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民意可以区分为大众民意和法律民意两大类,涉案民意是大众民意之一种。审判当考量民意这一主张中的民意是所谓涉案民意。作为大众民意一种之涉案民意所具有的多元性、易变性、非理性、易受操纵性、案后性等特点决定了涉案民意不应当成为审判的依据。在现代,民意审判违反法治原则,具有违法性。学界主张的民意审判的理由都经不起法理上的推敲。能否依民意审判其实是个审判元规则问题。审判元规则是终极意义上的选择审判规则的元规则。人类司法史上的审判元规则经历了民意审判、法律优先、法律唯一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理论与审判实务上都已经确立了法律唯一的审判元规则。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落实这一现代审判元规则。  相似文献   

2.
蓝宇 《法制与社会》2014,(2):111-113
当下我国刑事审判的公众认同度偏低的现状有较复杂的现实成因。网络民意作为新兴民意,对于刑事审判既可实施有效监督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民法院应对接网络民意,构建网络民意与刑事审判之间互动和衡平的机制以促进司法公正之实现,同时获得公众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3.
民意,作为非政府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事务或现象的一种表达,随着社会言论自由的发展程度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问题的决策中。近年来,其在法律范畴上对于法律制定和判决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可否认,它对于犯罪有一种抑制作用,对于审判也有着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民意的表达,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但是,民意的缺陷我们不能忽视,理性的处理民意在当今的刑事案件中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论民意在刑事司法中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万怀 《中外法学》2011,(1):143-160
司法审判中对于民意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司法政策的层面,并且在实践中逐步被推广,进而成为一项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逻辑角度来说,在司法领域中往往是一种涉案民意或者说涉诉民意,其形成的出发点往往是自我情感,是民众"义务警员"倾向所折射出的对刑罚的高度关注。刑事司法的不可妥协性决定了民意在其中没有作用的空间,刑事案件的专业化特征则决定了民意的虚妄,在刑罚权不能让渡给被害人的情形下,让渡给民意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允许刑事司法向民意妥协,看起来似乎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是以牺牲整个法律正义为代价,是以牺牲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代价,其最终的结果是法律可以被任意解释。在民意一元化和法官缺少能动性的情形之下,权力或缺少克制,或以民意为外衣,司法常常表现为对一元化民意的屈从。敢于和民意对抗有时是最为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民意"影响审判过程乃至结果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成为公正审判的必须。刑事立法、执法阶段,应让法律充分考虑民意,在刑事司法阶段则应让法律处于独立的位置,严格按照法律,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使个案公平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2)
司法解释是审判过程中把抽象的法律与具体的案件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解决审判工作法律、法令具体应用问题并决定法律实施方向的重要手段。无疑,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在推行我国行政诉讼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对于行政审判中司法解释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薄弱环节,未免落后于贯彻实施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现实需要,这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梦妍 《法制与社会》2013,(14):100-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意越来越多地介入司法活动,并在一些案例中产生了影响。吸取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司法审判献计献策,并对司法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但由于民意具有来源于民众自身情感、多出于同情心和伦理道德考虑、以及不具专业性等特点,且刑事司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不可妥协性的,因此实际上民意在司法实践中并无太大用武之处。更甚者,过于集中的民意可能形成"舆论暴力",给法官的工作造成压力,有碍于司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可见合理界定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对于法律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法律教育的逐步普及,民众内心的法律意识也随之觉醒,参与法律的热情日益高涨。民意往往夹杂着"粗糙零碎"的法律知识与强烈主观的道德判断,这难免会与理性的司法相互冲突。司法与民意各自有固有的缺陷与优势,必须正确理顺两者相互的关系,两者的良性互动对于建成法治社会影响重大。在法治成熟的社会里,司法需要民意的监督,这种监督并不意味着干涉与左右司法审判,而仅限于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9.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作为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做到"廉明"的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每一件刑事大案审判的背后都伴随着汹涌而来的民意表达,民意的理性监督,是司法赢得民众信任、从而真正走向独立的途径之一,然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媒体报道的煽动性,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得司法审判在接受民意监督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如今,在中国司法正处于转型期,司法尚难独立于权力,也难独立于民意,唯法律理性和唯民意喧嚣都应该是警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徐端 《法制与社会》2013,(10):104-10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民意有更多的方式,且更加快速、便捷、全面的体现,而同时民意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也越来越难以被忽视,甚至有观点认为司法审判应符合民众期待从而使判决具备相应的社会效益。但是民意本身所具有的非规范性,易变性,多元性和司法审判的依据所需要的特点又格格不入,所以民意和司法审判的关系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问题的引出,实际案例的讨论来论证民意不应当成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人治精神及人本观念横行和当下民众"义务警员"倾向①,造就了舆情民意青睐刑事司法审判之不争事实。网络语境下,如何应对舆情民意扩张造成的刑事司法审判危机成为司法机关的当务之急。而要想从此困境突围,必须深挖和解构刑事司法审判视野中的舆情民意,对现行舆情民意能否影响刑事司法审判运行状况之尴尬境况进行实证辨思,并恰当通过舆情民意了解渠道创新配以科学的反馈机制,也方能作好判研刑事司法审判中的舆情民意真相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服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法律服务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行业新风的重要内容。法律服务职业道德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它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和尊严,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其标准和责任有着更高的要求。加强法律服务职业道德建设,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一、法制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加强法律服务职业道德建设  法律服务是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维护法律…  相似文献   

