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素质德育与应试德育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方面,素质德育是对应试德育的矫正。研究素质德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高教改革发展改变了高校德育的生态和环境,为高校德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如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举措,改变高校德育生态,探讨德育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对揭示高校德育未来发展方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杨柳  金雁 《探索》2005,46(6):112-115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德育本质的要求。无论在群体层面,还是在个体层面,德育对人的和谐性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认真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努力倡导和谐德育,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白璟 《求实》2005,(Z1):65-66
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史上对受教育者主体的个性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其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贯穿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德育理念.然而,在相同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两者的德育思想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却各异其趣.由此,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脉络导致了中西方主体性德育的不同路径,要提高现代中国社会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挖掘传统与借鉴西方两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白璟 《求实》2005,(Z2)
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史上对受教育者主体的个性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其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贯穿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德育理念。然而,在相同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两者的德育思想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却各异其趣。由此,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脉络导致了中西方主体性德育的不同路径,要提高现代中国社会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挖掘传统与借鉴西方两方面共同努力。一、德育目标的比较主体性德育是…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6)
西方德育对隐性德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方德育注重通过多种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道德观念。西方隐性德育理论及实践对我国加强耻感教育的进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顾友仁 《探索》2012,(6):136-140,162
中国自古以来便拥有鲜明的道德教育之传统,历代先贤的以成圣成贤为基本追求的道德人格的设计,以整体精神为重要旨归的德育内容之整合,以言传身教为显著特色的德育原则之建构,以知行合一为根本方针的德育方法之凝练,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能够为我国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有效性的增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曹洪滔 《世纪桥》2007,(9):119-120
实现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途径方法的现代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借鉴吸收美国高校德育行之有效、渠道广泛的途径方法,对我们更好的开展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有:加强高校德育的课堂教育,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开辟多种德育渠道,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形式的实践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94-2003年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的统计,对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增长量、论文主题年度变化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发展特点以及变化趋势,预测高校德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10.
邹静华 《世纪桥》2011,(5):155-156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德、智、体、美、劳"之首,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育渗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艺术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适应高职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入世”后也必将溶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角度,结合世界各国德育改革的趋势和特征,对我国高校德育改革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有两种: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行为培养策略。它们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即更新德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改革德育内容,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序列性;完善德育目标,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加强德育课程,加大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任务得以完成、育人目标得以实现,从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德育事业自身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精神,必须一切为着学生、为着学生的一切,努力开发并充分发挥德育的多重功能,致力于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包括心、智、…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者必须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差愈来愈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造成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德育工作者本身来说,认识上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不仅直接影响德育效果,而且关系到我国德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而,研究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对策,对于推动德育研究和学校的德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道德发展规律的科学,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德育通常被认为是关于"道德"与"世界观"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中日两国虽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如何使经济、科学和教育三者同步发展的问题上是共同的。运用发展心理学对比中日高校德育的得与失,运用发展心理学来指导德育实践,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空前地加大了,德育内容与目标体系的研究、德育理念与方法的研究、德育机制的研究、德育系统论的研究等学术研究异常活跃和深入,但是,“道德滑坡”现象却十分严重。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德育态势面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造成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德育收效之原因,积极寻找改善德育工作的不利局面之对策,对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形成了道德教育背景及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德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展开,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环境,其意是指周围的境况。依不同的学科,环境具有不同的类别。经济学研究经济环境,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新闻学研究舆论环境等等,德育也有自己的环境,即德育环境。所谓德育环境,就是开展德育活动的客观条件和德育对象所处的境况。它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是很宽泛的。对德育环境的范围、状态、性质、作用等方面内容所作的概括就是德育环境理论。它是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流派,对德育环境的理论概括是不同的。为了使德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必要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各种不同的德育环境理论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吸收德育环境理论的有用成分,抛弃唯心主义、形成上学的糟粕,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环境论,用以指导我国的德育环境建设,推动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杨波 《奋斗》2004,(11):37-38
一、我国加入WTO对高校德育的挑战 首先,给德育主客体带来了挑战。一是德育主体的观念面临着挑战。不少德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意识到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高新科技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挑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很少去思考我国高校德育应该做出什么回应。一些人仍缺乏对西方文化侵蚀的警惕性。二是德育主体的素质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