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区别于一般群体性事件的新特征及产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要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观测与引导,促进政府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许蓉佳 《唯实》2010,(7):82-8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不同于一般群体性事件的新特征,其产生也有深层次原因。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观测与引导,促进政府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民意的晴雨表,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途径和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与控制,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有效应对和控制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战备 《唯实》2016,(4):66-67
近年来,江苏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总体增长率稳且集聚性强、公众参与度高和事件触发点多且隐蔽性强等基本态势,这反映出江苏在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疏导方面还存在着疏导机制尚待优化细化、治理体系有待增强加强、网络舆论亟待统一划一等突出问题。江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总体增长率稳且集聚性强。近年来,江苏网络群体性事件总体呈现出平稳态势,发生频率相较于广东、北京等高发地区要小,但也爆发了几起较为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通过互联网的活动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一些以前不能想象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尽管政治环境和社会结构对于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互联网的方便和低成本性给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动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动员的威胁,政府要保持对于信息的制动权,遏制从在线动员向现实行动转变的触发事件并建立网络化的网络动员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政府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后谣言肆虐,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舆论跟踪监控系统不健全、政府舆论分析研判系统不完备和政府舆情应对处置系统不完善。提高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实现对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构建舆论引导机制,即建立健全以全面协调为特征的综合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以舆情调控为核心的全程舆论引导机制和建立健全以法律规制为基础的长效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原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网络的普及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常常误导民众、制造矛盾,使事态失控或恶化,引发现实突发事件,其影响要远远大于传统的群体性事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必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网络政策法规,从技术层面加强网络管理,积极搭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对话平台,建立舆论监控机制和预警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真正提高网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型时期社会危机的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使网络充分社会化,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中也得以充分呈现和有效复制.大致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一般会经过诱发、酝酿、发展、激化和高潮五个阶段.针对其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政府应从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四个方面来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使得政府必须提升引导力和回应力。实践中,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迅速传播,政府在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期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政府回应法治观念存在偏差、法律制度不健全、回应能力低下等。为此,政府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以合理迅捷为原则构建高效回应机制,完善合理的执法回应力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政府的引导力和带动力,使网络群体性事件得到较好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性,将成为社会转型期政府经常面临的一种社会危机形态。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及建立健全预警与处置机制是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发展,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也日渐普及。公民通过网络途径,发布网络舆情,以不同于传统渠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是一种民主崛起的体现,但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也导致它同时带来了许多弊端。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不可忽视,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它是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扩音器,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会促进事情的解决,但也是群体性事件解决的绊脚石,会呈现各种不理性、情绪化的观点,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所以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其控制应对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舆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网络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态势。面对舆情压力,政府如何回应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治系统理论包含输入、输出、反馈三个环节,对分析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政治系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舆情演变,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过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与政府回应密切相关,在输入、输出、反馈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够缓和网络舆情,但如果引导不佳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应从输入、输出和反馈三个环节中掌控全局,避免网络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断升级扩散。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歪曲失真信息泛滥、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境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操纵、国外敌对势力渗透性入侵等隐患;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要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新型社会问题,既是典型的社会突发事件,又具有以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为基础的特点,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为公共部门应对群体性事件,加强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网络已经成为了反映舆情社情的重要阵地,网民在网络上参与公共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关注和聚焦干群矛盾、贫富差距、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这些频繁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表明,互联网空间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的威胁往往比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要严重,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海量涌现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频发多发,网上网下的交相互动,政府的施政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舆情信息管理是政府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个全新视角.但是,当前地方政府对舆情信息管理的认识却明显滞后.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代表性地反映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紧张局面,暴露出地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严重缺位.如何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语境下构筑一个有效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海华 《唯实》2010,(6):42-45
舆情信息管理是政府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个全新视角。但是,当前地方政府对舆情信息管理的认识却明显滞后。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代表性地反映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紧张局面,暴露出地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严重缺位。如何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语境下构筑一个有效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情民意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爆炸性增长的数据信息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网民失范和失序的在线行为导致极端言论和负面情绪大量汇集于网络空间,不断放大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分化现象。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与挑战。目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应对被动与回应滞后的困境、内部协同与外部诉求的治理难题、发声自由化与传媒市场化的价值冲击,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大公共危机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面镜子,也成为评价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处于特殊时期,地方政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至关重要,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上。当前,中国处于重大公共危机频发高发阶段,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第一线”,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应对策略、处置手段和实现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治理链条。因此,加强对这一链接组成部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