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道德规范。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素质的标志,在国际交往中则体现为国格。中国人自古崇尚“以礼治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盛誉而著称于世。《左传·隐公十五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仪,上升而为礼制,下沉则是礼俗,与道德更是互为表里,具有维系、调节和教化功能。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诸如尊道贵律、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修睦、精忠报国、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等,无疑是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2.
刘俊 《学习月刊》2014,(12):83-8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就像一面镜子,通过礼仪不仅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荀子曾说"人无礼仪则不立,事无礼仪则不成,国无礼仪则不宁";《左传》中也有"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记载。礼仪应该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修养,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礼仪修养,作文明传播的使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4.
陈莹婷 《学习月刊》2012,(12):97-98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从而使人类脱离纯粹的自然状况。我国自古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开展礼仪教育对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1、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礼仪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一、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正在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不但对实现人文奥运承诺、向世人展示古老礼仪之邦的现代礼仪风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首善之区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要有效地推进这项活动,首先要在全社会普及礼仪知识,使人们懂得礼仪规范的形成、特征和社会作用,从而增强实践礼仪规范的自觉性。要正确把握和实践礼仪规范,就要对礼仪规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礼仪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基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一定的社会阶层在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有关“礼”的仪式。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6.
徐元红 《求实》2005,(7):30-31
讲究“礼仪”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作为领导干部是否讲究“礼仪”不但关乎自身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政府形象、党的形象的确立。目前党政干部礼仪风范尚不乐观,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规范的训练,既能提高礼仪修养,也使党政干部执政为民的使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阵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应侧重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礼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之一。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有礼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育内容上力求针对性 目前,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般都是“唯我独尊”。在学校,在社会,他们依然是这种“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而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懂得与他人沟通,学会与他人合作,遵守社会准则。因此,礼仪教育在内容上必须加强针对性。在实践中,我们将礼仪教育细分为“社会讲公德”、“家庭讲孝  相似文献   

8.
1.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和文明言行承诺”活动,组成“文明礼仪普及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等。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举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凤”礼仪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国庆、学礼仪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金     
对素有“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国人来说,诚实守信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道德范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化弟子们的一句至理名言。但在我们全力发展经济,人人追求物质财富的今天,这个话题还应时时重提,郑重叫响。  相似文献   

10.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一个有效载体。早在1994年,威海市就以推行承诺服务和“行风万人评”为主要内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并坚持数年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给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创建内容,推动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一、精心打造诚实守信的城市文明“品牌”我国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的名言“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日前,武汉市文明委已向全市发出“做文明市民,创礼仪武汉”的号召,要求全市各行各业及市民群众规范和约束日常文明言行,做到文明办公、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乘车、文明出游,以热情、开放、文明、雅致的市民新形象迎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项“外资”谈判即将成功之际,外商代表来到该企业的经理办公室,看到报刊乱放,书籍无序,墙角的垃圾也不处理。后来,该项目“黄”了。外商的理由是:一个连自己的办公环境都管理不好的人怎能让我们对他所管理的项目放心。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几千年文化洗礼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而这个自古而来的称号却在当今世界中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谈到“礼仪”,人们大多会想到“日本”;说起“绅士”,人们则会想起“英国”……如今,我们国家“入世”了,这一来,我们就会与更多的外…  相似文献   

13.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共和国50年四川文史书系》(简称“书系”)是经省政协主席会议批准,由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策划、组织,同各级地方政协和省级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历时三年征集编纂而成的360余万字的大型史料丛书。“书系”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了四川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是我省各界人士和文史资料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它的出版,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四川省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的多民族省份,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相似文献   

15.
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文明礼仪,是值得我们永远骄傲的宝贵财富。"文革"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空前输入,给我国的礼仪文化带来巨大冲击。有的人如同从蛮荒中走来,不懂任何"规矩",做出一些影响国格与人格的事来;有的人数典忘祖,只知一些洋礼仪的皮毛,在重要场合闹出不中不洋的笑话。这些都有损中国与中国人的形象。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必然要求国民的文明素质大幅提升。为此,本刊开辟"礼仪与文明"专栏,请专家学者谈礼说仪,用中华文化滋养大家成为有知识、有教养、举止文明、心灵高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让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充分展示泱泱大国公民的风采。这对于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来说,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8,(8)
亲爱的读者: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人所共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群众反应强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落实,在中国奥运旅游年兴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高潮,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旅游局共同发布了50条"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用语",希望我们共同学习、践行。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9,(5):54-54
当它再版时,网上有人发出“终于再版了”的感叹。 出版于2000年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早巳让爱乐者们踏破铁鞋无觅处。该书系著名的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保尔·亨利·朗70年前所著。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三千年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丽娟 《世纪桥》2010,(7):79-80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注重礼仪,以礼待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作为有理想、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学习和掌握现代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适应社会需要的内在要求。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