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邓小平的义利观及其时代意义李海荣,张培炎,梁宗常一、义利观:邓小平价值观的特殊形式义利观是伦理层面的价值观,其实质是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人的个体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义利观是传统文化中用以体现价值观念的特殊形式。所谓"义",...  相似文献   

2.
"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儒家在"立德""成圣"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成圣"的人格理想与"立功"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学者往往强调佛、道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补充意义,而忽略了孔颜之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观的转向问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二程、朱熹、王守仁、陈白沙等儒学大师正是站在孔颜之乐的立场上,以实理、公心为利器,批判了佛、道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台工作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了,我现在是休假。休假我做什么?做义工,义工是“仁义礼智信”的“义”。“道义”的“义”,义工是没有收入的。那我做义工已经做了三年,做义工我做什么?第一个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第二个帮助病人,病人现在太苦了;第三个推行社会教育,推行社会教育主要是推行儒家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经世致用”与文化制衡李春青“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一种文化学术的价值标准是它的实用性,即由文化学术价值向政治伦理价值的转换。就儒家而言,这种实用性的文化价值观大致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在先秦时期,儒家以天...  相似文献   

5.
由于价值观的的上述特征,所以,当我们谈到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时,只能着重分析那些历代相袭的、带有共性的和属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这主要有三个。 1、道德的价值我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很重视道德水准的高低和品德修养的好坏。认为人若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很好的品德修养,将是十分有价值的。这种崇高道德、道德至上的价值观,最早是由先秦儒家学派系统阐述的。孔丘说:“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里,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一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书中系统梳理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由来、发展和基本内涵,对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在很多地方有创新之举。首先,书中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再解读。《中国人的美德》一书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并从深厚的历史中寻找根据。“仁义礼智信”是传统“三纲五常”的“五常”,对传统中国人的影响至深。不仅儒家对“仁…  相似文献   

7.
汪荣  郭畑 《求索》2011,(7):254-256
韩愈《原性》一篇,是其为申述儒家性情论以对抗佛教心性论而作。韩愈持性三品说,该文先谈及人性的由来、情的产生、性情的关系、五性说、七情说等问题,进而批判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和扬雄性善恶混论,最后批判杂佛老而言性者。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语境的解读,认为《原性》不仅吸收和部分改造了旧有的"性三品说",而且集中古人性论之大成。以往不少论者认为韩愈以"仁义礼智信"为性,并把它作为韩愈人性论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看法是对《原性》的误读,事实上韩愈并未以"仁义礼智信"为性。  相似文献   

8.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汲立立 《前沿》2012,(5):176-178
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发展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和价值困境,现代道德体系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并非某个单一文明可以回答的。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涵中包含了具有最低限度普世价值的概念,拥有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公共外交视野下,儒家价值观普世化有其独特的合理解释和可能路径,即重视"以身体道"的个人和建立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0.
亢飞 《传承》2013,(10):96-97
优秀检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情怀,推动着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规范,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在各个时代不断地得到继承与弘扬,对检察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卫东 《求索》2013,(11):114-116
儒家思想具有定国安邦、稳定社会的作用,尤其是儒家管理哲学,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儒家管理哲学以"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正人"与"正己"、"无为"与"有为"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内容。同时,儒家管理哲学建立在人性可塑论上,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经过损益更新,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义利之辨作为贯穿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条主线,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理论旨趣为立教成人,以个人生命价值的安顿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为追求。因此,明辨义利就成为先儒立教成人的关键。《孟子》首章提倡重义轻利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后世学人修习孔孟之道的关键。据《孟子》首章所载,梁惠王召见孟子时,亟问利国之策,孟子回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紧接着,孟子围绕着“何必曰利”与“亦有仁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3.
儒家把人的本性归结为仁义道德,人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仁义道德,人是作为道德主体存在的,做人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背离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故儒家人格价值观是一种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中占主流的人格价值观,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以其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深入人心,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余年。儒家学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它不仅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而且因地变迁、各呈意态,地处西南的蜀学便是很好的例证。与关学、洛学、闽学、湘学和浙学等各方道统重实践不同的是,蜀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理念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道德仁义礼"的核心价值结构,可视其道统体系。认真挖掘这一价值体系,对于改善当下华而不实的学风和人心不古的世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秀珍 《求索》2010,(8):137-139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孔子的整个思想,包括他的经济思想,是这个时代大变迁的历史反映。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之主张,强调礼制建设,提出以"仁义"作为"礼"之文化基础,力求设计出让社会各利益群体普遍满意的制度安排。在如何"制礼"上,孔子遵循"执两用中"之中庸原则,这是孔子经济学思想之总纲。孔子正是按照这一原则去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关系的。并在他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思想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研究儒家、考察孔子之经济思想,不仅应涵摄其意,更应领悟其时代之鉴。  相似文献   

16.
高端参考     
《干部人事月报》2011,(3):22-22
中国人必须有价值观自信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  相似文献   

17.
昌文彬 《理论月刊》2010,(10):69-71
"孝"字是人对生命来源不断追问中,记录男女交合而创造生命这一发现的符号。"孝"原义为繁衍生殖,本文从甲骨"孝"、西周金文"孝"象形义;西周"孝"铭文的解读;孝原义在儒家孝义中的顽强呈现三个方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余金刚 《前沿》2010,(22):128-131
中国传统的革命话语主要指儒家的"汤武革命"和"素王革命",作为道德宗教革命其意义在于"受命改制";近代中国西文revolution经由日本而传人中国引起了儒家传统的革命精神与西方近代革命思想的相互格义,这主要体现在革命理念和革命方式上,在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儒家传统的革命观念遂转变为中国现代的革命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有特征以及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有着其它思想难以比拟的积极性、文明性和进步性,但同时存在着消极、保守以及落后的元素。所以,有必要对"仁义礼智信"的内涵、价值及现代转换进行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美德进行高度概括,"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首次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而应把它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可以说,"仁义礼智信"以另一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其基本内容也应当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