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人》2007,(9):57-57
近年来,平罗人民法院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推出具有本院特色的为民举措,开创出一条富有公正、效率、文明的司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公正是永葆法治活力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重大举措[1](P25),为中国法治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中国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既取得了一系列的法治建设成绩,也存在法治建设的一些不足。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从社会公正的视域来看,中国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正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对此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进一步强化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既是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呼唤,也是人大努力而为之的法定职责。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为保证,以强化自身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切实增强司法监督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书荐     
《当代贵州》2014,(35):58-58
正作者:习近平出版:外文出版社(如需订阅请与先锋书社联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摘录: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  相似文献   

5.
正司法是专门性的法律活动,旨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质追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必须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  相似文献   

6.
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市法院系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的举措,把司法为民的要求全面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湖南将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拆除地方保护的"围子",司法公正落到实处。湖南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推进全省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湖南将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级将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财物交由省一级统一管理,由省级财政统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经费。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的改革,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的方方面面,牵涉到上至党和国家、下至人民群众的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选好改革突破的方向、确定改革的方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相似文献   

9.
慕平 《前线》2013,(10):31-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人民法院来讲,就是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司法保障。当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法院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党 《学习论坛》2001,(3):38-40
行政法制监督是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越权 ,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 ,行政法制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人民群众 (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 ,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多元的 ,因而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要更好地发挥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 ,保障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就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当前的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对不同层次的行政法制监督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使各种监督在空…  相似文献   

11.
正"‘法之不公,国必衰亡’,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省委书记王东明《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文中的一句话。2014年是我省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将为治蜀兴川、推动"两个跨越"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面对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法院系统要不断深化司法公信建设,努力构建符合司法规律、满足群  相似文献   

13.
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这句话,就是因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没有公正司法,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权力滥用现象普遍、社会明显呈现断裂样态、伦理道德架构整体性坍塌、改革共识业已破裂的当下,唯有寻求新的改革突破口,才能破解以革命方式实现制度变迁的历史循环。司法所具有的点状特征以及全局辐射性优势决定了将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是最佳选择;同时,以司法为突破口易于形成改革共识,相对完善的规则体系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司法在转型时期完成历史和社会担当提供了充分条件。以个案为依托、限制公权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价值牵引是司法的价值所在,也是中国司法改革中必须着力提升的三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制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存在 ,在我国起步较晚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在法律援助的价值、政策责任的规定、司法部门的作为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的本质是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与任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求实》2008,(10)
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近代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清末时期展开的司法制度变革,在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现为设立新式法律学堂培养人才,重用留学归国人才,举行和规范法官考试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另一方面,清末法制改革主要基于收回领事裁判权等功利需要而起动,人才准备相对不足,因此具有仓促、变通等特点,影响到司法改革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司法能力建设是核心内容。探讨司法能力建设应当尊重司法规律,在司法权所能涵盖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不考虑顶层设计的安排,司法能力供给不足与司法系统自身的管理以及法官的数量、素质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提升司法管理能力、司法技术能力和司法保障能力应当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力运行是司法功能实现的具体过程,它是整个司法工作的核心.理想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应当是公正、独立和权威的,而我国当前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却存在着司法权力不独立、司法职权配置不合理以及司法权力运行行政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权威缺失.对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把握这一关键领域,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这三方面来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党总支共有党员34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80%.近年来,党总支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准则,以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陆续推出一系列“廉政套餐”,推动了党员从被教育廉政到自觉廉政的转变,进而增强全体干警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距市区卣公里的怀柔区,山区多,山行不方便,如何提高叫法效率、方便群众维权一直是困扰基层法院的难题。2010年9月,北京市人民法院在怀柔区人民法院和汤河口法庭试点建设远程视频庭审系统,让远在深山的当啦人和市区的法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互动对话、举证取证,方便群众维权的同时提升了司法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