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个将依法治国确定为自己理想图景的国度里,法院及法官理应成为向社会输送正义的中心,而不是处于社会的边缘,更不应当被边缘化。文章揭示了当前维稳思维下司法改革的困境,通过对法院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展望司法改革,以期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基本理念是指贯穿司法改革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司法改革应当树立法律至上与以人为本两个基本理念,论文对其确立缘由、具体内涵、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司法作为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也必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诸多方面体现出对新形势的回应,司法权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从能动司法、司法权社会化、联动司法等方面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4.
政治结构分化不彻底以及司法权对其他权力主体存在严重的依附,导致了权力支配司法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现象。权力支配型司法所表现出的司法权碎片化和边缘化样态背离依法治国的精神。特别是以领导干预司法为突出特征的权力支配型司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在权力与司法之间建立"防火墙",使领导不能干预司法;建立权力干预司法的追责机制,使领导不敢干预司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领导不愿干预司法。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是俄罗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任职期间,都对俄罗斯的司法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特别是普京在叶利钦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更是将俄罗斯司法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从而取得了俄罗斯司法改革的重大成果.但是经过普京司法改革后的俄罗斯司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1952年6月至1953年2月开展的司法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司法改革运动确立了新中国的司法体制与司法传统,对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司法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以北京市的司法改革运动为例,对这一运动的经过及后果作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7.
余正琨 《求实》2006,1(8):67-69
以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在我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司法实践中,基本实现了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从监督空白到有效制约、从奴性心理到主体地位等方面的逐步转变。但仍然需要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进一步理顺党、人大、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建立现代法院制度和法官制度,以及科学、公正、民主的诉讼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8.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法官应该能动司法,追求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以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实现司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能动司法有利于提升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度和实现法律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在实践中,应推崇走下"神台"的法官——倡导亲民式审判;了解道德习惯——探寻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注重合理引导——恰当地行使释明权;打开判决过程中的"暗箱"——对判决理由据理说明,进而不断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改革之所以未取得人们所期盼的成效,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在于法律从业人员尤其是法官职业伦理的缺失制约了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法官职业化以培育和提升法官职业伦理,尽力促进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官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判从而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梁成国 《世纪桥》2007,(9):67-68
在现代社会,司法与媒体既具有广泛的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冲突。司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司法独立,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言论自由,二者都以社会正义为最终的价值追求,同时司法的独立性与媒体的广泛渗透性之间又存在着对立与冲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关键在于规范媒体对司法的适度介入,同时司法亦应对媒体保持适度的宽容,以形成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司法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改革应以司法体制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公正司法为目标规范进行。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在关注司法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地方经验的总结,积极、稳妥、有序的推进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在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推行案件质量终身责任制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制度,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路径选择要坚持党对司法改革领导,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建立司法系统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的是排除行政干预司法的关键所在,提高司法机关待遇、增加透明度、提高司法机关人员自身素质等,是实现司法依法独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如何贯彻十六大这一重要精神,是当前司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出台了《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和《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检察系统检务公开全面推  相似文献   

14.
许前飞 《唯实》2014,(11):4-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庄严宣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强化责任与担当,不失时机又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内涵及区别,认为只有法律真实才是法律责任认定、追究、实现的基础,同时分析了法律真实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文章进而从这两种真实的关系对我国司法改革方向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目前,司法领域存在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分析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现象及原因,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司法改革的措施和制度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24):37-3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为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18.
崔杨 《前线》2023,(12):60-63
进入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目标,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体系、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都司法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围绕司法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问题展开的整体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司法体制改革围绕司法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审判权属性与判断权属性展开了顶层设计并提出了诸多推进举措,体现了强化公共权力制度约束与遵循司法运行内在规律的统一性。当前,围绕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的推进,实务界与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关键是要在围绕实现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方向,认真研究处理好改革进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改革的共识与动力。  相似文献   

20.
法官员额制作为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打开司法改革新局面的基础制度之一。法官员额制的实行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精英化的基础,其落实情况将直接影响本轮司法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