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2.
薛文婷  张麟 《前线》2022,(2):60-63
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关键所在,北京冬奥会为之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宝贵平台。立足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鉴传播说服理论,可从话语主体、话语信息、话语受众、话语策略等维度着手,通过推动融合传播、关注内容生产、实现精准投放、增进了解认同等方式,向世界讲好北京冬奥故事,全面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面临多重危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渗透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认同、话语暴力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话语虚拟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认同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遵循传播规律、关照大学生现实生活等,主动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危机,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包括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在内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文章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在国际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有意识形态性、开放性、交融性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过程遵循着从观念认知到行为实践的客观规律;国外对中国话语持有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促进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认同,需要从"理解认知""认同内化""实践外化"三个层面做出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5.
作为寄托着人类价值追问和价值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普世价值"不仅专注于绝对的、神圣的和恒在的理念世界,更攀附于现实当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为话语核心,充当着西方争夺话语主导权和意识形态扩张的思想先锋。"普世价值"在中国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消解国家独立的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破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及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国家认同。认识与消解"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及其现实危害,不仅需要构筑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和"中国话语",更需要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来解构和取代"普世价值"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6.
民族复兴话语要立足大历史观,以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建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深厚历史根基、重大现实意义的话语叙事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一种大历史观下的辩证思考与整体性建构,要以强有力的理论话语叙事增强民族复兴的理论自信;从历史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引领与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的交互演绎推进,要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揭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从现实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要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陷阱,增强民族复兴的行动自觉,并应进一步从话语传播理念、话语内容体系、话语传播策略等方面,加紧建构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的国际叙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认可、认同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使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认同以及积极合作,应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中践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知度;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度。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下,我国高校廉政建设应有新作为。廉政文化作为高校反腐倡廉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与思想理念的传播需要凭借与依赖特定话语,话语表达成为关键环节。然而,现行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活动中,话语表达的价值与技术分割、疏离之状直接造成了廉政文化传播之困和效果不彰。为此,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依托特殊的育人语境和公平、正义之伦理精神,以客观有效的"话语表达"为工具载体,形塑法治与公共精神的话语场,构建公众认同与复合传播模式,以时代性、正当性、效应性为传播适应性的评鉴标准,从而进一步促使高校的发展优势与话语理论优势渐变成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精心地构建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而且还需要采取恰当的传播策略来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良好传播,提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以达到提升话语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目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方式多样,包括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和学术交往中的价值观念传播与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传播的具体路径包括通过媒介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利用传播活载体等进行价值观念的负载与传播;同时,要依托孔子学院、中国的各类驻外机构来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思想指导;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鲜明的价值标杆,增进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站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立场;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采取分类分众的叙事手段,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吸引力和感召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同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传播力和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坚定意识形态工作的国际话语自信;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坚守并拓展意识形态工作话语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意蕴,是源于人民大众对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认同和喜爱,在本质上是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高度认同和认真践行。文章从习近平话语风格的总体特征、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核、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引领三个方面对习近平话语风格的意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关涉的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形态本质、实践本性还是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来看,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强烈的文化诉求,而文化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要寻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文化出口,以文化认同来坚实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育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务。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话语的自我革新,要求把青年作为战略对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明确话语作为宣传思想工作与青年关系互构的有效媒介。通过学习内化、认同创造、实践外化、协调发展机理的运行,推动建立“立意”“筑巢”“善用”“增效”四位一体的话语体系。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话语“青年化”,要打造符合青年价值选择的话语意义系统,回应社会现实,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共同价值;要从话语对象、话语载体、话语传播的角度构建推动青年思想认同的话语认知系统;要强调话语风格适配驱动,增强说服力、提升引导力、彰显亲和力,创新青年实践的话语表达方式;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形成聚焦青年成长成才的话语评价体系,回应青年时代特点,促进青年、大众与社会共同发展。这一话语体系的构建,按照“青年想接受”—“青年可接受”—“青年行真知”—“青年共发展”的逻辑进路,致力于推动面向青年群体的宣传思想工作提质增效,进而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领青年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洲 《红旗文稿》2012,(13):4-7,1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构成当代中国核心话语体系,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只有被更多的人知道、理解、认可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新思想话语以其原创性、人民性、生动性、深刻性、可信性的特征促进其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提升,人们对其理解度和认同度还有上升空间,可以以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加大群众传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整合传播媒介的途径,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中国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是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不同时代的话语体系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印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面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展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坚持推进理论创新,要善于向人民学习语言,要尊重情感体验,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剧,致使青年核心价值观认识意识模糊、青年价值选择多源性冲突和困惑、青年价值表达和行为选择功利化。研究表明,社会思潮主要通过假借"利益代言"、设置"话语陷阱"以及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方式对青年施加影响,造成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在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提升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需要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和青年身心成长特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通过创新话语体系、整合传播体系、关注青年利益需求、注重生活化培育和网络培育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内容的重要传播符号和载体,其生成与传播有着特定的逻辑与进路,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网络话语、学生资源是其主要的话语来源,其话语传播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性逻辑与活力逻辑,同时在范式的运用上要不断完善与拓展,充分运用非线性传播范式、链式人际传播范式、中心话语与边缘话语交互式传播范式等话语传播模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话语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举措。但中国价值观念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西方价值观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冲突、中国价值观念被误读等挑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方案,塑造中国形象的责任,以意欲向外的广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全球视野。通过精准分析中国价值观念的内涵、构建对外的叙事话语体系、创新中国价值观念传播的叙事方式,以共同价值凝聚人心,增强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