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以"自然无为"为本,崇尚返璞归真,其鲜明的自然主义哲学将"道"作为万物之本。"道通为一",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是平等共生的,对于克服"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很有裨益;"人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冲突关系;"守真节欲"的思想有助于克制自身贪欲私心,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南宋朱熹继承北宋五子的儒学思想,将儒学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儒学成为极具思辨性的学说思想体系。朱熹认为理乃是宇宙的本体,"理"与"气"合而化育万物,宇宙万物莫不有"理"。"性"亦是"理",未发为"性",天命之谓;已发为"情",性之用;"性""情"统于"心"。为学要穷理,穷理而致知,致知而力行。力行须依"理",乃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3.
庄子以"道生万物"为逻辑起点,将"物"定义为由"道"而生的万物,万物之于"道"均为统一的"存在"或曰"有",故万物等齐,无所谓贵贱。物之贵贱不过是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凭借其自主能动性垄断评判资格,并依据一定衡量标准对分以高下的对立概念附着其身的万物做出的主观判断。而在庄子看来,这种贵贱之判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庄子之"物无贵贱"思想使平等关系在"物"的最大范围内得以确立,破除人类中心格局之余,为个人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提供了一种相对主义视角;但相对主义的认识方式却使其陷入了怀疑主义,并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问题的日益严峻,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蕴含的生态理论思想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老子》中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的生命本源特征为根本,以"常德不忒"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强调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万物之理,依循自然生态法则,量力而行、适度而为,万物在"道"的感冲激励作用下产生,又在"法自然"的原则下"常德不忒",从而实现生态平等,促进生态发展,推动生态循环,从而进一步达到和谐完善的生态审美境界。《老子》中"渊兮似万物之宗""营魄抱一""为而不争"等理念蕴涵着丰富而无穷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5.
《老子》作为一部蕴藏着深厚哲学思想的中国古代经典,其所包含的深奥、独特的发展思想仍能对建立当代新发展观有所教益。《老子》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于"道",并提出"知常"的智识前提、"辅万物之自然"的行动原则、"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发展方式等思想,这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深厚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6.
张丽苹 《求索》2012,(3):125-127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历来重视他法、术、势的一面,对其"德则无德"的形上道德问题较少关注。在韩非那里,"道"不仅是万物的始源,还是判断是非的纲纪,而"道"成就万物的过程即是一种"德";就万物而言,依循"道"成就自身,是一种获得,这样,"道"、"德"、"得"便相通起来。具体而言,"德"是"道"润滑万物的一种外显形式,并体现在韩非"义"、"礼"、"法"的德论思想中,正确认识韩非的这一思想,无疑对我们认识法家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敏 《人民政坛》2013,(9):32-33
漫步人生,行走其间,人,或闲庭信步,或快马疾驰,或蹒跚,或踌躇……沿途景色,是以殊异。年岁渐长,深感不徐不缓,方可定心;常思常度,方能得道。《行走间的拾零》总在从容缓踱间,品"尝"人生轨迹的况味。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作为"万物的尺度",思想是人区别于  相似文献   

8.
智广元 《桂海论丛》2012,28(2):49-53
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思想方面有创建性见解的著名哲学家,主张道统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为。他们一方面肯定科学技术的功用价值和认知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犀利抨击科学技术现实的与潜在的诸多危害。这两方面貌似"二律悖反",实则目标一致,乃是使科学技术"法自然"、"为无为"地发展,预防和制约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使其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老庄科学技术思想是处理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倾倒后人无数,表达了一种滋润万物生长又了无痕迹、无声无息的意境。然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却刚好与此相反,常常是"雷声大雨点稀",动静大收效微。造成如此现象有多方  相似文献   

10.
由内在心性转向"自然万物","求其故"而非"明此心",以"质测"方法改造"直觉体认",是方以智对传统"格物致知"论的突破,因此,方以智在传统"格物致知"去道德化的进程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实,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需要坚持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现实"相关联,通过对否面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来实现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正面"建构",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肖英  刘思华 《求索》2012,(4):201-202,143
汉代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汉代道家继承了先秦道家思想,文章归纳总结了道家五个方面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是产生万物的基础;自然如父母,人类应该象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自然;自然界众生平等;主张"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而为;主张保护土地。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陈国强 《传承》2009,(18):134-135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朱熹通过对<大学>思想的改造,建构起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通过对万物之理的认识而体认最高存在的天理.对万物的认识有其必要性和方法性:认识是有其"至善"的方向,方法是由博返约,下学而上达.认识的终极目标: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6.
澄海 《同舟共进》2020,(2):9-13
提起汪曾祺,人们都尊称他为"汪老",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大千世界里一个游童,汪曾祺能写、喜书、会画,还会做一手好菜,他特别热爱世俗生活,喜欢亲近自然万物,甚至还怀有一丝天真的孩子气。  相似文献   

17.
李建红 《传承》2011,(21):58-59
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在人本哲学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人本主义的传统。现代西方人本主义通常指的是"主体哲学",既继承了以往人本主义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又抛弃了其理性主义传统,大力宣扬非理性主义。因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表现出与以往人本主义不同的特征,对社会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官应如水     
水是世间最寻常、最简单也最重要之物。说寻常,是因为它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说简单,是因为水既无色又无味,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说最重要,是因为水乃万物之源。哲学大师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具有特殊优秀的品质。我由此感悟:为官应如水。一曰境界高尚,造福人民群众。根据老子的说法,水有着最高境界的善行,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孔子则认为,水"遍予而无私",恰如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仁学是以"与善仁"为旗帜的,其客观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为万物自然真性的运作而创设外在条件,主观的个人任务则是通过体道实践来培育个人公平的素养因子;而非以血缘亲疏为依归而投入具体爱的程度的行为,昭示真正的爱人是"不仁",让万物获得最佳的自身本性的发展,而不是控制万物,控制他人。这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仁爱美德时,需要认真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物联网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上海世博会期间,利用"车务通"智能系统,成功疏缓了每天上千万流动人口的压力;利用"e物流"智能系统,轻松地完成了陡然增加的海量物流:利用"人员查询智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物联网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网络。美国把物联网作为"危机时代的救世主",欧盟、日本、韩国都提升为"智慧地球"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