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实际履行责任及其法律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玲 《现代法学》2000,22(5):85-88
本文认为 ,实际履行责任有其自身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它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以及其他补救方式一道 ,共同构成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形式主要有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等,有时某个违约行为会引起适用两种以上的违约责任形式,此时不同违约责任方式能否并存,是司法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合同法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但许多规定并不明确,本文拟就不同违约责任方式的竞合适用作一探讨。 一、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是最常见的违约责任形式。赔偿金具有典型的补偿性质,二者能否并用取决于违约金的性质。关于违约金的性质,各国认识不同,大陆法系国家违约金既具有惩罚性又具有补偿性;而英美法系国家则是补偿性而非惩罚性。…  相似文献   

3.
惩罚性违约金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红艳 《时代法学》2007,5(2):83-88
我国《合同法》承认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但并未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为补偿性违约金,何种情况下为惩罚性违约金,而不同性质的违约金其责任适用亦不同。为避免违约金责任适用的混乱,发挥违约金责任应有的功效,在对违约金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违约金的性质应由当事人约定,对补偿性违约金可依法进行国家干预,对惩罚性违约金的最高限额应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4.
违约金是我国经济合同中承担违约责任的最主要方式。我国经济合同法第33条、第35~45条,以及有关的经济合同的条例里都有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因此,正确理解、正确适用有关违约金的法律规定,对于促进和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违约金具备适用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约定违约金数额高于实际损失,与实际履行、损害赔偿等违约救济方式并存等情形。《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第3款规定致使违约金兼具赔偿性与补偿性的双重特征,但第2款实际上阻断了惩罚性的实现,因而惩罚性违约金的地位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违约金应当以赔偿性为原则,同时兼顾"惩罚性"在特定情形下的应用,并有必要完善第114条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违约金是指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经济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对方当事人一定数量的货币,而不论这种违约行为是否使对方当事人遭受损失。违约金责任是一种较为普遍适用的违约责任方式,各国法律中都有关于违约金责任的规定。但就违约金的具体形式上,有两种不同的规定。有的规  相似文献   

7.
违约金可分为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不同性质的违约金功能各异,适用的法律效果也不同。对违约金约定数额的调整,应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为基础,遵循公平和诚信原则,一般应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但是,在特殊情形下,法院亦可依职权主动调整。在调整规则上,还应适用可预见性、减轻损害、损益相抵等限制性规则,结合当事人过错程度、合同履行情况以及当事人实际履行能力等因素综合予以考量,从而做出符合公平正义的裁判。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违约金作为处理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是劳动合同实践中最敏感、最复杂、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性质、构成要件等方面探讨了劳动合同违约金条款的适用,并提出了对违约金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中的违约金条款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当中有关适用违约金的条款,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条款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违约金性质的含义辨析的基础上,结合两岸学者对惩罚性违约金的理解,指出该种违约金适用于所有的违约类型而不局限于迟延履行场合。  相似文献   

