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智平 《岭南学刊》2011,(6):114-120
当前全国各地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将社会建设“矮化”的现象,认为社会建设就是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控制和化解社会矛盾。应该将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与具体行动抓手区分开来。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重构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建设的行动抓手则主要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组织、强化基层社区建设、优化社会结构、加强社会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政治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经济、社会事务方式的重大战略转变和深刻变革,这种转变和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是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是推动国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积极因素。形象地说,社会组织是社会交融交流的粘合剂,社会矛盾的稀释剂,社会冲突的缓冲剂,政府的减肥剂,市场的增效剂。关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关问题,我想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英法等早发国家的经验表明,无论是专制政体还是宪政政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可以是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引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是近年采才置之于引领现代国家建设的高度朱认识和实践。行政问责在制度化的探索历程中呈现出稳定性、试错性和渐进性三个特点,这意味着中国国家建设已迈向成熟稳健的轨道,但在灵活的政策条例、具体的制度法律运行与基本的制度体系之间存在严重脱钩现象。这不仅是我国国家建设处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使然,也是60年国家建设历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公共权力的制度化运行是行政体制改革及其引领的国家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体制改革到机制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建设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其中,科技体制改革是近年来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而深入讨论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势必要涉及某些机构及其所辖的研究队伍。绕过或回避某些重要的具体问题,则难免使讨论的问题限于空泛,流于一般的原则号召。  相似文献   

8.
研究宣传周思来对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贡献,以期对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有所稗益。周思来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全面建设和全面改革的高度认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周恩来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和全面建设。他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说:“改造当然不限于经济方面,整个社会都在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在改造。整个国家在建设中,在改造中,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为什么要着重提出经济…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1,(10):7-8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加强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今年3月2日,汪洋书记主持召开加强社会建设有关工作准备情况汇报会,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5):93-93
姚华平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邢荣 《学习与实践》2008,(8):117-123
马克思从“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入手,剖析了西方现代性进程: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同时,市民社会又是承载现代商品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实践领地,其内部又蕴含着巨大的矛盾,因而必须超越市民社会走向人类社会,即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有鉴于此,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们党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伟大制度创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而党的全面领导则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是国家实现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也是检验国家对城市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弱衍变。笔者在对上海城市基层社会的调查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政府主导的以社区制建设为方向的城市组织体制改革正悄悄地使城市基层社会的权力分布发生迅速变化,这是政府为适应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而采取的适应性调整,虽未触及整体框架的变动,但从基层政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政府的许多政策创新与组织创新都明显地促进了基层政治权力的分化和重组,使国家与社会之…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是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一对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国家理论中必须解决的历史观问题。是国家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国家,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不同国家观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和作用,尤其是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行使国家权力,搞好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具有不同规定性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其联系表现在:国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共同体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国家政治建设的构划,并且正为人们所认同,成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人民代...  相似文献   

16.
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明确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未来改革趋势。明确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追求和谐互惠的伟大实验。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周逸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体制的大调整,必然引发政治体制的大变革。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条基本规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  相似文献   

18.
强化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水平钟宜彩党的十五大指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是我国政治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是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走向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与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概念,特指实现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一、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果及经验1、改革的阶段性进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三中全会至1986年6月前;第二阶段,从1986年6…  相似文献   

20.
金荣 《人民论坛》2014,(2):74-75,215
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明确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未来改革趋势.明确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追求和谐互惠的伟大实验.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