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差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一种普遍而客观存在的现象。价值认同是价值差异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要正视个体价值差异、关注利益差异、并统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生成方式,并最终在价值差异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着价值认同容易失去焦点、认同焦虑成为突出问题、价值选择易倾向私人化、价值整合具有相当难度等难题。为确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破解大学生价值认同难题的思路主要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关注,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感受,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进行了诸多思考与探索。但这些理论成果很少触及价值认同中的一个核心维度,即身份差异与价值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行为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从行为认同理论视阈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深入理顺认同过程、认清培育形势、把握问题症结、找准关键目标、优化路径方法,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内涵与特征,高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整体规划,紧扣行为认同教育的关键环节,秉持"言行一致"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建设.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因素给社会价值观认同带来的新挑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的性质和特点,在把握和反映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正确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绝不仅仅是原则层面的,而必须同时是实践层面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认同"与"行为认同"之间是互为依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成果方面是理所当然的,在对待中国古代传统价值理念和当代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问题上,要摆脱"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潘玉腾 《学习月刊》2012,(15):13-14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必须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三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5,(23):33-33
社会和谐是指一个社会各方面整合与协调运转的状态。它是由社会的公正、平等、合理、协调、稳定等方面的价值内容所构成的,是和社会发展的畸形、不和谐的状态相对而言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意义,它是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时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有一定差异的,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的最终和最高价值理想,但是,所有这些价值追求中都包含着一个核心的基本的价值观——社会和谐。这正是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根据所在。因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认同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航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着力于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解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化、精神信仰和行为外化问题,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3.
陈宪章 《探索》2012,(3):142-145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我们加强价值观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内隐性价值观念,改进价值认同问题上的调查研究方法,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养成环节,持续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认知和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依次演进的前提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则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反思和创新。认知、认同、自觉追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主体诉求的三个重要维度,由认知理解领悟,进而凝聚主流价值认同,形成自觉的文化追求,最终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主体诉求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确把握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前提。理解这一重要前提,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正确理解价值和价值观的关系,正确看待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的关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正确处理个人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青年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促进青年主导价值观认同,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组织发展,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又是社会组织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组织的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是社会组织价值认同的有力支撑。依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组织发展外部环境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鹂  黄爱民 《理论导报》2014,(12):19-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道德风尚,事关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之作为圆梦的航向坐标和坚实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前进 《唯实》2014,(12):38-4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具体目标,通过教育工作切实引领高校多元思潮,达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共识,并进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