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犯罪罪因系统进行系统机制分析,有助于探明网络犯罪产生的原理,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对网络犯罪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及犯罪场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涉及机制性的问题。事实上,犯罪心理尤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为方式和心理过程就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分析也是机制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机制论是通过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来进行犯罪本体范畴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犯罪被害人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被害人以男性为主,以青年为多.农民工犯罪由于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针对陌生人的犯罪侵害比例较高.在熟人之间的犯罪中,农民工侵害"同乡"的比例居于首位.面对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农民工犯罪人多有"忍气吞声"之嫌,但如果被害人的行为过错危及农民工自身财产,犯罪行为很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犯罪过程是犯罪人连续不断地选择行为的过程。犯罪中行为人无论是对犯罪时间、地点、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犯罪工具类型、犯罪行为方式等的选择,都是犯罪人个体的有意识活动。犯罪人在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高低决定了其行为的具体性。从犯罪选择行为生成的结果,逆推或回溯选择行为的水平,去感知犯罪人的水平以揭示其犯意,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因此,分析研判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可以服务于案侦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中,犯罪的发生一般是源于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国刑法以犯罪人为中心,被害人过错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对于以犯罪人和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不利于犯罪人权利的保障。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聚众斗殴的案件中很少考虑被害人是否有诱发和促进犯罪的发生。在聚众斗殴过案件中,一旦出出现有刑事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司法机关通常按照刑法292条中的规定,以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罪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鉴此,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纳入聚众斗殴罪之定罪量刑中,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归罪惩处。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功能和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刑事司法模式.这一司法模式认为,犯罪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伤害了被害人、所有社区以及他们自己.强调通过恢复性过程中的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方式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犯罪受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亦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恢复性司法在加强对被害人的关怀,促进犯罪人的自发矫正,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相比,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因而有必要对其功能和过程作深入分析,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加以引进.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介入犯罪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被害人介入犯罪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只要对被害人介入犯罪的各种情形采取科学有效的刑事政策,犯罪的外因作用就会逐步变小,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逐步减少社会犯罪总量,并使犯罪人得到公正处理和有效改造。  相似文献   

8.
电子监控与隐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遐  孔一 《中国保安》2004,(10):10-11
一名男子在杭州某银行抢夺一位女顾客装钱的皮包,遭到被害人的坚决抵抗,拉扯几次都未能得逞,银行的保安员及时援助,歹徒仓皇逃跑。由于犯罪过程时间很短,警方在调查时,被害人和目击证人都不能准确提供犯罪嫌疑人的有关特征。最后,警方根据银行大厅里的监视器摄录的图像资料,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及其他特征,发出通缉令,很快就接到群众举报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监控对犯罪预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能够削弱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动机,阻止其犯罪行为。2、能够延迟犯罪过程,增加发现几率。3、能够对犯罪行为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报复型犯罪是犯罪人在报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刑事被害人在遭遇犯罪侵害后,由于种种因素可能实施报复犯罪,从被害人转化成新的犯罪人。刑事被害人报复犯罪的预防对策:建立被害人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提高其对自身主体地位和诉讼结果的认同度;充分运用诉讼保全与先予执行措施,提高刑事被害人的受偿度;建立国家救助与社会援助制度,缓解被害人生活上的物质窘况。刑事被害人报复犯罪预防的实现路径:制定专门的被害人基本法,明确被害人权利和保障程序;成立被害人事务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被害人的救助和犯罪预防;发展、完善社工制度,加强对被害人的社会救助;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确保被害人工作的有序发展;建立健全预防犯罪的道德教育体系,削弱、清除报复犯罪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过错是指主客观相统一的,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的,应受否定性评价,并且影响犯罪人定罪与量刑的行为。据此,其主观成立要件一般是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成立要件是与犯罪过程的推进有着相当因果关系和时间紧密性的过错行为。此外,过错还应当达到充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对犯罪人的假设是“理性犯罪人”,理性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性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犯罪收益,二是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收益成正比,同犯罪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犯罪人与被害人是导致犯罪发生的两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人们和学者往往更多的关注犯罪人的过错对犯罪发生的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被害人过错诱发犯罪发生、促进犯罪实施、促成犯罪后果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中的有意过错,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暴力犯罪中被害人有意过错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运用这一结论提出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打击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3.
老年诈骗犯罪被害案件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犯罪的发生并不是犯罪人单方面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从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其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被害性。仔细分析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茜 《前沿》2008,12(2):112-114
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国际司法界推行的一种新的诉讼终结程序。主要指刑事案件发生后,在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建立起对话关系,由双方进行沟通、交流,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并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为前提,使被害人接受被告人的道歉并原谅其过错,以非诉讼的方式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案件处理方式,注重从根本上修复被犯罪损坏的人际关系,符合刑事谦抑性及司法民主、简约等现代司法理念,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修复性司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伴而生,过去我们把人权保护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被告人身上,然而对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却被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是对犯罪人和被害人权利平衡保护的现实需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之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当前我国处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多发期,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在犯罪人、被害人、行为方式、危害程度上都不同于一般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极强、犯罪手段残忍、犯罪人心理异常、被害人群特殊、犯罪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防控这类犯罪的艰难性,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以减少这类犯罪的多发。  相似文献   

17.
犯罪行为作为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决定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不仅要比较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的绝对高低 ,还要权衡自身犯罪需求、犯罪偏好以及犯罪欲望的主体满足程度 ,其追求的是最大犯罪效用的获得。由于犯罪人的需求多样性和心理钝化效应 ,致使犯罪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特征。从犯罪效用的视角 ,运用犯罪边际效用递减特性 ,可以对一般犯罪现象和犯罪规律作出较好的解释或说明 ,并折射出降低犯罪人的犯罪效用是遏制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犯罪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犯罪成本指国家和社会因惩罚和预防犯罪而付出的成本以及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而付出的成本;狭义的犯罪成本仅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而付出的成本。而盗窃罪的成立应以被害人已经或可能遭受财产损害为必要,但对犯罪人盗窃财物的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财物的情形,对被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害该如何理解呢?认定犯罪人的盗窃数额时是否应当扣除犯罪人投入的犯罪成本呢?这是中外刑法理论上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将从一个典型案例入手来探讨认定盗窃数额时不应扣除犯罪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犯罪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实施的危害行为。犯罪人对犯罪地点的选择并不是杂乱、毫无规律的;犯罪地点在空间分布上的信息隐含了犯罪人的住处或落脚点等信息。生态学领域的觅食理论是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系列案件犯罪人在其犯罪生涯中会形成包括选择犯罪地点、选择被害人等在内的相对稳定的犯罪模式。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在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时,首先要全面收集相关案件的情报信息,其次要对犯罪时间、犯罪地点、被害人等进行特征比较分析,并结合其他情报信息就犯罪人落脚点的空间位置、继续犯罪可能的地点等作出判断,为犯罪案件侦查、犯罪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