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2,(3):2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2012年《法治蓝皮书》,以政府网站为研究对象、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主要内容,首次将26个省级政府透明度进行排名,结果是北京排在首位,获得及格分的仅有8个省份。这表明,政府透明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造成多个省级政府透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存在诸多障碍。这种障碍首先在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过高,一些不必要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非组织性、参与行为的不可控性以及表达意见的无序聚集性等非理性特性。非组织性的网络公众参与导致参与个体认知的非理性、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之间缺乏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以及司法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等,是网络公众非理性司法参与的主要原因。实现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理性化的目标,需要从选择和建立网络行业协会的参与模式、建立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和司法网络回应机制、加强司法信息体系建设,以及规范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4.
尊重权利才能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日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努力提升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在内容、方式以及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都呈现缺失状况。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拓宽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提高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能力成为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史达 《电子政务》2011,(10):34-36
从政府网站公开预算信息这一细节入手,通过第一手调研数据,分析总结了中国省级政府网站在这方面体现出的电子政务建设是否以公众为中心的程度,调研结论很不乐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网站乃至电子政务的态度,亟须通过提高政务信息的透明度来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率和公开性以及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虽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必然导致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但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基础。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要强调全面、准确,也要强调及时动态公开、及时连续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既要考虑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压力,又要彰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价值取向,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预留一定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8.
创建网络公众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回应模式,不仅要确立地方政府回应的科学理念,加强政府回应的网络法制建设,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网络行政能力,也要提高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明确公共政策输出渠道,完成传统与现代回应性设施的结合,进而全面提升网络公众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回应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提高财政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内在要求。提高财政透明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我国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多局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评估方式、内容为主的政府网站功能定位作为设计指标体系的顶层框架、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设计等方面总结回顾了2006年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并按部委类网站、省级政府网站、地市级和县级政府网站3大类型系统阐述了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网站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站内容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高低.论述了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网站内容评估指标的理论基础、参考框架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体现为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互动性、决策实施的自觉性及决策反馈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公众理性参与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及效果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以政务公开机制、民意表达机制和舆论传动机制为基础,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应加强开放性政府建设、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疏通公众参与途径及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或社会公共利益需求、党和政府的执政需求、网络社会走向成熟发展的技术和环境推动等角度辨析了网络反腐的驱动因素;从网络舆论压力或网络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以及网络反腐中的公众无序参与等分析了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困境;提出了构建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模式,其要点包括:完善立法、形成监督体系,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加强监管保证网络媒体客观公正,完善技术平台,强化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6):142-150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要依靠传播力、话语权、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影响力,政府要在互联网上公开足够的信息,提高信息发布的实时性,与网民良性互动,做到政务公开,无疑可质。具体措施包括:重视政府网站建设、传统传媒上网、重视与民间网站和意见领袖的合作、政民良性互动的制度化建设、重视展示信息手法的创新、重视整合网络社会、注意参与各种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政府网站日常监测的背景及意义,从绩效评测机制上杜绝应付评估、提供虚假服务、公众互动交流效果差的现象.介绍了2008年第一期(2~4月)中国政府网站日常监测的重点以及指标体系,监测重点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可用性等方面;指标体系分省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部委类网站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王丹丹 《电子政务》2008,(7):108-112
信息公开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前提,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省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目前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程中是个全新的课题.以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所采用的两种软件模式,省、市、县三级网站体系以及逐级向上整合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对省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中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样本,基于信息公开与经济发展、政民互动、制度建构等的相关性对信息公开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政府信息公开指数与公众参与指数、地区GDP成正比虽然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然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数量与公众申请信息公开数量之间所存在的正比关系说明,政府尚有很多公众需要的信息不愿意主动公开,而只是愿意公开价值不大的信息,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构性的突破。为此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力模型,以动态考察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合理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信息公开的状况是多种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法律制度安排是公众和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博弈中最主要的策略工具,信息公开的价值原则应由"效率至上"向"效益"原则发展,由重视公开过程和形式转向注重结果和实质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  张少彤 《电子政务》2008,(12):51-55
介绍了用于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部委、省、地市、区县四套评估指标组成框架,并对优化调整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调整区县网站评估对象选取方式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政府网站三大定位进行了说明.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设计和调整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典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细化公开考核要点;强调在线服务人性化,关注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对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加大日常监测力度,细化监测重点;弱化枝术导向类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