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温州市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学者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政治现象来研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指导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以及包容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如何在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文明”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问题,有学…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民生问题愈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而完备的法治正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周锦尉先生所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我们怎样关注民生》一书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贯穿始终,周锦尉先生针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通过思考的笔触,把一个个法治理念告诉读者:证明法律是可以平衡所有社会利益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明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法治,意味着良法之治。良法的概念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指出“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立法怎样能够制造出良法?这是法治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立法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民营改制后要不要讲思想、讲政治,或者说到底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平台上去认识.在干部、职工、政工人员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也出现了一些混沌现象;或不要政治。或淡化政治,或到底该怎样对待政治等等。如何认识改制民营后的党的领导,如何在改制民营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徐州港务集团改制民营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许多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着实不少。如何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一些人寄希望于“老大”的重视。然而很多老大难问题,仅仅靠老大重视,问题恐仍难完全解决,更无法形成常态。问题“治本”还需要诉诸法治,诉诸法治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 ,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 ,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 ,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 ,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 ,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 ,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 ,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 ,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 ,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子战争理论的核心是“胜”(占优势,胜利)。以“全”(整体的胜利)争胜,则是贯穿于《孙子兵法》中最基本的思想。孙子认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道理讲得很清楚,即如何尽量用最小的代价,去争取最大的胜利。当前,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以相对有限的警力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治安需求,争取最大的公安效益(笔者借用这一概念),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孙子的“全胜”思想可以为我们加强公安工作而给予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读当代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生态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弊端,如何从“类”和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都有着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深入阐发和进一步丰富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指导研究和解决当代全球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傅珊 《理论月刊》2006,(7):48-50
人和人性的问题是社会的根基所在。人性论哲学与社会治理的思路密切关联。战国思想家荀子倡“性恶”和“法治”,开辟古代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传统之先河。其间所存在的逻辑演进关系,为当代关于法治理念的思考提供了绝佳的标本。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大课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回答。“在当代中国,只有科学发展观而没有任何一种发展观,能够解决我们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云南,只有科学发展观而没有任何一种发展观,能够解决云南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 ,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 ,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 ,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当中的话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建设问题,是其中的两大问题之一,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正是我们现在需要不断探索的。新时期,我们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进一步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其中,“阴阳五行”是我们中国人的基本哲理。所谓“基本哲理”,指的是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运动,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共同的哲学根据;“天人统一”是指导我们去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让我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大自然;“中和中庸”是指导我们如何去解决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追求理想的社会境界;最后一个“修身克己”讲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实现自身价值。这四个思想,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支撑起来的四个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透过失地农民“进”“退”两难问题的表象,分析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安需要全社会共同来维护浦东新区公安局副局长郑维新社会治安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应该以什么标准去评估?执法部门和社会各方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要从下述3方面去思考。(一)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研究社会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是一个政治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命题,不仅需要政治的必要性论证,尤其需要文化的层面性思考。而政治的运作靠人,文化的载体是人,从“人”这个主体看,真正要解放思想,无疑必须用“解放的思想”去解放思想,用“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去关注人的“大脑革命”,用生动的社会生活去激活人的思维灵感,这样,有若干层面是不能不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