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真正把人才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来落实。“党管人才”理念的背景分析“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工作模式逐渐显露出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党建研究》2012,(10):8-9
李源潮同志近期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上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李源潮同志指出,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要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切实履行好管规划、管政策、管改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组织部门要健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做出一项重大决定。要想实施好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就需要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负责人,完整、准确地理理解掌握好"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内涵。这是我们付诸实施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对"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诸多的界定。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诸暨市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党管人才“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抓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两个重点,以企业家协会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协会为抓手,加强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抽象转向具体、从上层建筑转向基层基础的“党管人才”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石泰峰 《群众》2011,(2):10-13
新的一年人才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真正识别人才、研究人才、集聚人才,为人才排忧解难,成为自觉贯彻党的人才方针政策、精通人才工作业务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7.
关于党管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桂海论丛》2003,19(6):91-93
党管人才 ,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党管人才的重要意义 ,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探索人才工作规律 ,创新人才工作思路 ,对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工作需要理顺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三大体系协同运作;促进机制转换,形成有效的选拔、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拴心留人的氛围;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朱伟 《今日浙江》2006,(16):30-31
近年来,嘉兴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以创新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上深入实践,有效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建立健全党管人才新机制为契机,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构建党管人才新机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有效协调、科学整合各种人才工作力量,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形成有力的工作合力,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着重就深化…  相似文献   

10.
吴玢锋 《桂海论丛》2004,20(3):80-82
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工作需要理顺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三大体系协同运作;促进机制转换,形成有效的选拔、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拴心留人的氛围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8.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9.
20.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