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具备原告资格,关键取决于他们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恰当地认定原告资格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某一具体行政案件中原告资格的要点。那么,究竟原告资格与具体行政行为有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行政法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有人认为,具有原告资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因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机关形成明示的或暗示的行政法律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的有无决定了原告资格的有无;也有人认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方能具有原告资格,即原告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这两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仍经不起推敲,不能令人信服。就第  相似文献   

2.
第六讲共有和相邻关系一、共有(一)概念: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的情况。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有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就是共有财产关系。共有与公有不同,共有关系的各个共有人仍然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公有关系在法律上则否定了各个成员的财产所有权,而确立了公自组织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3.
郑永宽 《北方法学》2011,5(6):56-61
在是否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上,德国法区别对待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这并不具有充分的根据。而无论是"以手护手"原则、"所有权人与受让人给予出让人同样多的信赖"、"避免隐秘交易与舞弊行为"或"所有权人对其权利丧失无从知觉或阻止"等理由均不足以否定占有改定下适用善意取得。只要受让人基于无权出让人占有的信赖而为交易,即应肯定其善意取得所有权,不应因占有移转之方式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四十一条中。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比较直接地规定了原告资格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主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和原告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联系。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在主体上获得法律认可的条件。起诉条件则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具备法律认可的所有条件。因此,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法院才有可能受理;而没有原告资格的人即使符合其他起诉条件,法院也…  相似文献   

6.
郭修江 《特区法坛》2002,(70):29-30,3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条至四十二条对行政诉讼立案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依照本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这是因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后果的承担者,行政关系的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但是,现行许多行政法规对行政关系相对人的表述,与行政诉讼法不一致。如环境保护法规、资源管理法规、商业行政法规都没有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规定为该行政关系的相对人,而是把“单位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规定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后果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下,船舶本身显然不能成为责任主体。如何确认隐藏在船舶背后的责任主体,理论界和司法界的讨论经久不衰,并各持己见。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和理论认识,提出船舶所有人、光船租赁人、船舶经营人、管理人及有过错的其他人连带承担过失船舶的碰撞责任,其责任承担的基础在于其是否实际控制、管理船舶,而不能以船舶所有权、光船租赁是否登记判断其所应负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在法律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普通人对于此制度还比较陌生,下面我们将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讨论和分析。善意取得制度,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民事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88年《海船登记规则》(下称《规则》)第7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以及变更、注销,均应登记,从登记完毕时起生效。”这曾确立了我国船舶所有权移转登记制度。但因该规定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且日益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新近发布生效的《船舶登记条例》(下称《条例》)第5条将它修正为:“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本文结合目前常见的我国买受人自境外购船的实际操作,通过新旧法规的比较,阐述我国船舶所有权移转登记制度新发展的必要性与正确性。一、《…  相似文献   

11.
物之所在地法是一个冲突原则或系属公式。它是专门用来解决由于各国在所有权问题上立法的不同而产生的法律冲突的。凡涉及涉外民法关系中有关所有权问题,不管所有权属于何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要依物权客体所在地国家的法律即物之所在地法来解决。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物之所在地法是专门用来解决一国公民和法人在他国境内的所有权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挂靠船舶被设定抵押权引起纠纷的处理□张希舟船舶挂靠是指公民、个人合伙或法人出资购船,为方便揽货,取信于人,将船舶所有权登记在水上运输企业名下,缴纳管理费,以该水上运输企业的名义,独立经营运输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船舶挂靠经营和其他挂靠经营一样,都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土地行政确权案件是新类型案件,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难点之一。本文仅就审理土地行政确权案件中亟待解决的几个法律问题作一浅显探讨。 土地行政确权案件的界定 土地行政确权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有关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相似文献   

14.
船舶抵押权登记在中国具有"相对的公信力",未经登记不能对抗的"第三人"包括已另行设立且登记的船舶抵押权人以及依法律行为取得船舶所有权的所有权人,船舶抵押权登记日期依申请日确定比较合理,不应允许对抵押金额及抵押期限予以登记,应建立船舶抵押权登记请求权制度和登记错误的补救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推进,有关 国防利益的涉法问题明显增多,地方政府履行国防职能引发 的军事行政案件(笔者从国防的概念定义为国防行政案件) 已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特别是政府履行国防职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履行国防义务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国防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和涉国防利益专门法庭的出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防法律、法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就司法实践中的国防行政案件的起诉条件谈点粗浅看法。 一、国防行政案件应具备的起诉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以及第二、十一、十…  相似文献   

16.
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一)职务作品的概念关于职务作品的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著作权法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公证制度有助于物权流转的安全、有序 公证制度是公证机构行使国家证明权,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和法律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加以证明的法律制度.公证机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公证证明是真实的合法的,同时具有法律关系成立的要件、解决争议的证据、强制执行的根据三大效力和作用.其实,公证制度最大、最重要的效力和作用,是经过公证,对公民、法人及准法人组织申请公证的事项进行正面引导,使之进入法制轨道运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机关违法颁发证照的责任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改机关违法颁发证照,是指将证照发放给不具备申领证照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交警部门违法发放驾驶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发放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从而使那些原本不具备合法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合法”从事一定的民事活动。但是,当这些人和组织在民事活动中对他方产生惯的义务时,承担责任的也仅仅是直接侵害者,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最多也仅仅依法追加直接侵害者(不含个人)的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当事人,从而使违法颁发证照的行政机关成为一种无约束、无法律责任的机构。本文拟就此谈一…  相似文献   

19.
姓名权是公民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的权利,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我国相关立法虽规定了姓名权,但极不完善,对公民姓名权保护不力,同时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姓名权法律保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公用征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用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手段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 ,并给予其公平补偿的行政行为 ,包括三个适法性条件 :其一为合法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有法律授权方能进行 ;其二为目的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应公共利益之需而为之 ;其三为公平补偿 ,即公用征收必须事先予以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