不得…  相似文献   

4.
海上保险中的委付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上保险委付是指保险标的在推定全损的场合视同已全部损失 ,被保险人放弃保险标的 ,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保险人而收取全部保险金额的制度。海上保险委付的原因有“推定全损说”、“法定原因说”、“全损说”。关于海上保险委付的法律性质 ,目前理论界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委付是单方法律行为 ,委付是双方法律行为 ,委付是经法院判决生效的法律行为 ,委付是要约。海上保险委付的成立条件包括 :必须有明确的委付意思表示 ,委付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 ,委付不得附带条件 ,委付应及于保险标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余晓崴 《法制与社会》2014,(8):19+22-19,22
随着海上货物运输的不断发展,海上保险法已经成为海上货物运输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同时也伴随着海上风险的特殊性越趋明显,海上保险这一保障海上货物运输风险事故相关当事人利益的补偿原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其制度的研究。当保险标的遭受风险事故时,并且存在着全损的潜在风险时,被保险人选择委付是向保险人索赔的前提条件。委付是海上索赔制度的核心问题,了解委付制度的相关概念将更好的理解海上保险这一特殊海上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占小平 《律师世界》2001,(10):10-11
保险委付是指在海上保险中,在保险标的物发生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该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伟 《人民司法》2023,(26):79-83
船舶搁浅后,船长应对船舶自行脱浅的决定承担最终责任;救助费用是指被保险人借助外界力量进行脱险而产生的合理费用,不能等同于施救费用,也不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之外另行支付的条件;被保险人推定全损申请委付的时间应限定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初。在船舶被救助成功并进行必要维修后,保险人即使发现相关费用已超过船舶保险价值,也不能依据法律规定要求被保险人必须按推定全损向其申请委付。  相似文献   

8.
海上保险大多是定值保险,在保险标的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形下,保险赔偿往往是不充分的;同时,在海商法领域,民法中的全部赔偿原则并不适用,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等享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因此,对被保险人负有责任的第三人的赔偿数额经常不足,从而导致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与被保险人未受保险赔偿部分的请求权都无法得以满足。在此种情况下,是应当优先保证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实现,还是被保险人未得到保险赔偿部分的损失应首先得到赔偿?抑或按比例受偿?这个问题充满争议。根据MIA 1906规定,在足额保险的情形下,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优先;在不足额保险的情形下,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应按比例分摊第三人的赔偿额。对这一结论进行深刻反思,并指出代位求偿权不同于一般的债权转让,依据债权平等的一般民法原理解决这一难题是不妥的,只有根据代位求偿权的立法目的才能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基于对中国法的客观解释得出"被保险人优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的冲突 保险人代位权是指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赔偿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人代位权源于被保险人自身对第三者享有的权利,保险人只是在其给付的保险金额范围内代位取得了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享有的全部或部分请...  相似文献   