14.
雷池 《法律与生活》2014,(20):40-41
正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白天是大学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晚上是机车党"魔鬼圣徒"成员,贩卖毒品。形迹败露后,其人被捕,面对五项罪名指控。然而,被捕三年来,庭审延期达十余次,至今未对其进行审判。扭曲的人性、犯罪的环境、法律的节奏,揭开美国现实一角。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刑事审判实践中,存在刑事审判吸纳不真实的民意、不吸纳民意、过度吸纳民意和直接吸纳民意的误区,使得刑事审判或者与民意脱节、或者沦为民意的附庸。正确处理刑事审判和民意的关系,要求刑事审判既要吸纳民意的合理诉求又要对吸纳民意的风险保持警惕,即要做到有限度地吸纳民意。刑事审判吸纳民意应遵循充分甄别原则、适度吸纳原则、程序吸纳原则,并建立民意采集和甄别机制、民意引导机制、民意吸纳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入世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各项审判工作,尤其是涉外审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同样.我国公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的涉外审判工作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角度说,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应该是一致的、和谐的。然而,司法实务中偶尔却体现出另外一副图景。从刘涌案到邓玉娇案再到许霆案所体现出的所谓司法理性和据说的盲动民意之间的巨大张力充分凸显出现实的吊诡。一方面,司法应该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其他力量的干预,而另一方面,如果审判实践完全脱离群众,自说自话,那这样的司法必将是专断的、蛮横的,是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更别谈什么顺应法律及社会效果的统一了。所以,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及和谐关系,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现实中不得不处理好的实务问题。本期特别策划中的几篇文章从不同方向致力于寻找司法和民意的平衡,而最佳平衡点的出现当然需要理论和实务中的不断磨合,因此策划构建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不仅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职业法官的基本定位按照《法官法》和最高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若干意见,法官只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法官不是官,是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其专门职业的法律家群体,这种职业群体有其特殊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除了应具备一般法律职业者应具备的品质即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自治和职业声望等之外,还应具备一些与法官职业特殊性相适应的品质要求。即必须接受过专门法学教育训练,具有独特的职业思维和强烈的中立职业意识,从事过专门法律实务工作,具备丰富的法律工作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立的职业地位。(一…  相似文献   

19.
民意在现今的审判活动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民间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伦理道德、舆论引导和专家意见等。刑事审判中必须考虑到民意中的合理因素,但在民意话语与司法话语相互角力的情况下,司法应当牢牢掌握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司法要通过审判活动,引导民意,培养民众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浅析许霆案中民意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审核批准了许霆改判五年有期徒刑的判决结果,备受关注的许霆ATM机盗窃案随之尘埃落定。许霆案何以能够在强大的民意舆论下得以"法外施恩"?是强大的民意拯救了许霆?毫无疑问,透过媒介舆论的背后,我们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情、道德等礼法观念依然根固国民人心,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意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的审判独立,那么从法学层面看民意与当代法律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法理上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