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西部多元城镇化道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的现实状况决定了西部的城镇化道路具有多元性。多元城镇化道路是西部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选择 ,其具体内容包括 :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多元化 ;城镇规模扩张的多元化 ;城镇布局形态扩张的多元化 ;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 ;城镇主导产业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一个多山、多林、多沙漠地区,城镇的腹地遥远,其城镇发展既不能走外溢型,也不能走数量扩张型,只能走内敛型城镇化道路,即重在提高原有城镇和城市的质量,作数量上的微调。这种内敛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是:改造农村传统农业,提升城镇中小企业,下移特大城市传统工业,最终形成农村工业向城镇延伸,城市工业向城镇下移的吉林省工业发展特色链条,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才能从根本上为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积极的条件,才能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问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是“十五”期间我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的是通过完善重点城镇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功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突出经济、生态、文化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一、加快各种生产力要素向城镇转移,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一项“富民”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向城镇相对集中,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当前,城镇的发展能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  相似文献   

5.
吉洪 《今日海南》2007,(1):30-30
一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重点支持“产业支撑、绿色环保、规划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吸纳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6.
对四例安徽农村青年的城镇化进行后续性思考,将农村青年的城镇化分为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两种类型,提出农村青年城镇化具有对其他农村青年起到示范效应、提高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体现农村青年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等积极意义,并通过分析农村青年的城镇适应与发展困境,提出增强农村青年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钟红  连伟利 《重庆行政》2013,14(3):79-82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镇进化、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向纵  相似文献   

8.
王珏 《当代建设》2003,(5):13-14
城镇化是指生产要素聚集,进而带动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合肥市城镇化的总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总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人口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常住人口已达50万人以上,比1978年翻二番多。2001年非农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者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阶段。随着城镇不断发展 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已使绝大多数城镇的历史遗存及其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城镇 化在形式上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并无多大差异。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制度 的不同,使中国城镇化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志文 《湖湘论坛》2004,17(5):23-24
(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 ,涉及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经济指标 ,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首先 ,城镇化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 ,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 ,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既能推动城镇自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也能带动乡镇企业、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 ,促进经济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城镇化的动力问题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旅游作为动力通过作用于贵州的资源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六大因素,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文化等城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而不同程度的城镇化对农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与影响。针对乡村旅游引发的城镇化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浙江》2006,(17):16-17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构建中国特色城镇发展新格局一、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城镇化进程,把握好市镇设置节奏。二、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应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占用土地的关系,注重提高城市规模效益,控制适度的城镇规模。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中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规划和调节,并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四、我国城镇化决不能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既要…  相似文献   

13.
于晨 《创造》2014,(7):52-53
正对于云南来说,城镇建设要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民族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云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云南城镇化建设道路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城镇化路子的总目标和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关系的总要求,吹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号角,提出一手抓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以美丽乡村为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无数事实表明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运用一个县城镇建设发展的具体事例 ,对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就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波 《人权》2013,(2):58-60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它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历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从我国宪法确认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7.
城镇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而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对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主导产业因其较强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促进人口集聚,增加非农人口比重、扩大城镇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文化传播、促进城镇文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不仅仅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城镇人口向农村的转移以及农村户口之间的转移,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向城镇转移,影响到城镇公共福利的供给能力。向农村转移,直接关系到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和土地权利的分割。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农村人口不愿意转为城镇户口。  相似文献   

19.
况飞 《当代建设》2003,(5):19-19,96
城市是以市场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地区集中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城市化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时期,人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一、城市化发展概况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我们党提出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城市来。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湖湘论坛》2003,16(3):49-5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严重危害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方略抑制它 ,当前 ,我们的理性选择是 :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 ,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