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润良 《前进》2002,(4):14-14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八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把作为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的世纪,面对国际复杂的形势和国内新的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不断探索;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总体补充论到共同发展论;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共同发展论到基本经济制度论。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论述李伟杜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曾经为培育和形成这一优良作风付出了艰辛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更是为新时期坚持和发扬这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实践中既立足于国情,又放眼于未来,科学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理论、方针和政策,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各方面方针政策、办法措施更为明确与具体。进入新世纪,研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对于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一、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观,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把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任弼时对建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珍 《湖湘论坛》2005,18(1):11-15
任弼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建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 ,主要表现在 :促成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与成熟 ;维护毛泽东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探索和建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运行机制 ,确保这个领导集体的高效运转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吴九占 《岭南学刊》2003,3(4):32-35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党建思想突出点各不相同。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第二代领导集体突出强调党的制度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聚精会神抓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社会及党内环境决定的,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写照。  相似文献   

8.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同民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造性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开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业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重视农业,确立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从政治高度认识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中,把“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作为基本出发点。依据这一思…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旗帜,坚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丰富和发展,把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使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更加明确毛泽东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作用。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交接班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就明确表示,对邓小平理论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和“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同年9月29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了解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一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根本性战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的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孟宪龄 《桂海论丛》2003,19(3):26-29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对领导制度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对党的领导制度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对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具有深远的历史、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素菊 《桂海论丛》2006,22(3):14-1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执政价值标准、执政核心、执政基础、执政要务、执政方式等重大执政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童哲 《桂海论丛》2004,20(6):14-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历史上关于发展问题的成败得失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有着极大的弊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进行了积极地批判、探索与发展,当代中国之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轩  朱满良 《桂海论丛》2010,26(4):64-68
中国共产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政府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这一问题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基本经历了初步探索、有效突破、继续发展和不断创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侧重点。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有利于政府间关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10年间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地分析了当下中国存在的自然生态“失衡”和社会政治生态“失衡”两个突出问题,积极评价了党的十八大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高度赞扬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一个多月来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启春 《桂海论丛》2011,27(2):32-3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部署了新的实践。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理论形成的基本脉络,归纳了其基本内容,概括了其基本特征,总结了其基本经验,为我们学习和领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理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注重发展的伦理愿景,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怀.彰显和谐的伦理诉求,崇尚和平的伦理责任,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四重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9.
刘光斌 《桂海论丛》2011,27(1):9-12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和党的执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政治改革方面总结吸收了前人的基本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探索。这些经验表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遵循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发挥法律在政治改革中的作用等。其特色表现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治改革;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