11.
在对《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后段的解读中,应将"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理解为违约金调减请求的权利成立要件,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理解为权利成立的法律后果。这一区分对应了违约金的双重功能,可为违约金调减请求提供更清晰的审理思路。成立要件的审理对应违约金的补偿性功能,适用诉讼法理;调减衡量因素的审理对应违约金的履约压力功能,部分适用非讼法理。根据现行法,"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的证明责任应由违约方承担,且不能转移。违约方的证明困难属于法官自由心证的范畴,在具体诉讼中可以通过事案解明义务缓解,但不改变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由此决定的本证与反证的区分。违约金调减衡量因素的调查不存在证明责任问题,应围绕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在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中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房买卖合同通常规定有因履行迟延所致的按日累计违约金,这类违约金适用于履行迟延下的多个场合,包括买受人支付价款迟延,出卖人交付房屋迟延,出卖人办理权属登记迟延等。文章以商品房买卖合同实例为基础,分别分析按日累计违约金的性质、诉讼时效等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违约金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设定和支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多项规制规范并存的背景下,我国司法实践针对金钱债务迟延违约金存在多元的控制方案, 有必要结合实务资源对诸规范的互动关系作解释论整合,以完善司法适用,助力规范更新。金钱债务迟延违 约金发生给付效力,系于违约金约定和迟延履行两项前提。为防止法律规避,针对借款合同期内利息的利息 法定限额,应延伸适用于其迟延违约金。应根据是否约定了期内利息或违约金,将约定的迟延违约金与法定 的迟延还款罚息之间的适用关系区分为四种情况。违约金的司法酌减不适用于法定迟延罚息,且应在利息法 定限额范围内考虑适用,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也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解除中的违约金、赔偿金、经济补偿金这三种金钱交付形式虽有一定的牵连关系,但三者的性质、功能、适用条件都不尽相同,需要予以澄清。而且,在劳动合同解除中,“三金”常有被滥用或扭曲适用的现象,也需要加以纠正。通过完善我国劳动立法,规范与保障“三金”的正确适用,对于充分发挥劳动法的调整功能,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应然立法态度来看,我国《劳动合同法》应否定或严格限制违约金的适用;应该适当扩充赔偿金的适用范围;应严格将经济补偿金限制在劳动合同解除情形,否定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谢鸿飞 《法学》2023,(3):83-98
定金在我国交易实践中的重要性与其在理论上的受关注度不成比例。定金不是物上保证,也非独立的金钱担保,它和违约金均为债权的一般担保。定金责任作为违约责任方式的定位,为法律调控定金责任提供了逻辑前提。定金的固有功能决定了定金责任的惩罚性色彩通常比违约金责任更浓厚。我国《民法典》对定金责任的三种适用控制都存在问题:将定金合同定性为实践性合同缺乏理论依据,且实务上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合同标的额20%的上限有时使定金责任对违约补偿不足,有时又远高于违约损失;仅适用于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根本违约行为也与契约自由扞格,亦无法与定金的现代运用场景相匹配。定金与违约金功能的高度相似性决定了定金责任应类推适用违约金酌减规范。定金、违约金等违约赔偿约款确定的是第二次合同义务或转化义务,而非违约责任,通过惩罚性赔偿法定原则可限制其惩罚性,由此可统合各类违约赔偿约款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7.
车辉 《河北法学》2000,(5):147-149
定金的担保作用是通过适用定金罚则来实现的,对定金罚则的适用条件该如何准确把握?另外,在适用定金罚则时能否与违约金或赔偿金并用以及该如何正确理解合同法第116条是本文着重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违约金是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以法律手段制裁违约当事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合同制就是一种管理方法,而违约金责任制度又是保证合同的履行,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用比较的方法,对违约金进行不同的分类,并对有关国家的违约金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整个违约金体系作一探讨。违约金也称罚金或违约罚金,是指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或等价物。构成违约金责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客观  相似文献   

19.
王洪亮 《法学家》2015,(3):138-151,179,180
违约金酌减规则是应对违约金数额过高而产生的特殊规则,其实质是赋予法官对合同自由进行等价有偿的干预。酌减规则是针对惩罚性违约金数额与其所担保的利益不等价而设计的制度,只适用于惩罚性违约金,而不应适用于赔偿性违约金。违约金酌减以违约金约定有效成立、违约金请求权已经发生效力并继续保持效力为构成前提。在债务人主张违约金过高的情况下,法院须根据债务人提供的事实予以判断,而在判断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时,应抛弃以实际损失为基点的模式,而应考虑债权人基于合同可以享有的所有利益,具体根据违约情况、违约结果、债务人利益以及合同损害继续发展的状况综合衡量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  相似文献   

20.
违约金制度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司法实务中适用频繁。我国合同法第114条对违约金做了专门规定,但是由于理论认识的分歧和法条规定过于原则,在实践中针对个案如何适用,做法各异,显然不利于司法标准统一。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我国法律是否认可惩罚性违约金,赔偿与惩罚功能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