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问题是国家在对内建设、对外交往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世界、西方话语霸权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我们要打造的是中国自己的话语权,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的话语权。查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要真正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必须警惕并尽快纠正所谓"正统学术"、"世界影响"、"解放思想"等六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易萍 《前线》1964,(13)
最近一个时期,在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中,美法矛盾作为突出的矛盾继续发展。如果说,英国和西德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来夺取西欧霸权;那么,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称霸西欧就必须排除美国控制之后才有可能。这就使美法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  相似文献   

3.
西方霸权文化以其标榜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为普世价值观,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广,其最终目的是为霸权国家的垄断利益服务。然而,在传播过程中,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却蒙蔽了事实真相,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造成严峻威胁。为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澄清西方霸权文化的实质,厘清霸权文化侵蚀的路径,探究抵御霸权文化渗透的对策以及建立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机制成了当下重大而紧急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美之间的战略利益矛盾焦点在哪里?我认为,关键不在意识形态,而是在海权。但中国的海权与美国的海权并不是同义词。确切地说,中国的海权指的是海上自卫权利,美国的海权则是海上霸权。霸权是"只许洲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式的垄断权力,而自卫则是国际法赋予每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中国发展到现在使我们迫切地感到海权而非霸权应是一种普遍的国家政治权利,也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要走向世界,要进行自由贸易,就必须保护我们海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由语言、规范和语境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受社会结构变迁、意识形态权力话语、西方网络话语霸权等因素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呈现出话语空间的复杂化、话语表达的理论化和抽象化、话语主体"人"的空场的时空境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要遵循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教育话语思维方式,创设生活化的话语情景,注重网络教育话语的运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6.
正一、"金砖"峰会举办的背景1.新兴国家提升国际发言权的要求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国家日益意识到,发达国家发生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要由发展中国家来买单。美国等发达国家依托其金融霸主(美元霸权)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给贫穷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中国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 ,中国的现代化求索与演进之路始终是被西方拖着走的 ,现代化与民族化、启蒙与救亡的矛盾时时现错位、胶着和叠加状态。接纳西方、启蒙国民与拒斥西方、抵制强权的矛盾心态 ,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苦涩 :要保持民族独立必须强国 ,强国必须学习西方 ,而学习西方则有可能被西方权力话语所左右 ,进而丧失自我 ,文化演进始终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结合”的既定话语圈里徘徊。这种怪圈在80年代的改革中仍然存在 ,要富民强国 ,就得学习西方 ,但意识形态上又必须“坚持”。就这样 ,启蒙与救国、激进与保守、全球化与本土…  相似文献   

9.
<正>话语霸权,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基于其强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力和优先发展起来的现代传播体系竭力维护其话语霸权地位,还积极采取各种隐蔽性的伎俩,诸如利用所谓"普世话语"、议程设置等方式方法,着力于从细微处入手,逐步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应对。一自21世纪初始,美国就开始把西方民主、三权分立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推行其霸权主义的新概念、新手段。奥巴马上任总统以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霸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国际关系问题,他们以媒介霸权为技术基础,以话语控制为基本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在被输入国的广泛渗透,以种族优越论、文化至上论、文明冲突论等为理论支撑,实现自己文化霸权的目的。了解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基本程式和理论基础,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