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大代表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具体工作中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质量的高水平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也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优越性。在提高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上,关键要从优素质、搭平台、强监督、通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眼,让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联系人民、回应人民、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2.
"人民社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人民"和"社会"分别都早已熟悉,但对把它们合起来形成的"人民社会"概念却是陌生的。"人民社会"的概念基本上是这次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创新出的产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新常态的形成。"人民社会"就是一个"人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超越和优越"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走向整体"人类社会"的概念。其中,"人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体。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就是"人民","聚集"是否就是"社会"。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尽快、尽准和尽善地把"人们"变为"人民",把"聚集"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8,(1)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人民参与和社会治理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党执政初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治保守,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问题严重。党在致力政权建设、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领导边区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边区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区政治清明,经济自足,文化进步,社会和谐。总结党领导边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第一,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此为指导,我们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要  相似文献   

6.
马晓玲  张永华  王慧  张小丽 《实践》2006,(10):38-39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做到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具体地说有以  相似文献   

7.
复合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在杭州市的复合民主实践中,建构了政党、政府、社会合作互动、社会复合主体、市场自治、社会中介体等组织形态,这些组织形态支撑和巩固了复合民主,使复合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在杭州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为实实在在的与人民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民主形态,也使得人民民主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理论,而且进入了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民为治理主体,在遵循人民主权、社会公仆、议行合一、廉价政府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治理的监督、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满足人民的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需要,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人民的地位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都要把满足人民的意愿、尊重人民的情感、顺应人民的行为指向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一句话,就是要把"人民标准"作为检验一切社会历史活动正确与否、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标准",对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管理经验的总结,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人民管理思想,即:人民主权、人民普选、人民监督、人民武装、人民教育和人民公仆.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贯彻“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汲取社会资源和整合社会力量,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是时代对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实现社会整合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当代》2007,(11):7-9
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报告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做到发展成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以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继续推进社会建设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4.
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化解社会矛盾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在维护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切实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中,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践行我党的宗旨中,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在不断增强和提升执政能力、切实完善社会管理中,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首先,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是我党“宗旨”和“理想”的体现。任何历史阶段(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群众都有一个基本需要,那就是社会稳定,在安定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业有所成、安康幸福,免受社会动乱之苦。而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每一分子必须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人民所需、恶人民所恶,使人民逐步由贫困→温饱→小康→宽裕而走向富裕。因此,大力维护社会稳定是党的宗旨、理想的具体体现。其次,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是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1978年以前,党没有完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企图以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代替经济建设,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造成政治、经济的严重不稳定。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构之现实根据在于人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物,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平等、团结、合作、互助的新型关系。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倡导之必要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为人民服务道德观践行的基本要求是,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1,(5):62-64
中央领导关于社会管理十大讲话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和事爱者,人民群众作为利益主体,应当享有社会利益.同时也应当享有私人利益,只有从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和谐统一中,才能科学把握人民群众利益主体地位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回答了社会管理活动中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党政领导干部要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并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管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