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疾病和失业是困扰中国贫困家庭的三大困境,家庭脱贫能力削弱。在困境差异性方面,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在城乡、地域方面存在区别,而且相当比例的贫困家庭同时遭遇多重困境。因此要提供与困境差异性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在城市侧重"教育+就业"救助,在农村侧重"医疗+长期照料"救助,提供贫困家庭服务包,填补"救助洼地"。结合困境组合,以医疗和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提供个体化救助。  相似文献   

2.
日前,湖南省在石门县召开了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场会,要求全省所有县(市、区)今年底前都要建立起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制订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财政性投入为主,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年内全省要力争有30%以上的县(市)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3.
徐延辉  谢芳 《学习与实践》2006,(10):100-104
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农村人口的需要,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但是贫困的农村社会由于自身“能力贫困”,造成社会保障供给能力低下,无法实现这种转变。本文在对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救助”应该成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支柱,认为“教育救助”在改变农村人口能力贫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村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5.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陈春 《中国发展》2007,7(1):76-79
该文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缺陷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又加剧了这种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平原则为主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进行重新分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在教育体系内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云南省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 云南省近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民政工作将在“农”字上做文章,下大力开展以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为重点的,覆盖农村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必须把安排好春荒期间群众生活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明确救灾重点,细化安排方案,加大救灾投入,及早落实救济经费,通过组织社会捐助和互助互济等方式妥善解决好灾民口粮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农村特困群体实行医疗费用补贴的制度.去年,山东省在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同时,重点抓好示范试点县(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民风·资讯     
我国启动城市医疗救助制中央财政每年出资3亿我国将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城市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民政部经财政部同意,初步确定每年从中央财政中拿出3亿元,用于支持和推动地方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934个县市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救助困难群众近500万人。(摘自中华网)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讯     
贵州省民政厅下发了《贵州省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黔民发[2003]54号)。《实施方案》决定一是从今年10月份开始,对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因病,因残丧失主要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员实施定期救助,对因灾或其它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村特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二是从2004年开始,在巩固100个重点乡镇救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50个重点县二、三类乡镇因病.因残丧失主要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员的定期救助铺开。救助对象经政府审核后,发给《贵州省农村五保供养证》和《贵州省农村特困群众救  相似文献   

10.
政务了望     
民政部采取五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和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多方面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困难。二、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救助制度,如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尽快按照政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西省民政厅对全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救助工作按照“坚持标准、分类实旋、全部纳入”的思路开展。 农村特困户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因残、因病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户。这部分人属于常年需要救助的特困户,约占特困户总数的55%,对这类特困户应实行农村低保。第二类是因残、因病且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户.这部分人属于临时救济范畴。第三类是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的农村特困户,这部分人也属于临时救济范畴。在实施救助时,要严格按照救灾款的使用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06,(8):63-64
四川省南江县民政局全面启动孤儿救助工作,解决孤儿“四难”问题。一是解决“吃穿难”。将城乡孤儿分别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五保,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二是解决“看病难”。将全县所有孤儿纳入城乡医疗救助,帮助他们参与商业医疗保险,并为农村孤儿提供资金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将残疾孤儿纳入“明天计划”,使他们病有所医,三是解决“住房难”。成立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心,使他们居有定所。四是解决“上学难”。与教育部门协商.让学龄儿童都能就近上学.享受“两免一补”.同时将他们列入教育救助对象,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十分重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把它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了年度民生考核指标.去年全省新建(重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6500户,维修7000户,各级投入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2.85亿元.今年省财政继续安排1亿元,用于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完成了救助对象的审批确认,已开工建设住房5088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特困群体队伍庞大。据调查,早已跻身“全省小康县“的云梦县,农村特困群体仍占农村人口的10%,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在短期内难以脱困。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 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特困救助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地专页     
《中国民政》2006,(6):58-58
大同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出台,突出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需要建立和完善的12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实施城乡教育救助;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体系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大同市民政局孙亚格)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或某一方面处于困难状态的群众,因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最困难人群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特困群体队伍庞大.据调查,早已跻身"全省小康县"的云梦县,农村特困群体仍占农村人口的10%,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在短期内难以脱困.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特困救助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完善农村特困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术前沿     
《中国民政》2013,(10):34-35
对我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的思考 常仁珂在《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我国农村衍生出来一群称为“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人,他们人均收入比低保对象要求的人均收入稍高,但是他们享受不到低保对象能够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没有补差,得不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救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教育差别所造成的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下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必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整合教育资源 ,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让农民和城镇职工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期盼,而且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