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服力出现了面对现实稍显不足的情形。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一代文风,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写作风格,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文风,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创新传播与接收的效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利益基础和阶级属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打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组织性与鼓动性以及掌握对外话语传播的主动权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话语实践,为全球化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精心地构建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而且还需要采取恰当的传播策略来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良好传播,提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以达到提升话语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目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方式多样,包括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和学术交往中的价值观念传播与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传播的具体路径包括通过媒介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利用传播活载体等进行价值观念的负载与传播;同时,要依托孔子学院、中国的各类驻外机构来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系统性总结和升华,其"发展导向"与"多元包容"特征推动着中国国际话语空间的拓展,而提出的源发性观点与引领型概念也有助于改善中国国际话语不足的状态。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在对外传播与外交实践中也面临着话语表达强度与国际话语传播效果不匹配、话语表达导向与话语认知结果存在偏差、中国学者在国际平台话语不足等困境。对此,中国需要通过理性认知西方国家话语反制的必然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话语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建构等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交话语向外交话语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话语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外话语传播是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的需要,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的需要,是改进和优化中国话语体系结构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对外话语传播的主要风格与特点是大气恢宏自信,合作包容共赢,理性平和务实,生动鲜明深刻。习近平对外话语传播的启示是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传播;改进文风话风,提高国际话语表达力;广泛参与,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内容的重要传播符号和载体,其生成与传播有着特定的逻辑与进路,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网络话语、学生资源是其主要的话语来源,其话语传播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性逻辑与活力逻辑,同时在范式的运用上要不断完善与拓展,充分运用非线性传播范式、链式人际传播范式、中心话语与边缘话语交互式传播范式等话语传播模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话语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独特政治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尚未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以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依据,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着眼于解决“说什么”“由谁说”“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四个向度着手,全面推进诠释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是一个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痛苦的经济社会转型期,世界正处于艰难的调整期,中国与世界正处于复杂的磨合期,这种"三期叠加"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当前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中国的民族复兴正在走向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成熟,世界治理体系正在走向变革,中国正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和世界出现的这些历史性变化,又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建世界话语体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当然,也应看到,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仍面临着巨大障碍和严峻挑战,特别是要解决"有理说不出"和"说了传不开"两个方面的问题,增强说服力和传播力。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障碍,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着力解决好以我为主、兼容并包,问题导向、抢占先机,讲好故事、寓理于情,顶层设计、系统阐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中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改革探索与快速发展、开拓创新等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建设性话语、运动性话语、改革性话语、科学性话语、创新性话语、时代性话语等各具特色的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追求科学、回归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2.
构建有效的传播机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文章分析了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传播机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传播机制的构建,需要从打造优秀传播队伍、拓展共通意义空间、建立话语转化机制、优化媒介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形态:译介话语、传播话语、领袖话语和平民话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被不同的话语形态不断解读和诠释,呈现出民族化、具体化、系统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品质,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次理性跃迁。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构成当代中国核心话语体系,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只有被更多的人知道、理解、认可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新思想话语以其原创性、人民性、生动性、深刻性、可信性的特征促进其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提升,人们对其理解度和认同度还有上升空间,可以以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加大群众传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整合传播媒介的途径,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中国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化程度的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在根本目标、核心内容、鲜明主题和基本原则等方面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理路的基础上,从内在力和外在力两个方面着手,建构灵活多样、科学完备、影响深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政党政治是理解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价值理念和观念认知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政党政治而言,中国独特社会政治结构是塑造其内在特征的关键要素。从比较的视野去把握中西方政党政治区别是准确把握二者差异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中国政党政治解释力和说服力重要途径。中国政党政治在其内涵、过程和效用上,都与西式政党政治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政党政治是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路径,建构中国政党政治话语的重要基础,也是确立中国政党政治话语的重要依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复兴话语要立足大历史观,以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建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深厚历史根基、重大现实意义的话语叙事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一种大历史观下的辩证思考与整体性建构,要以强有力的理论话语叙事增强民族复兴的理论自信;从历史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引领与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的交互演绎推进,要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揭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从现实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要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陷阱,增强民族复兴的行动自觉,并应进一步从话语传播理念、话语内容体系、话语传播策略等方面,加紧建构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的国际叙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百年不平凡的传播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丰富滋养与思想助力。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在马列经典文本译介、研究与现实关注的结合中焕发经典著作的时代魅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并将其凝聚为变革中国实践的推动力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壮美篇章,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国语大学来说,就是要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以互联网技术赋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项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的时代,中国面临如何科学有效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课题。思想理论的传播要分别对待,对内传播要凸显聚合,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主流话语传播效力,形成话语传播合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外传播聚焦认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获得普遍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