10.
海上保险委付行为法律性质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保险委付行为被依传统观点认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或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或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本文依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论证了委付行为真实的法律性质 ,即委付行为是被保险人所实施的民商法上的单方行为 ,该行为在德日法例中是被保险人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 ,在英美和我国法例中则为被保险人为订立委付合同所发出的要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倒签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单法律性质的探讨,分析倒签保险单的有效性,以及倒签保险单情况下保险人赔偿后的法律后果,并提出如何避免倒签保险单引起法律后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遗弃罪之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彩霞 《法律科学》2001,(1):110-117
新刑法将遗弃罪从旧刑法中的妨害婚姻、家庭罪调整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一章中。新刑法的这一调整导致了遗弃罪本质的改变 ,即从妨害婚姻家庭的犯罪变为对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 ,在此基础上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也必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李永升  张超 《时代法学》2012,10(3):23-28,49
刑法理论界对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又构成犯罪这一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如何进行处理更没有明确。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对中止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形进行了认定。并且对于这一情形如何处理进行了明确认定。在这一过程中,将成立紧急避险的可能性予以排除,并且在处罚原则上排除了适用牵连犯和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而认为应当进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4.
吴学斌 《河北法学》2006,24(9):39-42
遗弃罪是传统型的犯罪,随着社会观念与人际关系的变迁,如果将遗弃罪的行为对象仅限定在家庭成员之间,并不利于对公民人身法益的保护.遗弃罪在刑法体系中位置的变化为重新建构遗弃罪的内涵提供了契机.正确理解刑法上的"扶养义务"是合理确定遗弃罪行为对象外延的关键."紧密生活共同体"是认定遗弃罪中"扶养义务"的现实基础."扶养义务"的来源受事实上扶养关系的制约.义务的扶养性、义务程度的紧迫性是遗弃罪与以遗弃方式实施的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istence of a mortality penalty for illegitimate abandoned infants in the Foundling Hospital of Madrid, La Inclusa, during the period 1890–1935, in the context of the mortality experience of the city. A rich dataset on the life histories of all infants abandoned in the city of Madrid (almost 60,000 children), nominally linked to births, has allowed the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of foundlings, newborns in the city, and the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bandonment. Contrary to previous findings, our results for La Inclusa show no evidence of an illegitimacy penalty among foundlings and, in some cases, show even better prospects for them. However, this situation did not reflect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ity, as illegitimate infants were both more likely to suffer a neonatal death and to be abandoned. The explana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health of infants born of wedded couples that ended up resorting to abandonment was possibly poorer than that of those born of single or migrant mothers, as the situation triggering abandonment meant that infants were under very hard conditions, possibly worse than those single women faced in the event of a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6.
保险受益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全 《河北法学》2005,23(11):46-50
保险受益权应界定为身故保险金的受领权,其主体可以是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但不能是被保险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遇难的,应推定受益人先死亡。受益人故意伤害或杀害被保险人的,应丧失受益权,但保险人不应因此而免责,对被保险人或其他受益人仍应承担保险责任。受益人为谋害被保险人恶意购买保单,嗣后故意谋杀被保险人的,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并对解约前被保险人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推定全损和委付是海上保险所特有的制度。前者是基于海上风险的特殊性,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出发,对赔偿原则的偏离;后者则是从赔偿原则中派生出来的物权移特制度。如何把握其制度及其间关系,这对海上保险及其合同关系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姝音  黄莺 《政法学刊》2005,22(3):72-74
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吸毒必戒。我国的禁吸戒毒采取以强制戒毒为主,其他戒毒模式为辅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20多年,我国的强制戒毒制度在挽救吸毒人员,消除毒品的社会危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和高复吸率的现状,强制戒毒制度面临诸多难题,如强制戒毒法律滞后,制度本身缺陷等,需要完善,如整合戒毒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戒毒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马宁 《环球法律评论》2011,33(1):119-130
保证制度本是英国立法者为帮助保险人评估与控制风险水平而创设的,但保险人却通过任意扩大保证事项的范围,特别是引入合同基础条款,将保证演绎为帮助其逃脱保险责任的工具.故而英国正在修订法律,尝试通过否定合同基础条款的效力,废除肯定保证制度,限制特约保证适用的方式来消除保证的负面效应.借鉴前述立法经验,我国应将实践中当事人约定的肯定保证条款与投保人的告知不加区分,违反肯定保证一概适用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同时,有鉴于特约保证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因而我国<保险法>有必要赋予保险人通过规定特约(保证)条款的方式控制风险水平的权利,或至少应承认实践中此类条款的合法性.但为限制保险人通过滥用特约条款,逃避应尽保险责任情形的出现,应仅在被保险人违反特约条款的行为与保险事故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且被保险人具有主观可归责性时,方可允许保险人藉此免除其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20.
Stramignoni  Igor 《Law and Critique》2001,12(2):105-134
After the 1989 reform on land contracts - the Law of Property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 1989 - a contract for the sale or other disposition of an interest in land could only be made in writing. Behind what appears to be merely a “technical” rule of private law lies, hidden, something that is rather more serious than that - the figure itself of nothing less t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everyday life in Europe's systems of private law. Text and context, alone, are 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analytical steps to uncover such a figure. Instead, it is here suggested, one must 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everyday life in terms of “abandonment”.Building on (without necessarily fully endorsing) philosophical insights from Heidegger, Nancy and Agamben, the paper provides a first inroad into one of the most troubling aspects of the modern nation state - law's abandonment of everyday lif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